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吸水的海綿城市(在西雅圖)、兩棲城市抗暖化(在荷蘭)、
受路邊停車保護的自行車車道(在哥本哈根)、
愈塞車愈熱鬧的流動市場(在迦納)、
行動健身房(在香港)、狗屎變能源(在舊金山)……
走遍世界,向全球城市學習!
讓市民住得健康有魅力的城市設計學!!
一場住居新觀念的震撼教育!
一項傾國之力的文明試驗,一股不願被世界拋下的恐懼 漢字書寫 ◆ 科技革命 ◆ 權力運作 中文輸入法的起源,人機互動的先聲 現代資訊科技史上最重要、卻被誤解最深的發明 挑戰字母文字霸權 化不可能為可能 跨越五千年障礙 具有顛覆意義的技術創新 中文打字機的誕生,就是現代中國崛起與壯大...
這是一本從遊戲設計師角度,再經由新聞編輯採訪整理而成,而從玩家角度的來看,這些設計雖帶來了正面效益,通常也都有其負面效應,而遊戲設計師耗費他們的心神、汗水,將人生注入於設計遊戲中,為的就是將最好的遊戲內容呈現給玩家。
本書要你證明自己是玩創意的料!──《紫牛》塞斯‧高汀大力推薦 讚極了!──TED論壇主辦人克里斯‧安德森強力推薦 要在數位時代中展現創意,這本書能啟發更多靈感 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想出有創意的好點子,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了!這本書要告訴你:創意無所不在,人人都可以玩創意。 這本書是數位時代...
★日本上市不到3個月,銷售衝破80,000本★ ★暢銷設計工具書!再度推出一眼秒懂系列新作★ ★設計、行銷、網頁、企劃、繪圖、造型師都愛用★
好設計如何打動人心?好想法如何實際執行? 設計思考以人為本、從需求出發、以創意解決難題。 善用設計思考不僅可以打造商品、改造組織,更可以改變你我的生活! ★ 設計界、教育界、企業管理者、行銷者都在討論的創意思考方式 ★ 暢銷十周年全新改版,增譯全新章節,思考設計的再設計
▎黃.金.比.例 ▎ 設計師必用的設計美學原則 快速統整、有效傳遞、平衡視覺 「版面研究所系列」攻佔日、台設計書排行榜 日本知名設計團隊ingectar-e 以「終極版」版面設計──融合東西方經典美學「黃金比例」精隨 整理近百個全世界設計佼佼者最常用版面模組變化,助你快速套用 你也能輕鬆晉升設計大...
在聲光效果刺激的遊戲界中,小島秀夫是非常特別的存在。 在本書中小島秀夫回歸原點,整理出過去對他影響深刻的許多作品。《潛龍諜影》的自由與服從、《死亡擱淺》的連結與孤獨——從遊戲作品的主旨發想,到小島秀夫人生的處事思維,都與文化記憶(MEME)緊緊相連。
遊戲設計對人類心智挑戰、社交及競合需求思索之深,遊戲開發牽涉領域之廣、風險之高,都讓這份專業成為絕佳的研究對象,其中的工作哲學、風險管理的方法及原則,甚至適用於各行各業。對於工作中必須不斷思考「使用者體驗」的企畫人、策展人、腳本設計者來說,本書也是獨一無二的知識庫。
超高人氣的設計展、藝術祭,讓人一再回訪的質感體驗⋯⋯ 絕對少不了地方的魅力! 「地方設計」是策展提案、品牌創新、空間活化、地域振興的必備能力!
求學時期同感疑惑和挫折的太刀川英輔,在透過研究語言與設計的相似性,掌握了發想的方法,發現了設計,語言,與演化三者之間的相似。偶然產生的口誤,就像偶然複製錯誤的DNA,都為世界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太刀川轉向生物的演化學習,從達爾文的演化論出發,反覆思考生物如何經過「天擇」繼續存活在世界。太刀川英輔...
好城市的基本條件到底是什麼?歐洲的城市為什麼特別迷人?
