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義

曾永義

  • 電子書: NT$ 312

    「參軍戲」原是倡優用以諷諫的滑稽戲,在宋金雜劇院本所形成的小戲群、元明戲曲淨丑的插科打諢以至今日的相聲中,都可見到它的遺規及傳承關係;雜劇則是元朝的代表文藝,它的體製規律極為嚴謹,實有淵源與形成之過程。

  • 電子書: NT$ 312

    本書收文十四篇,除三篇探討兩岸地方戲曲近況,和傳統戲曲交流之現況與展望外,其餘十一篇都是對環繞中國古典戲劇的各項問題,作歷史的溯源與剖析,並對明代帝王與「曲運」之走向與隆替,關漢卿研究概況之過去、現在、未來,湯顯祖《牡丹亭》的韻律,宋金雜劇院本,中國大陸五○年代新起名詞「戲曲劇種」等問題做深入探討,...

  • 電子書: NT$ 563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明清戲曲背景編〕。南曲戲文與北曲雜劇各自發展為大戲以後,元代統一南北,使得南戲北劇自然合流交化。其以北劇為母體,經文士化、南曲化、水磨調化而蛻變為「南雜劇」與「短劇」;其以南戲為母體,經北曲化、文士化、水磨調化而蛻變為「傳奇」。

  • 電子書: NT$ 442

    這是一部酒文化的概略史 也是一位終生以學問為伍的資深學儒 以酒治學、交友、遊天下 最終將其所經眼的一切著錄流傳的酒人傳記

  • 電子書: NT$ 690

    本書包含〔金元明北曲雜劇編〕第拾肆至第拾陸章(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與〔明清南雜劇編〕。而明初百二十年間,雖然劇壇蕭索,但也出了幾位北曲雜劇作家,如谷子敬、羅本、康海、馮惟敏在文學上都有成就,但真正可以稱作大家的,只有一位周憲王朱有燉,他的《誠齋雜劇》三十二種俱存,...

  • 電子書: NT$ 263

    曾永義院士與王瓊玲教授以出奇的構思手法、縝密的情節布置,呈現崑劇與京劇藝術的原汁原味,且人物刻畫鮮明立體,演繹手法創新多變,向讀者與觀眾訴說最細膩的「人間至情」。

  • 電子書: NT$ 743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金元明北曲雜劇編〕前拾參章,截至金元奪魁之作《西廂記》止。 北曲雜劇乃相對南曲戲文而言,雖然南戲成立的時間比北劇早約二十數年,但由於蒙元統一南北,北劇發達的時代就比南戲早得多。

  • 電子書: NT$ 690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

  • 電子書: NT$ 690

    〔導論編〕與〔淵源小戲編〕合併為第一冊,先探討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再進入戲曲之源生,以「演故事」者為「戲劇」;以「合歌舞用代言演故事」者為「戲曲小戲」,則「戲劇」實為「戲曲」之前奏,因就文獻考述先秦至唐代文獻所見之「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