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教,但沒有學生。時至今日,我們仍處在1995年加州意識形態的籠罩裡,多添了點加速主義與解決主義的調味。我們仍未有另類的前景。關鍵在於,我們有許多批評,但沒有理論;有很多反思,但沒有對現實進行採礦與翻譯。簡言之,批評者沒有自己的戰壕,打不了陣地戰,像是用農村的善意鋤頭對著資本─技術城堡邪惡塔樓叫...
這是全球頂尖十二人對網絡社會的探尋,能夠以中文繁體版出版造福讀者實感榮幸。 第一屆網絡社會年會「網絡的力量」於2016年11月14日至11月16日在杭州中國美院舉行,組委會成員(高士明、管懷賓、黃孫權、陸興華、李士傑、許煜)邀請了國際重要,領域各有專長的學者十人,青年圓桌共有包含副教授、博士、...
尼采說:「歷史研究並非要揭開歷史的面紗,而是搬離阻礙我們前進的石頭。」這就是為何22年前的都市社會運動分析為核對今日的城市規劃與歷史仍有提醒作用。本書記錄1997年台灣第一場反都市更新運動─「反對市府推土機─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的始末。精準動人的描繪了公園生產背後的社會─權力地景面貌。今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