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取向浩繁,常令初學者不知從何著手,究竟哪些知識與能力是家庭治療師必備的呢?大師的治療歷程看起來出神入化,進階治療師要如何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治療風格?本書帶您走進家庭治療師養成訓練殿堂,提供完整引導,讓您循序漸進,逐步成為有自信的家庭治療師。
本身作者貝塞爾‧范德寇為精神科醫生,也是研究創傷的先驅。他結合了最近幾十年心理創傷領域的驚人進展及三十多年治療創傷患者的臨床經驗,提出對於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時間凍結了,危險彷彿永遠不會結束。於是杏仁核隨時發...
「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爸媽難道會害你嗎?」 「你敢離開,我就跳下去。」 明明是最愛的家人、伴侶,與信任的朋友、同事, 但為什麼我們卻總是感到委屈、想逃? 你未曾覺察的「情緒勒索」,正在你的日常裡,一步步逼你就範。
快速掌握系統思考與會談互動的技巧 社工、家庭治療師與諮商輔導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書 ★以實際案例示範會談的步驟與技巧 ★融合多位家族治療先進的智慧以及作者長年的實務經驗 ★附案例影片網址,可線上觀看作者與家庭的訪談過程 ★實務工作者、家庭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源
※心理學界人人必讀的經典理論 ※建立「自我意識」、終結「情緒勒索」的基礎常識 不設任何防線的親情、愛情、友情、職場忠誠 是身心傷害的根源 一道真實存在、卻無形的人際分野 一旦失守,它將徹底踩越你的人生 一個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確的界限是最重要的事。 界限,不僅只是你個人態度和行...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 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調整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的關係,從勇敢斬斷勒索、走出情緒的迷霧開始。 ★暢銷20年、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經典★ ★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概念,全面且平衡探討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理、手...
★全球首本!結合正念+非暴力+體感治療的溝通書! ★心理學家瑞克‧韓森盛讚:「如果只能推薦一本人際溝通的書,那非這本莫屬了!」 ★鄺麗君、溫宗堃、陳德中、丹尼爾.高曼、傑克.康菲爾德、約瑟夫‧戈德斯坦、雪倫.薩爾茲堡、塔拉.布萊克、蘇珊.葛凌蘭、瑞克.韓森、賴瑞.楊、克里斯.克萊瑟、米齊.卡什坦一同...
親子、夫妻、婆媳、師生、團隊,該如何「好好說話」? 賴佩霞沉潛多年最新作品 名人藝人熱推!
「對我而言,諮商就是兩個人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真誠相會的過程。任何人與人深刻的互動,都會對雙方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而諮商師在這樣的關係裡,有其重要的助人使命與專業任務。」──曹中瑋
為了過怦然心動的人生,你學會將物品斷捨離。 但是住在乾淨的家裡,人生依舊煩雜忙? 原來真正干擾人生的,除了物品,還有「人」! 人跟物品一樣,留不留,都是你可以自由選擇的! 不要等待關係把你淹没, 主動處理掉消耗你的人、糾住你的關係, 讓「對的人」進駐,「好的事」發生……
治療是一門傾聽的藝術,每位案主都在敘說自己的故事,治療師傾聽案主的故事,同時也引領案主傾聽自己的故事。 本書是阿德勒心理學家曾端真教授將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教學與實務工作,加以沉澱與整理,留下自己的學習記錄,也是學習個體心理學的最佳基本教材。
能隨心所「御」的治療最省力,卻也最有力量!
家庭治療取向浩繁,常令初學者不知從何著手
究竟哪些知識與能力是家庭治療師必備的呢?
大師的治療歷程看起來出神入化
進階治療師要如何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治療風格?
本書帶您走進家庭治療師養成訓練殿堂,深入剖析:
.4大應用範疇
.5項基本任務
.6類核心能力
.7種重要關係動力
.9次詳細會談歷程
提供完整引導,讓您循序漸進,逐步成為有自信的家庭治療師。
作者簡介
趙文滔
香港大學婚姻及家庭治療博士,諮商心理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專業興趣為伴侶諮商與家庭治療服務、訓練與督導,研究領域包含本地家庭治療專業發展、浪漫愛情流行文化(小說與偶像劇)對伴侶關係的影響,以及心理諮商中跨專業系統合作的歷程與效能。
許皓宜
臺灣師範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諮商心理師。曾任馬偕專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現任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專業興趣為家庭治療實務工作、訓練與督導,以及中小學、企業員工與社區民眾之家庭教育與家庭講座。研究領域偏好實務歷程研究,對治療師的語言和治療歷程中的關係改變深感興趣。
本書的內容精簡扼要、分析鞭辟入裡、說理清晰明白、切中要點、舊學新知融會貫通,舉凡系統理論思維、Satir模式、人際溝通學派、結構學派、依附理論等都融合在一起,是新世代有興趣一窺家庭治療堂奧的最佳入門書。──陳登義(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個人從事「家族治療」二十多年,督導過許多專業人員,深深覺得此地需要出版一本引導手冊,好讓新人進入「家族治療」領域時,能夠認清道路;也讓舊手可以系統整理個人的經驗。這本書正好符合了我內心的期望。──陳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臨床教師、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兼任臨床督導)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陳冠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
郭麗安(彰化師範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教授)
楊國如(台北市信義國小校長)
鄭玉英(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助理教授、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一致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