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勤不一定能補拙,效率才能補拙。有效的方法是,嘗試改變自己做事的方法,把所有局面都轉向對自己有利。
本期目錄:
-- 不守舊,重新思考經營習慣 --
原則1:欲速則不達
原則2:用110%的實力衝刺,反而惹麻煩
原則3:與其彌補缺點,不如發揮優點
原則4:每天安排一段思考時間
原則5:電子郵件要能省時,不要作文
原則6:盡量將會議時間減半
原則7:要開會,就要有創見
原則8:減少不必要的文件
原則9:學習像新手一樣思考
原則10:絕不用舊思維看新構想
原則11:反其道而行
原則12:試著開創新奇產品組合
原則13:向其他行業取經
-- 不硬碰硬,自訂遊戲規則 --
原則1:不要光推銷,提供解決方案
原則2:離開辦公桌,投入新環境
原則3:經驗是最好的發展資源
原則4:傾聽新構想,特別是年輕人的主張
原則5:建立奇特組合,激發出色創意
原則6:讓顧客一次滿足
原則7:要開會,就要有創見
原則8:減少不必要的文件
原則9:學習像新手一樣的思考
原則10:絕不用舊思維看新構想
原則11:反其道而行
原則12:試著開創新奇產品組合
原則13:向其他行業取經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FACE——基本記憶法 ● NAME——進階記憶法 ● 其他記憶法與訣竅 ● 在地觀點——用「心」是記憶人名的最佳秘訣/李培潔 ● 在地觀點——人名是打...
水平思考大師迪波諾說:簡單,才是聰明人想要尋找的價值。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簡單有何價值? ● 如何才能做到簡單? ●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複雜? ● 如何化繁為簡? ● 用樹來比喻簡單 ● 化繁為簡的主要方法 ● 過於簡略的危險 ● 過簡單的生活 ● ...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人生的贏家,享受成功的光環。但為什麼有些人平步青雲、成果輝煌,有些人卻始終庸庸碌碌、平凡一世?贏家的本事人人都學得來,勇敢追求更高成就,讓人生有所不同!
管理大師柯林斯繼《從A到A+》後,再次提問:「面對種種極端混亂的情況,為何有些公司蒸蒸日上,有些卻不行?」他帶領研究團隊,費時9年,從2萬400家上市公司,嚴選出7家「10倍強公司」,終於得到驚人解答。
找工作,跟著你的熱情走就「糟」了?! 當坊間所有知名大師都在鼓勵你追求自己的熱情,本書作者卻要你懸崖勒馬,認清這套想法可能正是導致你對目前工作感到挫折,或不斷換工作的肇因。 原文書特色: ☆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出版者周刊》好評推薦 ☆行銷大師 Seth Godin、Linke...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黃金律1:積極領導的管理高層 ● 黃金律2:清楚明確的產品目標 ● 黃金律3:彈性、隨機應變的能力及不屈不撓的毅力 ● 黃金律4:目標導向團隊,共享資訊 ● 黃金律5:面對壓力,依然同心協力、合作無間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日常作業 ● 職涯建議 ● 組織領導力 ● 在地觀點——從熱情出發才能化簡單為力量/蔡壬蒲
壓力當優勢、風險是報酬、極限看不見、自信過了頭,放手一搏!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辦公室超人的心態 ● 如何自我培養這種心態 ● 在地觀點——壓力是企業體質的篩檢試劑/康之政
到頭來你會發現,「反樸歸誠」才是上策!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規範1 行動前,一定要先停下來檢視道德羅盤 - 規範2 積極競爭,但是一定要遵守遊戲規則 - 規範3 領導者要以身作則 - 規範4 不管結果如何,務必信守承諾 - 規範5 在身邊安排必要時敢直言...
好記憶,帶來好生意;好記憶,活出好生命!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3步驟的記憶訓練系統 - 記憶系統在職場的應用 ● 在地觀點—— 成功的人記憶力一定不差/ 黃學誠 ● 大師知識看板—— 組合國際電腦執行...
企業策略只需思考一個問題:能夠設定什麼進入障礙?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我們有競爭優勢嗎? - 有一家獨大的領導廠商嗎? - 我們是自己所在的市場區隔中獨大的企業嗎? - 我們是不是盡力做對每一件事來提升競爭優勢? ● 在地觀點—&mdas...
