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人學者楊牧眼中,許地山和沈從文一樣,是五四以來最令人著迷的「說故事者」(story-teller),許地山編出來的故事,有「問題小說」的特色,在故事中揭露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許地山曾留學美、英,研究宗教、哲學、民俗學等,因此作品頗具宗教色彩,學養見識超過一般作家。他的小說富有傳奇色彩與浪漫氣息,充滿異國情調,最著名的短篇小說《綴網勞蛛》,便以南洋為背景,《換巢鸞鳳》、《女兒心》故事則設定於滿洲。
德齡在清朝宮廷,以女官身分,與慈禧太后朝夕相處兩年。本書以英文寫作,以第一人稱敘述,描述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的起居、服飾、言行與習性,是對慈禧太后的文字寫真,是第一手觀察,也是宮廷生活的現場報導,這些資料頗有歷史價值。
《官場現形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一系列獨立人物連綴成書,道盡官場醜態,所寫人事皆有所本。雖然結構雜亂散漫,情節雜遝重複,但因揭露政治的腐敗,捕捉社會的面貌,詼諧諷刺,讀來過癮,很受讀者歡迎,是清末多部描繪官場惡習的小說中最有成就、流行最廣的一部。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諷刺小說,也可視為具有政治意涵的歷史小說。它又是一部影射小說,小說以狀元金雯青與名妓傅彩雲爲主線,所寫人物,以兩百七十餘位現實人物為原型,而多所影射。或許為了迎合讀者趣味,譴責小說之外,這部作品兼有狎妓小說的特點。
鍾理和,臺灣文學史重要的客家籍作家,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創作於1959年的自傳體短篇小說<原鄉人>,描寫敘述者(即鍾理和自己)從小對中國的複雜情愫,以及前往中國大陸的心路歷程。李行導演將它搬上銀幕,且原鄉意涵經兩岸政治人物賦予不同解讀,鍾理和、原鄉人等名詞,遂為更多人所悉。然而其中內涵,卻...
《阿Q正傳》是響譽國際的中國近代小說,1921年開始發表於《晨報副刊》。作者魯迅透過阿Q這個小人物,嘲諷中華民族的病態,例如阿Q靠著「精神勝利法」,自我欺騙,極度自卑卻欺善怕惡,既可笑又可惡,既可悲又可憐。阿Q之名成為日常用語,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台灣作家楊逵,在1947年42歲時,將《阿Q正傳》譯...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小說,收錄於魯迅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呐喊》。原文發表於1918年5月號《新青年》月刊,以一個「狂人」故事,揭露「禮教吃人」的傳統黑暗面。篇名、體裁取自果戈里的同名小說。
書中主人公自白:「只因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蟲蛇鼠蟻,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此書描繪當代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從官場、商場、洋場到賭館、妓院,透過近200個小故事,呈現清末社會的面貌。雖然描繪生動,但也不乏缺失,魯迅等人便抨擊作者描寫誇張失實...
作者有感於中國經典,未經整理,閱讀困難,令一般讀者望而生畏,於是在1942年以深入淺出的筆法,要言不煩,引介中國古代文、史、哲經典。凡13篇,見解精闢,親切易懂,出版至今近七十年,影響深遠,是學子接觸經史子集的入門指南。
在詩人學者楊牧眼中,許地山和沈從文一樣,是五四以來最令人著迷的「說故事者」(story-teller),許地山編出來的故事,有「問題小說」的特色,在故事中揭露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許地山曾留學美、英,研究宗教、哲學、民俗學等,因此作品頗具宗教色彩,學養見識超過一般作家。他的小說富有傳奇色彩與...
『落花生』和『春底林野』二文,在初中國文教本裏被列為散文的範文。『落花生』記敍家里種,收,煮,食花生一事,因而論及落花生的特色,勉人應充實自己,質樸厚重為是,不要金玉其外以衒世欺人。文字簡潔圓潤,並充溢著透徹的智慧。『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是他的小說,兼有中國舊小說和印度古文學二者之美,而別具風格...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的呼蘭縣城。1940年1月,為避戰亂,移住香港。在香港,懷念故土,於是以故鄉生活為原型,完成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兩年後病逝,年僅31。《呼蘭河傳》以女童的角度描述,有人物沒有主角,有情節沒有主軸,故事平淡,卻淡中有味,藝術成就不凡。
《老殘遊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主角老殘的遊歷,表達所見所聞,抒發所思所感。作者劉鶚以描寫功力見長,寫人寫景避用套語爛調,盡量以新詞表現,胡適以「前無古人」四字讚賞他這部分的成就。迥異於傳統小說以情節為中心的敘事模式,這部記事體小說曾被抨擊為結構鬆散,學者夏志清則認為其手法接近現代的抒情小...
朱自清最早是一位詩人,後來多攻散文創作,文字風格樸實,文章收入中學教科書,對新文學影響不小。隨著白話文學的演進,他備受好評的散文名篇,一些近代文學評論者並未給予同樣的好評,但不減其文學地位。他同時是一位學者,對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詩歌理論頗有研究,並編過許多教材和課本,推動文學教育,不遺於力。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講述一段淒婉的愛情故事,1848年出版後大受歡迎。中文譯本於1899年2月出版,書名《巴黎茶花女遺事》。這是中國第一部西洋翻譯小說,譯者林紓(字琴南),不識外文,他與懂法文的王壽昌合作,並以此開創翻譯事業,以文言文翻譯出版180餘部作品。
小說家伊格言解讀十位大師,最可口、免預習的經典文學課! 嚴選書單!讀完《幻事錄》,你會想立刻重讀這些經典。 馬奎斯的短篇寫得比《百年孤寂》更精彩? 瑞蒙‧卡佛是文學界的省話一哥? 史考特‧費茲傑羅已經完完全全地爽過了? 村上春樹的內在核心是寸草不生的沙漠?
在詩人學者楊牧眼中,許地山和沈從文一樣,是五四以來最令人著迷的「說故事者」(story-teller),許地山編出來的故事,有「問題小說」的特色,在故事中揭露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許地山曾留學美、英,研究宗教、哲學、民俗學等,因此作品頗具宗教色彩,學養見識超過一般作家。他的小說富有傳奇色彩與浪漫氣息,充滿異國情調,最著名的短篇小說《綴網勞蛛》,便以南洋為背景,《換巢鸞鳳》、《女兒心》故事則設定於滿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