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書》以地號書寫和人物群像連鎖鄉村少年的日常生活,體例特殊,層次井然,呈現活跳跳的庶民文化。全書故事接地氣而富有生命力,一篇一篇引領你我光臨臺灣文學的二十一世紀。
《賀新郎》選錄楊富閔文學歷程的代表作品十七篇,一方面帶領讀者穿越楊富閔十年以來的文業長廊;與此同時,透過打散重編,全書除了宛如為一則全新的長篇故事,亦彰顯了楊富閔文學的另類視野。
「植劇場」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改編原著小說《花甲男孩》。《花甲男孩》是楊富閔創作生涯的首部作品──九篇短篇小說,各自以其跳彈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識辨的敘事腔調,穿搭豐沛充實的土俗情事,拓墾解嚴後臺灣囝仔的心靈疆域,譜寫出了二十一世紀庶民百姓的悲喜劇。
電子雞、《漢聲小百科》、巴斯克林……楊富閔回憶童年的成長,那些有滋有味教人反覆咀嚼的昔日美好,在城鄉風景和人倫關係的劇烈變動中,似乎也隨著遠逝的歲月而漸行模糊了起來,重新鏈接大內農村的日常記憶,那些生活中必得納入走踏範圍的亭仔腳、寺廟、理髮廳、果園、安親班等,踏踩出神秘的人類學路線。
阿嬤的過去式、媽媽的未來式,成就了楊富閔的寫作進行式;青春的自我,老去的故鄉,流轉而出解嚴後臺灣囝仔的心靈小史。藉由流經村莊的曾文溪串流而出家族遺事,以文學書寫展演何謂「為阿嬤做傻事」,同時爬梳阿祖二爺伯公姑婆姆婆姨婆的人生圖像,種種前塵往事,都內化成了楊富閔的大內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