政治正確,不正確!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不要想討好每一個人 - 捨棄應享權益的心態──建立活化組織的績效主義文化 - 不要被帳面數字蒙蔽 - 據實以告──該責備時不考慮會不會得罪人 - 勇於挑戰傳統觀念 - 別管多元化──績效至上 - 不只要贏──還...
美國「傳奇四分衛」蒙坦納馳騁球場人生16年致勝心法!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充分準備6件事 - 團隊精神5件事 - 應有態度5件事 ● 在地觀點—— 求勝意志必須建立在目標上/ 張清標 ● 大師知識看板—&mda...
工作定時大掃除,效率隨時亮晶晶!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效率高手「6不」訣 - 腳步不混亂 - 工作不複雜 - 任務不模糊 - 時間不拖延 - 文件不堆積 - 浪費時間的事情不要碰 ● 在地觀點—— 習慣和態度決定效率/ ...
每週1小時,專注思考,事業生活大不同! 本期目錄: ● 五分鐘摘要 ● 1小時做好人生功課 - 怎麼用1小時做好人生功課 - 第1到第9小時──提升自我 - 第10到第18小時──提振事業 ● 在地觀點—— 整合資源 創造效率/ 魏寶生 ...
個人或企業每2-3個月,就會碰上危機。面對關鍵時刻,對策是什麼?不想落荒而逃,就只能奮戰到底,很少還有第三條路可選擇。奮戰要有策略,才能在每一次關鍵時刻,累積更大能量,在未來跳得更遠!
你做的、說的、想的每件事,都可能是你邁向夢想的助力,或是阻力。所有事,不論大小,都會影響結果。這是卓越的黃金定律:一切都很重要。
人類喜歡預測未來,愈成功的人判斷愈準,也愈能做出有利的決策。企業也需要如此,愈早做出正確的預測,就能防患未然、制敵機先。有別於過去傳統耗日廢時的資料分析,愈來愈多企業改採即時系統,針對動態事件,預測客戶需求,快速回應。
終止人生團團轉 2 步驟 面對每天忙不完的工作、回不完的電子郵件、消化不了的資訊、接不停的電話,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超載的負荷量呢?關鍵就在於有所取捨,排除多餘的雜務,專注最要緊的事。 原文書特色 ★《出版者周刊》好評推薦 ★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用證據做出聰明決策 4 步驟 在龐大經營壓力下,許多經理人難免聽信「神奇偏方」,或乾脆直接採用其他成功企業的「最佳做法」。 反之,用證據做管理就是面對嚴酷的真相,了解哪種做法對你的業務有效,哪種不行,根據事實做出聰明決策。 原文書特色 ★ 寶鹼公司全球營運中心副董事長 Bob McDonald 好...
知識工作者案頭必備參考工具書 《經濟學人》曾經這麼說:「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謂大師中大師,那個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杜拉克。」他提出的「分權」、「目標管理」、「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利潤中心」等重要的管理概念,60 年後重讀依然歷久彌新。 原文書特色 ★現代管理學之父 60 年經典選粹...
根本解決企業好要更好、多還要更多的問題 變大不代表就會變好。當事業變大、員工變多,許多成功的企業仍舊煩惱:「我該如何提升企業卓越表現?」 史丹佛兩位教授經過 7 年的研究,發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或許因個別公司有所差異,但是有 7 項根本原則是互通的。 原文書特色 ★谷歌資深人資副總裁 Laszlo...
9 個打破傳統枷鎖的聰明捷徑 比起從前,今日人們確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多成就。他們靠的不是讓人惹上麻煩的捷徑,而是「聰明捷徑」──他們打破傳統,找到更聰明的方式,比別人達成更多成就。聰明捷徑讓他們像駭客一樣破解成功之道。 原文書特色 ★《金融時報》、華頓商學院教授 Adam Grant 等好...
