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歷史研究並非要揭開歷史的面紗,而是搬離阻礙我們前進的石頭。」這就是為何22年前的都市社會運動分析為核對今日的城市規劃與歷史仍有提醒作用。本書記錄1997年台灣第一場反都市更新運動─「反對市府推土機─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的始末。精準動人的描繪了公園生產背後的社會─權力地景面貌。今日讀來仍歷歷在目,台北歷經了寶藏巖、樂生院、花博、台北好好看、士林王家抗爭、蟾蜍山事件等等,說明了無論哪個擋執政,資本─政治的複合體永遠是控制城市命運的主要機器,綠化、公園和都市美景則是資本主義的最佳化妝師。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反造再起》為「反造系列」第二輯,以「城市共生」為主軸,分為〔關懷弱勢:人生百味、萬華協力〕〔老城再生與活化:台中中區再生、高雄哈瑪星〕〔聯合公民社會和公部門資源:OpenGreen〕〔人群關係的再造:古風小白屋、南機拌飯〕〔用其他方式重組社區關係:玖樓共生公寓、燦爛時光書店、都農網、還我特色公園行...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德國知名律師作家費迪南.馮.席拉赫 最真實、最深摯的告白 48則揉合寂寞與幸福、悲傷與救贖的書寫, 冷硬的文字,敘述的是現實的荒謬與命運的無常, 寫的是人性的殘酷與美好, 寫的是我們,與這個活生生的世界。
尼采說:「歷史研究並非要揭開歷史的面紗,而是搬離阻礙我們前進的石頭。」這就是為何22年前的都市社會運動分析為核對今日的城市規劃與歷史仍有提醒作用。本書記錄1997年台灣第一場反都市更新運動─「反對市府推土機─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的始末。精準動人的描繪了公園生產背後的社會─權力地景面貌。今日讀來仍歷歷在目,台北歷經了樂生院、花博、台北好好看、士林王家抗爭事件等等,說明了無論哪個擋執政,資本─政治的複合體永遠是控制城市命運的主要機器,綠化、公園和都市美景則是資本主義的最佳化妝師。
此書以九零年代台北都市公園生產為藍本,指出城市如何從非正式地景邁向現代國家制度化地景,「綠化」一種零度寫作修辭性政策工具,以視覺美景驅離貧困社區與違建群落,掩蓋貧富差距,抹平歷史過程產生的異質文化。此舉激起了的反都市化更新運動,成為台灣城市規劃史上,進步規劃師、建築師、地景與基進學院的師生,在九零年代末引發的一波改變社會意義的社會實踐鬥爭。
作者黃孫權的紀錄片「我們家在康樂里」,則是華人第一支都市社會運動影片。曾受邀參與國內外多項當代藝術展與紀錄片影展、巡演,並獲國外當代藝術館收藏。
作者簡介
黃孫權,前破報總編輯。學者、策展人、行動者。為「反對市府推土機」運動的總召。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