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是一門傾聽的藝術,每位案主都在敘說自己的故事,治療師傾聽案主的故事,同時也引領案主傾聽自己的故事。
本書是阿德勒心理學家曾端真教授將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教學與實務工作,加以沉澱與整理,留下自己的學習記錄,也是學習個體心理學的最佳基本教材。
第一次見面,怎樣語出驚人地介紹自己,創造與別不同的深刻印象?怎樣用一句說話,兩個動作,就可以讓她笑得彎下腰來? 怎樣把搭訕,Mind Reading,Nlp,戀愛心理,一切人性技巧,實際運用在人際溝通上?確切的步驟,真實的故事,打破你以往的錯誤觀念! 首本傳記式應用心理真實紀錄! 今次出版的《惡...
美國資深的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針對失戀分手的讀者,寫下了這本療傷書。共十二個療傷歷程,具體帶領失戀者走過創痛期。最後預備好自己,建立全新健康的兩性關係。 本書已銷售上萬本,許多人得到實質的幫助,並經由萊特專業的分析,更加認識自己在兩性關係中的盲點與弱點。 不論是分手療傷,或是預備新戀情...
謝謝你曾經為我生命帶來的一切。 謝謝我自己,選擇在這裡放手,繼續前進。 ●12種偽愛關係檢測,認清不愛你的人。 ●12項離愛醒悟練習,學會好好分手。 ●12步為愛深層療癒,迎接心的重生。 隨書收錄:蘇絢慧精選「自我心理增強」心語12句,伴你向幸福啟程! 親愛的,請想起你自己, 想起你自己的耗損、...
回憶生猛有力的情慾探索,集體討論、反思性啟蒙。其實大家都有的煩惱和迷惘,就攤開來說清楚、講明白。1994年何春蕤的《豪爽女人》開啟「性能讓你有力量」的想法,17年後台灣少女少男站出來追憶自己的似水年華。本書拒絕貶低青少年情欲自主的能力,以「對話」的方式切入「大人」含糊其詞、不敢面對的情欲實踐。堪...
半年內突破百萬銷量,三大網路書店新書進榜冠軍 亞馬遜書店平均4.7顆星強力好評 2015年、打動最多人改變生活的故事 願你們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乖,摸摸頭 12個讓你捨不得讀完,時而哭時而笑的真實故事。 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緣分、不同的情感與陪伴, 他們實踐著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在各自的江湖裡,從...
在一年內失去工作的4000名職工中,只有 10%是因不能勝任工作而被開除的。其餘的90%則是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而被解雇。 心理學家認為,聲音決定了你38%的第一印象。當人們看不到你時,音質、音調、語速的變化和表達能力決定你說話可信度的85%。
當焦點解決諮商與兒童青少年相遇,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當焦點解決諮商與生命困境相遇,又會產生什麼樣的亮點? 本書融合技巧、實例、創新思維,理論加上實踐,渾然天成,值得細細品味。
「對我而言,諮商就是兩個人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真誠相會的過程。任何人與人深刻的互動,都會對雙方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而諮商師在這樣的關係裡,有其重要的助人使命與專業任務。」──曹中瑋
阿德勒(Alfred Adler)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心理治療的貢獻,是其提倡社會情懷(social interest)的最佳驗證,至今我們仍然在領受他留傳下來的智慧。
本書是阿德勒心理學家曾端真教授將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教學與實務工作,加以沉澱與整理,留下自己的學習記錄,也是學習個體心理學的最佳基本教材。
作者師事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主任Henry Stein,感受最深的是治療師如何傾聽案主的生命故事,書名即為作者對這個治療學派的領悟──治療是一門傾聽的藝術,每位案主都在敘說自己的故事,治療師傾聽案主的故事,同時也引領案主傾聽自己的故事。
治療師不是案主人生的操盤手,而是從傾聽中,猜測案主故事中的隱喻,產生帶領案主的方向。案主在敘說故事的歷程,一邊說,一邊往內在去聽被自己所壓抑與塵封的故事。療癒力來自聽懂自己的故事,接納自己的故事,探照出生命故事中的意義和復原力。
作者簡介
曾端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及副校長。
投入阿德勒學派的教學與研究歷二十餘年,師事Henry Stein(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主任),鑽研古典阿德勒學派,為亞洲首位獲得「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度治療師」(Certification in Classical Adlerian Depth Psychotherapy, CADP)證照的心理治療師。迄今仍持續和Stein討論個案。
專長於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家庭諮商、親職教育。
著有《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婚姻與家族治療》、《現實治療理論與實施》等。
目前從事教學,以及心理師的培訓和督導,並熱衷於將阿德勒的理論推廣到學校班級經營和親職教育。平日最喜歡陪先生到郊外走走,以及含飴弄孫。
「作者運用阿德勒學派的人性觀,解釋當事人困境的心理動力,並將理論與概念轉化為實際的治療操作歷程……在提供心理治療專業訓練教材方面,本書的貢獻甚巨。此外,單單從本書聞得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風味,也就很值得了。」──劉焜輝(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從古典的投射到當代的建構,是作者真實地、用心地穿針引線,是學問也是行動,引導治療者進入一個作者認為沒有捷徑,但「越走越迷人」,能帶出復原力,走向療癒的成長之路。」──楊瑞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教育系教授,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