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誤的台灣

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

't verwaerloosde Formosa : of Waerachtig verhael, hoedanigh door verwaerloosinge der der Nederlanders in Oost-Indien, het eylan

1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1/12/0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3.8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8016774
  • 字數: 120,906
紙本書定價:NT$ 300
電子書售價:NT$ 210
電子書特價:NT$ 178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任在台的末代官長揆一及其同僚,從自己的觀點,記敘1646年到1661年間,與鄭成功交手的過程。本書初版為1675年,荷人退出台灣才過10年,史料價值極高。作者託名C.E.S,根據考證,應為揆一及其同僚。一反官樣或中國民族主義版本的鄭成功故事,這次改從荷蘭人的觀點看待台灣易手的過程,更貼近歷史汩汩的脈搏。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96

    臺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數不清的鳥事蠢事搞笑事傷心事正經事, 想更了解臺灣、更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不如就從本書開始,一起對臺灣史動真感情吧!

  • 電子書: NT$ 455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 出版日期:2012-01-01
    電子書: NT$ 252

    16歲的荷蘭少女瑪利婭從小生長在台夫特,是新教牧師亨布魯克的二女兒。亨布魯克牧師聽了曾在福爾摩沙服務14年的牧師學長描述,對於前往「美麗之島」傳教充滿嚮往。1647年,瑪利婭懷著對初戀情人楊恩的思念,與一家人帶著夢想,搭船前往福爾摩沙。 在那裡迎接他們的,包括平埔族西拉雅女子烏瑪。烏瑪是部落第一美...

  • 特價 電子書: NT$ 297

    ★史明親自改寫,親筆繪畫,認識台灣史最佳入門。 ★第一本站在被統治的台灣大眾立場的台灣史。 ★原著百萬字精華濃縮,再收錄一百餘幅史明親繪漫畫。 ★本書另收錄史明首次曝光的文章〈謝雪紅的慘境〉。  

  • 電子書: NT$ 265

    原來—— .十七世紀末,臺灣人就過著奢靡富裕的生活 .日治後期,臺灣人誤以為自己是日本人 .美國商人曾企圖殖民臺灣 十篇精采翻案,揭露影響今日臺灣發展的最重要史實! 一六八四年,臺灣被納入清朝版圖。三百年來,歷經甲午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開始長達五十餘年的日本殖民統...

  • 特價 電子書: NT$ 178

    獻給台灣人民的二二八事件見證 台灣史必讀經典 《Formosa Betrayed》於1965年問世,是第一本詳細記錄台灣戰後史與二二八事件前因後果的書籍,為美國「台灣問題專家」柯喬治,二十多年的實際觀察與學術研究的結晶。全書以第一手的詳實資料為基礎,以自由主義者的觀點與關懷,描繪1941~1...

  • 電子書: NT$ 245

    十三篇精采翻案,讓你重新認識臺灣的真正歷史! 原來── 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 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設立的 三百年前,臺灣商人就採用股份集資...... 本書以歷史主題為縱軸、以近四百年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精彩圖片說明,完整呈現三百多...

  • 電子書: NT$ 265

    原定臺中省城為何轉移到臺北? 臺灣人也愛抽鴉片?裹小腳? 吳鳳捨生取義竟是教化樣版? 十一篇精采翻案,真實還原近代臺灣歷史的面貌! 本書以主題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社會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珍貴圖片說明,完整呈現近代百餘年來的臺灣歷史真相!

  • 出版日期:2017-08-31
    電子書: NT$ 315

    ★暢銷書《臺灣歷史地圖》姊妹作 ★議題性×可看性×權威性 全新歷史全民讀本 接地氣觀點,方法論研究,為早期臺灣史開光解密 臺灣的存在,從頭說起── 有圖為證,以史為憑,翻轉臺灣史,全新說故事  

  • 出版日期:2013-10-29
    特價 電子書: NT$ 214

    十九世紀下半葉台灣最重要而珍貴的史料,一部熠熠生輝的不朽經典! 1844年出生於加拿大的馬偕,既是醫師也是牧師,為台灣奉獻60餘年,在醫療、教育與傳教都播下健壯的苗芽。1895年,馬偕在台灣傳教的日記在海外出版,記敘台灣的風土民情與自然生態,1950年代曾翻譯為《台灣遙寄》、《台灣六記》,惜日...