主題看板:
110%的努力(110% Effort)
不管從事任何運動,過分用力,肌肉會不協調、動作不正確,反而無法做出最好的表現。同樣地,在工作上太急、太快、太注重表面上的效率,反而容易與成功擦身而過,就像是提出80∕20法則的經濟學家帕列托(Vilfredo Pareto)所說,辛苦工作沒有用,聰明工作才重要。日前辭世的知名舞蹈家羅曼菲,在擔任雲門舞集二團總監時,就常常會鼓勵年輕舞者要放鬆一點。羅曼菲說:「過分要求自己,有時候反而適得其反。苦幹很好,但是更要聰明工作。怎樣才能聰明工作?第一,企圖心還是要很夠;第二要有智慧,心胸要開闊,有些人聽不懂批評,你跟他講,他就會有很多藉口,那種人就比較難體悟;第三還要有非常大的耐性,因為一時聽不懂,不見得以後聽不懂,要花時間去思考消化。這講起來很難,因為你要有企圖心,但是眼光要放遠,不能跟自己斤斤計較。」瑞士夏福豪森(Schaffhausen)的國際鐘錶製造公司聯合會(IWC),提出了一個新名詞「Slobbies」,就是指慢工出細活的人,這種人懂得在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不把速度當成唯一的績效指標,著重在更高的生產力與創造力,用適切的速度在工作和休閒兩端追求平衡。知名作家吳若權也說,很多追求成功的人,都捨不得休息,一心以為只有達到效率的巔峰,才能早一點成功。但是,這些人忽略了所謂「效率的巔峰」,不是要把自己搞到油盡燈枯。更何況,效率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事情。有些事,不刻意講求「制式的效率」,隨意一點、節奏緩一點,反而容易成功。
思考時間(Thinking Time)
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一書中提出,比別人多花2倍時間思考,就可以擁有別人10倍的收入;比別人多花3倍時間思考,就比別人多賺百倍的利潤,而比別人多花10倍思考,就有可能成為市值1兆日元企業的創辦人。另外,大前研一進一步說明,每個星期應該安排一個人的靜心思考時間,營造出可以集中精神思考的環境,例如書房或咖啡廳,思考人生、工作與生活。比爾‧蓋茲的亞洲首席智囊、中國微軟副董事長張亞勤也指出,他個人保持頭腦清醒、提高創造力的方法就是,不管多繁忙,一定會把每天下午1點半到4點半這3個小時的時間,當作「腦筋自由時間」,用來思考、閱讀與寫作。聯強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則認為,思考是最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行為,不一定要特地規畫一個時段來進行思考,真正的重點是要體認到思考的重要性,並且養成思考的習慣,能夠隨時隨地思考,例如走路、搭車、排隊零碎時間,都可以用來思考,這樣自然可以不斷加長思考的時間。
冤家(Odd Couples)
「Odd Couple」是一種西方傳統小丑戲的表演形式,由一對演員配搭,其中一位用棒子(由兩條薄板組成,稱為Slapstick)打對方,以迫害者與受害者兩種極端角色,激盪出現在稱為「鬧劇」的戲劇效果。知名美國劇作家尼爾‧賽門(Neil Simon)1968年的名片《單身公寓》(The Odd Couple),也是採用特質兩極的方式設定角色,其中一個角色有潔癖,另一個卻是邋遢鬼,兩人都離了婚,無巧不巧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在衝突中引出一段又一段引人發噱的橋段。這部電影後來還改編成電視影集,在1970年到1975年之間播出,廣受觀眾歡迎,可見「衝突」激發的創意效果,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把「冤家」放到團隊成員的組成來看,許多學者認為人比較喜歡與同類型的人互動,因此組織成員背景多元化,有可能引發人際衝突,對團隊的績效或創新成果造成負面影響。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多元化帶來的多種觀點,會在團隊中相互激盪,促進創新。檢視過去的研究發現,成員異質性高的團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會產生任務衝突,在相互折衝之下最終反而能夠發展最適的決策,成果更勝於同質性高的團隊。但是研究結果同時發現,成員組成多元化的團隊,大多不懂得善用團隊的多元化,經理人也常常因為無法有效整合團隊成員對時間與資源的需求,產生挫折感。多元化的團隊組成,可以分為下列4個面向:
1.資訊多元化。包括年資、職級、功能以及教育背景等特性,代表經驗、觀點、技能與知識的多元化。
2.價值觀多元化。是指團隊成員對於團隊目標、任務與使命存在差異,如果能夠讓成員培養出較為一致的價值觀,意見衝突就可以對團隊成果產生建設性作用。
3.認知風格多元化。認知風格是指成員處理資訊方式的偏好,成員如果具備不同的知識轉換能力,對於團隊學習、知識分享、知識創造都有正面影響。
4.人格多元化。團隊人格特質組合,最好能具備5大人格特質:神經質(neuroticism)、外向程度(extraversion)、經驗開放(opennesstoexperience)、合群程度(agreeableness)以及責任感(conscientiousness)。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