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整合目前為止中、日、英文學界對戰後臺灣史的研究成果,橫跨政治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區域研究、認同政治等學術領域,是一本具科際整合特色的戰後臺灣政治史。本書更在先行者的研究基礎上進而提出其獨特的「分析式架構」,檢視並解釋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軌跡,是一部飛得高、潛得深,能夠縱觀全局,並具有開闊視...
殖民地青年是統治體制的協力者?或是反抗者? 本書自臺灣總督府教化政策的特殊視角切入, 呈現殖民地歷史中清流與濁流難以劃分的複雜面貌。
「臺南是文化古都,又是我心靈的故鄉……都會人週末好下鄉莊,我們草地人卻好到城市,所以我差不多一個月中兩三次到臺南市,名義上是做個週末旅行……第一項為逛街,第二項為看電影,第三項為吃點心,第四項為找朋友,第五項為叫按摩。這五項節目如果缺少一項而回家,就感覺像不到過臺南市,或感覺丟掉什麼東西在臺南。」—...
本書將臺灣民族意識的形成,追溯至1920年代由臺灣漢人知識分子所領導的抗日運動,這些運動以組織性、持續性的政治運動、文化運動、社會運動的型態展開,雖然在現實上以失敗的局面告終,但「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的口號已深入人心,召喚了「臺灣人」的誕生。此一源自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記憶,對於後來「臺灣民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