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
是不受性別侷限的自由靈魂?
還是不願承諾、男女通吃的牆頭草?
雙性戀,
是一種神祕的少數族群?
還是最接近人性情欲的普遍傾向?
每個人命中都應該注定會遇見一隻獨一無二的烏鴉, 他會站在異質世界的交界處,隨時準備啟發一隻懵懂的鴿子。 「沒有一隻烏鴉真的是黑色的。」坐著的鳥打斷帕洛瑪。 「如果你爸稍微懂一點色彩學,他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隻烏鴉是黑色的。」 「有時候我會把『烏鴉』當成一種抽象的存在,為了不要忘記追尋更高遠的風...
《阿Q正傳》是響譽國際的中國近代小說,1921年開始發表於《晨報副刊》。作者魯迅透過阿Q這個小人物,嘲諷中華民族的病態,例如阿Q靠著「精神勝利法」,自我欺騙,極度自卑卻欺善怕惡,既可笑又可惡,既可悲又可憐。阿Q之名成為日常用語,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台灣作家楊逵,在1947年42歲時,將《阿Q正傳》譯...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小說,收錄於魯迅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呐喊》。原文發表於1918年5月號《新青年》月刊,以一個「狂人」故事,揭露「禮教吃人」的傳統黑暗面。篇名、體裁取自果戈里的同名小說。
中國字是世界上最有趣、最奇妙的文字,每一筆、一畫都包含著深刻的涵義。 只要先了解其中的故事,就能輕鬆寫對字、讀正音。 這些字到底哪裡錯?為什麼錯?別再積非成是! 你能想像,基測考題的「百里侯」是什麼意思,學生都搞不懂,是否真的如許多學者、家長憂心的,現在年輕學子的中文力正在衰退中? 中、小學階段其...
《老殘遊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主角老殘的遊歷,表達所見所聞,抒發所思所感。作者劉鶚以描寫功力見長,寫人寫景避用套語爛調,盡量以新詞表現,胡適以「前無古人」四字讚賞他這部分的成就。迥異於傳統小說以情節為中心的敘事模式,這部記事體小說曾被抨擊為結構鬆散,學者夏志清則認為其手法接近現代的抒情小...
《幼獅文藝》首發電子精選版!搶鮮看!創刊於民國43年3月,是發行期間最長的一本文學雜誌,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且願意關注青年文學發展的文學雜誌。提供本土文化、異國生活、大陸文學、日本文學、新詩動態教學等多樣內容。本冊精選將帶你尋找月亮、身心清香和一探荷蘭人的金錢觀。
《官場現形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一系列獨立人物連綴成書,道盡官場醜態,所寫人事皆有所本。雖然結構雜亂散漫,情節雜遝重複,但因揭露政治的腐敗,捕捉社會的面貌,詼諧諷刺,讀來過癮,很受讀者歡迎,是清末多部描繪官場惡習的小說中最有成就、流行最廣的一部。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諷刺小說,也可視為具有政治意涵的歷史小說。它又是一部影射小說,小說以狀元金雯青與名妓傅彩雲爲主線,所寫人物,以兩百七十餘位現實人物為原型,而多所影射。或許為了迎合讀者趣味,譴責小說之外,這部作品兼有狎妓小說的特點。
書中主人公自白:「只因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蟲蛇鼠蟻,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此書描繪當代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從官場、商場、洋場到賭館、妓院,透過近200個小故事,呈現清末社會的面貌。雖然描繪生動,但也不乏缺失,魯迅等人便抨擊作者描寫誇張失實...
作者有感於中國經典,未經整理,閱讀困難,令一般讀者望而生畏,於是在1942年以深入淺出的筆法,要言不煩,引介中國古代文、史、哲經典。凡13篇,見解精闢,親切易懂,出版至今近七十年,影響深遠,是學子接觸經史子集的入門指南。
德齡在清朝宮廷,以女官身分,與慈禧太后朝夕相處兩年。本書以英文寫作,以第一人稱敘述,描述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的起居、服飾、言行與習性,是對慈禧太后的文字寫真,是第一手觀察,也是宮廷生活的現場報導,這些資料頗有歷史價值。
透過主角艾莫瑞.布雷恩(Amory Blaine)對自身所唸過的書品頭論足一番之外,還透過艾莫瑞與大學室友、同窗之間的對談來討論各種觀念。對主角而言,大學時代的年輕歲月都是一個形成思想的過程。
【第一本探討雙性戀的本土著作,看見情感世界無限可能性】
據說,發現自己是雙性戀(Bisexual),比發現自己是同性戀還令人焦慮。
「我到底是不是?」、「Bisexual的定義是什麼?」、「別的雙性戀都是怎樣的?」這些問題的背後,透露出一股集體焦慮。除了難以歸類,找不到合適位置的不安,還有內化了社會歧視的愧疚。
雙性戀,一個難以歸類的族群,藏身在雙重衣櫃之中。
陳洛葳是台灣第一個雙性戀團體「Bi The Way」發起人之一,她為雙性戀下的定義是,你說你是你就是。她檢視歷來的相關研究,仔細耙梳了雙性戀者在異/同性戀社群內所受到的雙重歧視,探討社會上的刻板印象、異/同性戀社群各自的「雙性戀恐懼症」,勇敢追求雙性戀者獨特的性別認同。
書中並呈現了18位雙性戀者真實的生命故事,既有滲出了邊界的驚慌猶疑,也有悠游兩個世界間的從容自在;原來,人類情欲世界真實的樣貌,是如此豐富旖旎,令人驚嘆!
作者簡介
陳洛葳
一個「玩」童、靜心者,願意全然生活、全然去愛、成為自己的人。同時也是作家、譯者、律動靜心講師。目前在「光舞創意律動」帶領包括舞蹈靜心、認同探索成長團體等。政大新聞所畢。歷經媒體工作者,性別運動工作者,曾深信文字與社運可以改變世界,但生命帶領我瞭解,黑暗無法被消滅,所需要的,只是把光和愛帶進來而已。那便是,讓自己成為光,活出光,然後分享給全世界。
譯有《另一個衣櫃:雙性戀者的生命故事與認同》(商周)、《我們選擇的告別》(商周);著有《北京美食散步地圖》(藏羚羊)等。
Email: farida@lightdance.com.tw
Blog:www.wretch.cc/blog/jojo1100 Web:http://www.lightdance.com.tw
把「一」等同於性別的真我或情感的堅貞,正是性別框架與情感結構的悠久桎梏。「跨」性別與「雙」性戀則以生命的多元現實突破「一」的想像。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講座教授 何春蕤
聯合推薦
王蘋【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何春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特聘教授】
周美玲【知名導演】
郭麗安【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