和戰是南宋朝野長期關注、激烈爭辯的議題。倚江南立國的南宋,長期面臨金、蒙強敵的虎視與侵凌,和戰既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國政,更是承繼北宋議政傳統,高唱春秋大義的士大夫最關注、議論的核心議題。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說說而已——致仕歸鄉仍有志於社會 ◎小人物立大功——誰說只有權有勢的官宦才能影響政局及社會 作者結合地理環境和時代政局的變動,描繪劉宰一生所關注、推動以及與時代環境緊密連結的家國事業,藉由認識劉宰他的人格特質以及他所代表的南宋時代的士人社會力微觀研究出發,剖析環境與...
本書集結的十六篇論文,是作者長期研究宋代地方武力與基層社會時,所衍生出來的相關議題,包括宋代史事人物的討論、文獻史料的引介比勘,以及研究史回顧。
本書論及南宋為何以江南半壁山河能夠立國百餘年之原因、南宋政權之性質以及南宋對強幹弱枝國策的重大修正,而且將地方武力的問題置於南宋中央與地方關係的脈絡中討論,充分掌握了時代特性與問題關鍵。本書具有高度原創性,對瞭解宋代軍事、政治與社會貢獻甚大。
漫漫歷史長河裡,平凡小人物能如何因應大時代的風雲開闔? 在宋代道學與政治糾葛變化最激越的孝宗、光宗、寧宗三朝,中下階層官員孫應時躬逢學術蓬勃發展而成為道學追隨者,日後又因道學領袖捲入朝廷政治鬥爭而遭受波及,身陷慶元黨禁陰霾。
南宋,讀書人的黃金時代! 本書採全新觀點及視界,開展南宋新形象── 以藝文交流為根基,廣闢人脈網絡; 透過藝文活動,建構專業知識社群, 茁壯秀異的文化力、社會力、生命力。 南宋讀書人,交揉知性與感性, 在群強環伺的半壁江山,不僅持妥政局, 更為歷史寫下驚奇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