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瑩

明瑩

  • 電子書: NT$ 0

    編輯室的話 超越展演跨出舞台×包融萬象的音樂概念 Performance PLUS × All-Inclusive Music 將近3 年的COVID-19 疫情,宛若漫漫長夜,臺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坎坷艱辛歷歷如斯,隨著世界面對疫情的態度和因應方式轉變,我們開始逐漸回到常軌、面對觀眾,用實...

  • 電子書: NT$ 0

    編輯室的話 汲取經驗與智慧 照亮國樂新世代的舞台 編輯部採訪整理 2022 年 4 月甫結束的「第 29 屆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 — 琵琶」,以及邁入第 2 年的「誰來接班 — 國樂青年音樂家繁星 計畫」,是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國樂界,為新世代國樂人搭建的交流平台與連結世界舞台的窗口,更承擔...

  • 電子書: NT$ 0

    編輯室的話 采風是創作的開始 編輯部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似乎也適合用在作曲上。就某種意義而言,好的作品應該是用腳「寫」出來的,作曲家對於風土人情、樂器特性和演奏者愈是熟悉,創作出來的曲子就愈具代表性。采風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現代國樂除了承襲前人的文化遺產之外,也需要源源不絕的新...

  • 電子書: NT$ 0

    編輯室的話 疫情中的另類群聚——打造國樂的跨平台 編輯部 法國有句諺語:「藝術家的任務,是在沒有陽光的時候去創造陽光。」2020年以來,疫情彷彿擋住了所有的陽光,人們減少了群聚,大家紛紛關上了門,在這樣看似黑暗的時刻,國樂界與學術界卻彼此攜手,打造一個共榮共好的跨平台,只為了創造未來的陽光。 ...

  • 電子書: NT$ 0

    2021年秋,臺灣疫情重新回穩,藝文展演終於迎來開放全席售票的曙光。在年末的最後兩個月,北市國共製作了三十多場演出,希冀以音樂之美,撫慰大眾經歷漫長防疫生活後的心靈。 這些節目包含了大型戶外展演,例如12月初於臺北市中央藝文公園舉辦的廣場藝術節、以及12月25~26日於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辦的親子嘉年...

  • 電子書: NT$ 0

    在今年 5 月本土疫情加遽、全國演藝活動幾近停擺的衝擊下,北市國戮力完成了 2021/22 樂季的演出計畫,希望能克盡公部門樂團的社會責任,陪伴藝術家與社會大眾一起走過艱難時刻。 新樂季以「聲動•臺北」為主題,規劃了 8 種系列節目。過程中,北市國於 2020 年疫情興起後陸續推行的各種緊急應變策...

  • 電子書: NT$ 0

    許多心理學家或教育學者,常常會提到「陪伴的力量」,其實不只孩子需要陪伴,人生無時無刻都需要陪伴。因為生命會設下重重關卡,讓我們從體驗中得到領悟,而陪伴的力量,也就是在此時發揮作用,當我們知道有人陪伴時,即便問題仍在,也不會覺得孤單心慌,還能夠鼓起勇氣,以堅毅的眼光面對困難與挑戰。 COVID-19 ...

  • 電子書: NT$ 0

    時常有人問我,「藝文淑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淑世主義」(meliorism)是由英國十九世紀女性小說家艾略歐特(George Eliot)所提出的概念,她認為在極度的悲觀與樂觀主義中間,應該有一個中庸而務實的處事哲學。當人們面臨社會動盪、或個人的不如意時,除了一面倒地肯定或否定一切,尚可以...

  • 電子書: NT$ 0

    歲月匆匆,六載光陰倏呼而過,2021年4月,我將卸任臺北市立國樂團(下稱北市國)團長一職。 6年前來到北市國乃是我人生中的意外插曲,並不在原來生涯規劃內;但也因此,我得以和許多優秀的音樂家與行政同仁一起共事,這又是命運賦予我的幸運禮贈。 這些年來,我與北市國完成了一次次拓展國樂環境的試煉。北市國的節...

  • 電子書: NT$ 0

    3月7日,在2021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的「臺北禮讚」開幕音樂會中,北市國進行了同名大型交響曲《臺北禮讚》的世界首演,留下專屬於臺北的代表樂章。 《臺北禮讚》為北市國委託作曲家顏名秀與作詞家黃瑩所創作,由女高音林玲慧、臺北市立國樂團、TCO合唱團共同演繹。這部宏闊的作品總長約38分鐘,共包含六個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