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系統思考與會談互動的技巧
社工、家庭治療師與諮商輔導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書
★以實際案例示範會談的步驟與技巧
★融合多位家族治療先進的智慧以及作者長年的實務經驗
★附案例影片網址,可線上觀看作者與家庭的訪談過程
★實務工作者、家庭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源
★史丹佛大學師生公認為「最會溝通」的講師,TED影片破3400萬觀看! ★一般說話書,教你怎麼開口說話,麥特教你,被問話時,不怯場、不慌亂又能脫穎而出的即興應對力! ★簡單6步驟,迅速思考,機智回應!即興演說、與人閒聊、商業提案、面試,甚至社群媒體發文……任何需要說話的場合,都能展現出高...
家庭治療取向浩繁,常令初學者不知從何著手,究竟哪些知識與能力是家庭治療師必備的呢?大師的治療歷程看起來出神入化,進階治療師要如何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治療風格?本書帶您走進家庭治療師養成訓練殿堂,提供完整引導,讓您循序漸進,逐步成為有自信的家庭治療師。
親子、夫妻、婆媳、師生、團隊,該如何「好好說話」? 賴佩霞沉潛多年最新作品 名人藝人熱推!
詐騙常在你的「信以為真」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作者新作 ** **揭發騙局背後的心理操弄 ** 本書兩位作者均為權威心理學家,他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世界著名的金融詐騙事件,與神不知鬼不覺的各式騙局,探索人類大腦容易受騙的一面,提升我們的防詐騙雷達,洞悉騙子的伎倆。
99%的人際關係,都和溝通有關! 職場、家庭、談判、衝突, 化險為夷,為自己創造機會的38個溝通練習 ──公關教母丁菱娟的說話課,陪你一起好好說話──
「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爸媽難道會害你嗎?」 「你敢離開,我就跳下去。」 明明是最愛的家人、伴侶,與信任的朋友、同事, 但為什麼我們卻總是感到委屈、想逃? 你未曾覺察的「情緒勒索」,正在你的日常裡,一步步逼你就範。
本身作者貝塞爾‧范德寇為精神科醫生,也是研究創傷的先驅。他結合了最近幾十年心理創傷領域的驚人進展及三十多年治療創傷患者的臨床經驗,提出對於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時間凍結了,危險彷彿永遠不會結束。於是杏仁核隨時發...
善良,是一種選擇 但善良不該等同妥協或吃虧 缺乏標準的善良 會為難自己,又慣縱了他人 就因為你很善良,底線應該更高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甫一上市,狂銷150,000冊 ★中國「當當網」心理勵志暢銷榜NO.1 ★網路好評不斷,突破15,000則 戳中13億人內心痛點的人...
日本亞馬遜年度暢銷話題書! 30萬讀者大驚:原來他她竟然有病態人格!沒想到這種人意外地多! 拿起本書的你,說不定也是 ?!
你與伴侶相處時,常害怕自己說錯話、常覺得自己不管說什麼都會引發對方令人錯愕的回應嗎? 如果是,你可能正處於長期的敵意語言暴力之下。這種暴力不必動手動腳,卻能在受害者心裡留下深深的傷害。 本書幫助你有效面對敵意語言,重拾生活的自主權,不再自我懷疑,不再擔心「失去對方的愛」,因為你找回了自己。
*世界出版史上僅次於《聖經》的長銷經典,出版逾80年,暢銷超過1500萬冊! *社交心理、人際溝通與成功學的必讀聖經! *股神巴菲特從二十歲起就奉為人生圭臬的案頭書!
人在江湖飄,難免要尬聊。 打造再尷尬都能聊出一朵花的體質, 讓初次見面的人聽你、上司和客戶挺你、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七大姑八大姨滿意你!
★國內第一本精彩詳述依附理論與伴侶諮商實務的專書★ 2種依附模式 × 4大關係衝突難題 × 7個擺脫惡性循環的方法 面對關係的不愉快.修復感情的裂痕.看見互動背後的重要線索 ★ 試閱心得贈獎活動 ★ *活動時間:即日起~7/27(四) *活動方式:活動期間內,下載本書試讀本...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憂慮、沮喪、恐慌、孤單、罪惡感⋯⋯,這些痛苦的根源通常埋藏於我們做孩子所學到、延用至今的行為模式中。由於不良的養育或童年創傷,我們邁向成熟的腳步是緩慢的或甚至是完全停止的。 本書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這些掙扎在聖經裡有解決之道,幫助我們學習建立親密關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 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調整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的關係,從勇敢斬斷勒索、走出情緒的迷霧開始。 ★暢銷20年、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經典★ ★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概念,全面且平衡探討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理、手...
廣為家族治療師和健康照護專業人士所採用的家系圖,用圖像化的方式統整家庭評估時所收集的大量資訊,並在家庭系統中找出模式,以擬定更切中核心的處遇目標。對一個有家庭關係問題或創傷歷史的個案來說,他可能很難跟治療師談論過往和現在的關係,然而,家系圖能讓我們以一種不具威脅、不對立的方式,瞭解個案的過去經歷,繪製關鍵的複雜訊息,進行有效的評估和治療。
本書透過既豐富又詳盡的案例,示範了如何在實務工作中活用家系圖,來與個案進行接觸和合作。書中探討了各種議題:個案對家系圖評估的抗拒、克服功能不彰的關係模式、如何和夫妻伴侶工作、離婚和再婚議題的探索、如何運用家庭遊戲家系圖和孩子會談溝通、修復家庭成員間的衝突與破碎關係,最後也提醒治療師本身,需要關照自己的家庭經驗,在助人之餘,也別忘記這是自助最重要的途徑。
除了文字敘述之外,許多案例都附有影片的連結網址,讓讀者可以線上觀看作者與家庭成員的實際會談過程,從雙方對話與作者對過程的說明中,體會她想要傳達的理念與技巧。
這是一本在心理健康實務中,教導如何運用家系圖的一個實用且重要的最佳指南,也是家庭工作者(社會工作師、臨床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護理師等)不可或缺的參考與智慧來源。
▍作者簡介
莫妮卡.麥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k
美國著名的家族治療師,是座落於紐澤西的多元文化家庭研究中心(Multicultural Family Institute)的共同創辦人及主任,同時是羅伯特.伍迪.約翰遜醫學院(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附屬學院的主任。
她是發展與運用家系圖的先驅領導者,在家庭治療的領域極為重要。她的著作包括:《家庭評估與會談技巧》(Genogram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啟示出版)、《你能再次回家:和你的家庭重新連結》(You Can Go Home Again: Reconnecting with Your Family)、《家系圖之旅》(The Genogram Journey)。
▍譯者簡介
楊東蓉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育諮商碩士(McGill University Master of Education in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曾任國中輔導老師、加拿大卑詩省政府安置社工、基督徒救世會副執行長,現任童樂匯親子教育中心執行長、收出養機構及安置機構外聘督導。
作品包括《家庭評估與會談技巧》翻譯兼審訂、《當幸福敲敲門: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生命第二樂章》及《美麗的傷痕:出養人故事集》專案主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1年《國際兒童收出養服務及收養福利制度研究》之協同研究者。
家立立基金會執行長 吳方芳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 莫茲婷
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張貴傑
台北地方法院家事庭法官 彭南元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彭榮邦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劉可屏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