作者廖桂賢以九年時間,從全美最適合人居的大城市、知識水準全美第二名、星巴克發源地、微軟總部所在地的西雅圖為起點,足跡踏遍美歐亞非各大城市:舊金山、波特蘭、柏林、哥本哈根、(瑞典)馬爾摩、阿姆斯特丹、泉州、京都、香港等城市,以及迦納等國家,搜羅各種精采案例或值得省思的負面教材,為您帶來一場城市設計和住居新觀念的震撼教育!
城市個性魅力,真正動人的風景:然而都市建築設計革新觀念的背後,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個市民的生命力決定了城市的鮮活個性與魅力──1998年西雅圖公投通過10年「全民圖書館」法案;2005年發起美國城市運動,訂定「氣候行動方案」積極對抗全球暖化;2006年通過「自行車10年總體計畫」;發行《Real Change》週報創意濟貧;自發性參與「開放空間2100」……
西雅圖的城市個性鮮明、市民充滿活力、朝永續發展的城市建設,展現了美好城市的雛型樣貌,堪稱全球典範都市,這也是即便有著惡名昭彰的天氣,西雅圖人終究捨不得離開西雅圖的原因。
城市動脈──交通大變革,從車的城市回歸到人的城市,將都市空間還給「人」:你知道台灣追求交通便利的道路規劃、全面都市更新的做法已落後了先進國家 30 年的腳步?荷蘭「人車平權」、「提倡生活化道路」的政策,早在 30 年前就已經開始重新規劃車道……
城市靜脈──打造海綿般的城市,與水和平共存不是夢想:台灣大部分城市位在河岸或水岸邊,興築堤防、河川整治工程是最優先的治水方案,但雨水下水道普及率達 98% 的台北市,依然逃不過納莉、敏督利等颱風帶來的水災肆虐!反觀原本與海爭地的荷蘭,2000 年放棄加高堤防、退一步展開「還地於河」15 年計畫,讓河流自己修復洪水災害;西雅圖的自然排水實驗 2000 年完工──縮減道路面積、蜿蜒路線、設生態草溝,成功吸收98%的雨水逕流量,取代傳統下水道,也美化了居家環境,房地產價格頓時攀升……
全民綠生活運動──永續的綠色經濟與有節制的綠色消費:就像美國總統歐巴馬拚環境,同時也是拚經濟,鼓勵產業轉型和勞工轉業政策,淘汰不永續的產業;實踐並推廣物資循環的觀念,用「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取代目前「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的經濟生產模式;而愛逛大賣場小市民,別忘了低價背後的高成本、即使搞不清楚什麼商品才能環保節能,但減少消費、減少製造垃圾就是最根本的方法。
未來任務──蓋綠建築已來不及,用修復城市來修復全球環境才是王道:我們沒有空間持續興建道路橋樑、沒有時間等待工程浩大的雨污水下水道來解決淹水和污染問題。我們必須馬上修復不永續的城市,將所有的建築改造為綠建築,將基礎建設改造為綠色建設,盡量利用天然又免費的生態系統服務,讓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系統慢慢恢復健康,讓城市漸漸成為綠色的美好城市。
作者簡介
廖桂賢
台大經濟系畢,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地景建築碩士,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的能源與環境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專業人員認證。旅居西雅圖初期曾任職於專精綠建築與永續設計的事務所,實務經驗培養了對綠色設計的高度興趣,於是重回校園攻讀博士,現為美國華盛頓大學Built Environment博士候選人。
旅居國外九年,廖桂賢以空間專業的背景,長期紀錄了對世界各大城市的環境設計、文化觀察,以世界為借鏡,思考台灣的城市設計。目前持續寫作《數位時代》雜誌「部落格地球村」專欄、《Roodo(樂多)新文創》線上誌「全球意識」專欄;文章曾刊登於《中國時報》觀念平台、《建築Dialogue雜誌》、《Taiwan News 財金文化週刊》、《環境資訊電子報》、《低碳生活部落格》、《台灣光華雜誌》等媒體。
「西雅圖凹凸鏡」部落格(榮獲2008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決選入圍):blog.yam.com/kueihsienl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