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臺灣歷史地圖》姊妹作
★議題性×可看性×權威性 全新歷史全民讀本
接地氣觀點,方法論研究,為早期臺灣史開光解密
臺灣的存在,從頭說起──
有圖為證,以史為憑,翻轉臺灣史,全新說故事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史明親自改寫,親筆繪畫,認識台灣史最佳入門。 ★第一本站在被統治的台灣大眾立場的台灣史。 ★原著百萬字精華濃縮,再收錄一百餘幅史明親繪漫畫。 ★本書另收錄史明首次曝光的文章〈謝雪紅的慘境〉。
原來—— .十七世紀末,臺灣人就過著奢靡富裕的生活 .日治後期,臺灣人誤以為自己是日本人 .美國商人曾企圖殖民臺灣 十篇精采翻案,揭露影響今日臺灣發展的最重要史實! 一六八四年,臺灣被納入清朝版圖。三百年來,歷經甲午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開始長達五十餘年的日本殖民統...
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任在台的末代官長揆一及其同僚,從自己的觀點,記敘1646年到1661年間,與鄭成功交手的過程。本書初版為1675年,荷人退出台灣才過10年,史料價值極高。作者託名C.E.S,根據考證,應為揆一及其同僚。一反官樣或中國民族主義版本的鄭成功故事,這次改從荷蘭人的觀點看待台灣易手的過程,更...
★以法國第一手史料、法國視角,重現鮮為人知的台灣地方史! ★近六十張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珍貴歷史照片完整公開! 從士兵的隨手筆記到水手的航海日誌,從神父的傳教紀錄到報刊的評論文章 透過法國觀點的奇詭稜鏡,凝視一段四百年前開始的傳奇……
台灣成為美食王國,不是沒有道理!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這回話說重頭,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
十三篇精采翻案,讓你重新認識臺灣的真正歷史! 原來── 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 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設立的 三百年前,臺灣商人就採用股份集資...... 本書以歷史主題為縱軸、以近四百年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精彩圖片說明,完整呈現三百多...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你知道在1650年代的安平,有一條東西向的大道,翻譯成英文就是Broad Way(百老匯)嗎?
你知道根據一位蘇格蘭人於1650年代的記載,當時臺南一帶漢人尊奉的72位神祇中,媽祖排名僅第39嗎?
你知道荷蘭時代的臺灣長官召開「地方會議」時,有幾種通用語?需經幾手的翻譯,才能讓鄒族的長老理解他的宣講嗎?
還有,你知道在1683年清軍攻佔澎湖後,康熙帝、施琅、姚啟聖等人都曾想將臺灣兜售,甚至歸還給荷蘭嗎?……
許多與臺灣「出身」緊密關聯的問題,四百多年來一直朦朧、訛誤,甚至曲解;臺灣的存在,必須從「頭」說起!本書以早期臺灣史(1550-1720)扎實的第一手文獻為基底,將精闢的研究成果作有系統的整理,精心規劃成渾沌、開光、翻轉、傳奇四篇共51個主題,超過200幅的珍貴歷史圖像、還原圖、示意圖、解說圖等,擷取關鍵性的場景、紀錄、對話,蒐羅原汁原味、生鮮驚奇、聞所未聞的故事,帶領讀者重返歷史現場,來建構臺灣早期歷史的多元與主體……
兩位作者各有專攻,中研院臺史所翁佳音教授在東番、荷西、鄭氏等領域的獨到見解,學界共睹;具百科編輯經驗的資深編輯人黃驗對文獻素材之統整與編寫素有所長。雙管齊下,能量共濟,精闢而深入地呈現近代初期(Early Modern)170年間的臺灣歷史風華!
本書三大特色
◆定位+揭謎
1554年葡萄牙人在世界地圖上標記一個Fremosa的島嶼、1555年中國徽州幫大海盜在臺灣盜砍樹木遭到追殺──本書以1550年代作為臺灣信史的開端,並將1570-1620年代定義為臺灣史的「東番時期」;以大量的文獻、故事,為臺灣史撥開迷霧、辨正訛誤。
◆精粹+原味
本書將作者翁佳音教授精闢的研究成果與創見,摘其精粹,以此作為基底,同時以重建臺灣歷史現場的概念,彙整各種文獻史料原汁原味的內容,在知識架構下呈現一部故事版的臺灣歷史讀本,並搭配超過200幅的珍貴圖片,還原圖、示意圖、解說圖等,為朦朧的早期歷史打開一個一個視窗,讓臺灣史有立體的、深邃的視野。
◆縱軸+橫軸
本書之撰寫,隨時關照歷史的縱軸、橫軸。從縱軸顯現不同時代之間的脈絡、影響;橫軸呈現不同族群、社會、制度的對比、差異。縱軸,即貫時的(Diachronic),在歷史的進程中尋找脈絡,建立歷史的連續性。橫軸,即共時的(Synchronic),讓同一年代、不同空間的人物、事件或制度形成參照/關聯/對比。
作者簡介
翁佳音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東亞史、臺灣史(東番、荷西、鄭氏時代),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等。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其編著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臺灣的荷蘭古地圖,是研究早期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除《解碼臺灣史1550-1720》外,其他著作及譯註有《平埔蕃調查書》、《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康熙臺灣輿圖:歷史調查研究報告》,及《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臺灣地名真相》(合著)等書。
黃驗
文字工作者。從事編輯約35年,歷任雜誌、報紙、出版社主編、總編輯等職。長期專注於:資訊蒐集閱讀、文圖整編及撰作。早年從資深編輯人周浩正學習編輯,參與出版編務;2007年在(遠流)智慧藏公司主編專業版《臺灣大百科‧歷史卷》,轉為研究型編輯。近十年參與:《臺灣史料集成》、《百年風華》專書、「文化深度旅遊」編輯案、《原住民族文獻》、《臺灣歷史地圖》(合作編寫)等;2016年起為自由人,專職編寫《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文推薦
江樹生/荷蘭檔案、早期臺灣史研究學者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吳密察/臺灣史學者、國史館館長
高中教師一致推薦
臺南一中學務主任 何興中、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 呂興忠、員林高中 王偲宇、花蓮女中 吳一晉、暨大附中 董錦燕、新興高中 張文菁、宜蘭高中 賴志遠、明道中學 陳婉麗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