  • 電子書: NT$ 15

    《閩海紀要》,為明末清初福建泉州南安人夏琳所著,敘述明鄭三代在臺灣的歷史,起於1645年,訖於1683年,以編年為體,紀事簡明,勾勒出東寧王朝(明鄭政權)興亡的這段史事。

  • 電子書: NT$ 364

    春山出版 × 中研院臺史所合作書系「春山臺灣講座」首作 島嶼潛能被解鎖,歷史即將超展開! 一部以臺灣為中心的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史

  • 電子書: NT$ 336

    《山、雲與蕃人》被譽為日治時期「日本高山文學三大名著」之一,更是台灣高山文學的經典巨著。作者鹿野忠雄是傑出的博物學家、民族考古學者,對台灣高山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本書是他在東京帝國大學就讀二年級時,回到台灣進行170天連續登山勘察的紀行文章,包括玉山、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卓社大山等山塊。

  • 電子書: NT$ 168

    關於臺灣你還想知道什麼? 七十則關於臺灣的日常逸聞、風俗文化、歷史變遷, 期待居住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的你我他, 重新關注過往視而不見的趣味美好, 臺式生活好奇心再發現。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詳細資訊

     

    350年前,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率領1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9個月,頑抗2萬5千名鄭成功襲台大軍的激戰實況

     

    本書特色

      350年前,台灣島上爆發首次政權攻防戰

      1661年4月底,中國國姓爺(鄭成功)在滿清朝廷重重剿殺下,率領兩萬五千大軍渡海襲台,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不甘屈服,憑藉手頭僅有的一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頑抗,雙方激戰、談判又激戰,對峙了九個月,揆一才在必敗無疑的形勢下獻城投降,台灣從此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被捲入至今難以拔脫的中國內戰漩渦。

      千夫所指的揆一,忍辱寫下這本台灣答辯書

      揆一率領部眾返回巴達維亞後,立即遭起訴,被判處死刑、財產充公,最後改判終身監禁在僻遠小島Ay,在島上度過八年悲苦的流放歲月後,才在親友奔走下獲得特赦,返國前夕(1675年),揆一以匿名形式出版本書,替自己背負的喪失台灣之罪名,提出最鏗鏘有力的答辯書,更為這場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戰役,留下不朽的歷史見證。

      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獻,再現荷蘭殖民當局的苦惱與應對

      本書是第一手文獻中唯一以這場戰役為主題的專著,從交戰一方荷蘭統帥揆一的角度,完整敘述戰爭爆發前夕的整體情勢,以及雙方交戰的實際經過,透過這一敘述,讀者不僅可以清楚瞭解島上荷蘭當局所面臨的困難與決策過程,也能跳脫習慣上從中國鄭成功角度所看到的「收復」台灣,改從島上荷蘭長官的立場來認識鄭成功「攻台」的始末。

      藉揆一之筆,我們窺見台灣先祖的隱約身影

      站在當時島上最高統帥揆一身旁,我們隨著他的眼光四下梭巡,看見早期台灣人的身影:兵荒馬亂下,富裕、有名望的漢人移民各自選邊站,有人向荷蘭長官密告,有人對國姓爺通風報信,沒錢沒勢的漢人移民則隨風飄蕩,或是逃回中國,或是留下來拚命保全畢生心血;原住民則在威脅利誘下,淪為島上強權的馬前卒,時而幫荷蘭人鎮壓漢人起義,時而替漢人攻打落難的荷蘭人,台灣最初主人的地位與尊嚴蕩然無存。

      歷久彌新的經典,唯一流通的漢文譯本

      本書目前有德、法、日、英、漢等語的譯本;其中,英譯本有三種,日譯本也有三種,漢譯本則有四種。今年適逢1662年荷蘭人撤離福爾摩沙、國姓爺攻佔台灣的350周年,前衛出版社特推出《被遺誤的台灣》的第五種最新漢譯本,並委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撰寫導讀,以彰顯本書的不朽經典地位,讓這本與台灣命運密切相關的書籍,得以漢譯本的面貌重新在島上流通。

     

