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疫情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藝術文化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經濟的限縮對非民生必需面向產業造成了壓力,且造成各類國際交流中斷。然而,逆境中也孕育著新的機會。人們因此重新更關注本土文化,網絡媒體的普及也使藝術文化傳播有了新的發展。隨著疫情逐漸解封,國際交流逐漸恢復;這一季臺北市立國樂團(下稱北市國)積極邀...
從創團之初以徵曲方式到1984年,陳澄雄團長委託董榕森創作《華夏之光序曲》,於臺北市藝術季首演,從此開啟了臺北市立國樂團(下稱北市國、TCO)委約作品之先河。1987年,國家音樂廳落成,盧亮輝受邀為啟幕音樂會創作的《慶典序曲》,迄今仍膾炙人口。「委託創作」自創團之初,便是北市國的核心業務之一,開發好...
藝文工作者必得思考疫情後的共同挑戰。誠如眾人所知,全球藝文界在新冠肆虐之下,表演藝術曾被迫中止並改變呈現方式,如今眾人雖已從封鎖走出,風暴卻未曾止息。後疫情時代,臺灣的音樂家們除了原有的少子化社會發展趨勢的挑戰,同時還需面對視聽習慣改變造成的衝擊,國樂音樂家們亦無法豁免於此。此時此刻,面對新的藝文消...
新絲路88期 書籍簡介 好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淬煉,從錄製盧亮輝的《春、夏、秋、冬》,到重製鄭思森的舞劇《七夕雨》,這些誕生於1980年代的國樂作品,至今魅力不減,用豐富的旋律線條,營造獨特的民族器樂藝術品味,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藝術需求。40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擁抱經典的同時也開創未來,用更多元的藝術創作...
暮春三月,樂融萬象迎韶華,臺北市立國樂團將迎來更加多元豐富的節目與活動。精彩TCO 系列音樂會,由多位國際級音樂家領軍,在後疫情時代,讓臺灣與世界重新接軌。從美國飛來的指揮家葉聰、來自新加坡的指揮家郭勇德、青年指揮黃佳俊,以及縱橫國際的演奏家楊文信、吳巍、王健,將踏上久違的臺灣舞台,與臺北市立國樂團...
編輯室的話 樂融萬象•藝起復甦繽紛多元的臺北聲景 The All-Embracing Soundscape of Taipei Celebrates The Revitalization of Performing Arts 盛夏轉秋,一絲絲涼爽的水氣逐漸帶走溽暑,臺北市立國樂團的新樂季在...
編輯室的話 超越展演跨出舞台×包融萬象的音樂概念 Performance PLUS × All-Inclusive Music 將近3 年的COVID-19 疫情,宛若漫漫長夜,臺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坎坷艱辛歷歷如斯,隨著世界面對疫情的態度和因應方式轉變,我們開始逐漸回到常軌、面對觀眾,用實...
編輯室的話 汲取經驗與智慧 照亮國樂新世代的舞台 編輯部採訪整理 2022 年 4 月甫結束的「第 29 屆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 — 琵琶」,以及邁入第 2 年的「誰來接班 — 國樂青年音樂家繁星 計畫」,是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國樂界,為新世代國樂人搭建的交流平台與連結世界舞台的窗口,更承擔...
編輯室的話 采風是創作的開始 編輯部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似乎也適合用在作曲上。就某種意義而言,好的作品應該是用腳「寫」出來的,作曲家對於風土人情、樂器特性和演奏者愈是熟悉,創作出來的曲子就愈具代表性。采風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現代國樂除了承襲前人的文化遺產之外,也需要源源不絕的新...
編輯室的話 疫情中的另類群聚——打造國樂的跨平台 編輯部 法國有句諺語:「藝術家的任務,是在沒有陽光的時候去創造陽光。」2020年以來,疫情彷彿擋住了所有的陽光,人們減少了群聚,大家紛紛關上了門,在這樣看似黑暗的時刻,國樂界與學術界卻彼此攜手,打造一個共榮共好的跨平台,只為了創造未來的陽光。 ...
2021年秋,臺灣疫情重新回穩,藝文展演終於迎來開放全席售票的曙光。在年末的最後兩個月,北市國共製作了三十多場演出,希冀以音樂之美,撫慰大眾經歷漫長防疫生活後的心靈。 這些節目包含了大型戶外展演,例如12月初於臺北市中央藝文公園舉辦的廣場藝術節、以及12月25~26日於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辦的親子嘉年...
在今年 5 月本土疫情加遽、全國演藝活動幾近停擺的衝擊下,北市國戮力完成了 2021/22 樂季的演出計畫,希望能克盡公部門樂團的社會責任,陪伴藝術家與社會大眾一起走過艱難時刻。 新樂季以「聲動•臺北」為主題,規劃了 8 種系列節目。過程中,北市國於 2020 年疫情興起後陸續推行的各種緊急應變策...
納瓦爾寶典
進烤箱的好日子
MW(全3冊)【套書】
第四翼【戰龍系列1】(18禁)
會走路的錢
阿神大推薦!必玩100款 Minecraft 地圖金殿堂
我所看見的未來 完全版(竜樹諒預言漫畫集)
段位
理神志
長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