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人法學的觀點, 不管是德國法、美國法、或日本法, 適合台灣人民的都是好的法。 本書連結法學者、法學論述、政治與社會環境,本於歷史學、法律學、社會學的關懷,敘述台灣如何跨越3個世紀,經歷殖民、威權、民主等政體,彙整來自歐美日中的現代法學知識,建構出當下的法學內涵,並提出應超越歷史束縛的...
台灣於1895年改由日本統治,過去「去衙門打官司」的台灣人,也開始改口稱「去法院相告」。面臨傳統中國式與近代西方式兩種國家法制的更替,人們的「司法正義觀」是否已被引導至新的方向,或仍延續著舊有觀念?這項法律觀的轉型,會因不同的社經階層、地域、性別等而有差別嗎?日治50年確實開啟了台灣人司法正義觀從傳...
本書收錄10篇論文,顯現政權或國家的變動,如何主宰台灣的法律規範內涵,以及制法與執法階層的文化屬性,最終多元鑲嵌成當今台灣人法律生活。期待讀者將本書就特定議題、特定時代所為較細緻的論辯,置於整個台灣法律史的框架內,進而從各種視角,提出更多具有洞見的學術論述。
從日治時期到二戰結束七十年後的今日, 臺灣的現代法制如何經歷「內地化」、「再內地化」及「去內地化」, 並繼受西方法律體系,而成為當前的面貌? 本書有詳實而嚴謹的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