    作者簡介

    C. E. S.

      學界認定係指Coyett et Socii,即揆一(Frederic Coyett, 1615-1687)及其同僚。

    揆一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最後一任長官,中文文獻稱作「揆一王」或「夷酋揆一」,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貴族世家,另一說則謂出生於南尼德蘭(今荷蘭南部、比利時之間)。

      揆一在1643年以上席商務員身份來到東印度,1645年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升為高級商務,同年,揆一與荷蘭世家出身的蘇珊娜(Susanna Boudaen)結婚,和第八任台灣長官卡隆(Francois Caron, 任期1644-1646年)成為連襟,似乎也因這層關係而被任命為台灣評議會議員。1647-48年及1652-53年,揆一兩度出任日本出島商館館長。1648-1652年,揆一來到台灣,任上席商務員兼副長官,期間與第十任台灣長官富爾堡(Nicolas Verburch, 任期1649-1653年)產生衝突。1654年,揆一被任命為本島地方官,1656年成為第十二任台灣長官。

      揆一在台灣長官任內,鄭成功攻台風聲不斷,為加強台灣防備,遂求助於巴達維亞總部,但遭時任東印度評議員的富爾堡不斷掣肘,讓他難以施展手腳。1661-62年間,大員的熱蘭遮城遭鄭成功圍攻,揆一在孤立無援下,苦守九個月後被迫投降。揆一回到巴達維亞後,立即遭起訴,被判處死刑、財產充公,但處死時刻遲遲未能決定,最後改判終身監禁在今印尼班達附近的一個叫Ay的小島,在島上度過八年。後來由於親友極力奔走,揆一才在荷蘭親王威廉三世特赦下,於1674年搭船返回荷蘭。

      1675年,揆一以匿名形式在阿姆斯特丹出版《被遺誤的台灣》,不僅替自己及大員評議會所背負的喪失台灣之罪名,提出最鏗鏘有力的答辯書,也為這場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戰役,留下不朽的歷史見證。

     

    譯者簡介

    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英譯)

      蘇格蘭格拉斯哥人,隸屬於英國長老教會。甘牧師在台灣傳教長達46年(1871-1917年),是除了巴克禮牧師外,在台最久的傳教士。曾獲日本政府頒發「勳五等雙光旭章」、「勳四等瑞寶章」,以及加拿大多倫多納克斯(Knox)神學院授與名譽博士學位。

      宣教之外,甘牧師也潛心著述,出版眾多以台灣為主題的作品。在早期台灣史方面,有翻譯自荷蘭文的《荷據下的福爾摩沙》(本書即譯自其中的第三部份「中國人征服福爾摩沙」),重印荷治時期的《新港語馬太福音》、《虎尾壟基督教教導》,以及《台灣佈教之成功》。在教會羅馬字方面,有名著《廈門音新字典》(甘字典)、《聖詩歌》以及《治理教會》。在教會史料方面,則有經典的《台南教士會議事錄》。另有專著《中國的盲人》、《闢邪歸正》、《播道論》等。

    林野文(漢譯)

      台灣雲林人,農村家庭出身。崙背國校、虎尾初中、虎尾高中,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合作經濟系畢業。曾任高職教師,稅捐稽徵處稅務員,因不慣官場酬酢文化,也不想同流合污,自願去職,轉任某大紙廠業務開發經理,後自行經商,身經百戰。今已退休。自幼熱愛鄉俚野史,愛看布袋戲、歌仔戲、新劇、電影,也愛舞文弄墨,發抒所感,嘗自命「田庄郎君野文客」,平生記述觸景生情片斷,間續錄有《野文百感集》,準備帶往天國。著有《二十年台商一場夢》(前衛,2010),譯有《被遺誤的台灣》(前衛,2011)。

     

    導讀者簡介

    許雪姬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專書《清代臺灣的綠營》、《龍井林家的歷史》、《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及論文八十餘篇。

      口述歷史作品有《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莊淑旂回憶錄》、《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下厝篇)、《柯台山先生訪問紀錄》、《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上、中、下)、《藍敏先生訪問紀錄》、《民營唐榮公司相關人物訪問紀錄,1940-1962 》、《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二二八事件專號》等。

      曾修纂的方志包括《續修澎湖縣志》、《鹿港鎮志:宗教篇》、《續修臺南市志:卷七選舉志》、〈續修高雄市志卷——社會志二二八事件篇〉等。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4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