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2017 現代文學革命的百年對話!
尋索漢語詩現代與古典的鏈接,
自語音分節到姿態節奏,
重現詩國革命的轉向與蛻變!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台大中文系教授——鄭毓瑜全新論文集
自晚清民初的知識割裂、語言西化衝擊,
論至漢語文化在句讀、文法上的種種演變。
不僅回應了一九一七年胡適、陳獨秀力倡的文學革命,
更完整呈現古典和現代質地的激盪碰撞!
鄭毓瑜教授有感於當「漢語詩」逐漸演變成為「現代詩」,其中的「現代質地」更必須回到漢語脈絡來討論。她解析了晚清民初以來,漢語文化系統面對新語詞、新學科、英語文法等外來衝擊的種種回應,以及不斷內省「如何向新世界開口發聲?」、「如何重建與世界的新關係?」不論是新詞,或是原來已經使用的舊詞,作者坦言當語言成為思考對象或者翻新意旨,都足以作為考察自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思想、感知及語文表現種種變遷的軌跡。因此鄭毓瑜教授詳實地從語法學、音韻學、修辭學、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研究探討漢語新思維的轉身與蛻變。
本書重新探索「文法」與「句讀」相迎應的動態過程,勾勒自詩界革命以來的漢語詩論述,如何在技術體系、工業文明的惘惘憂懼中,引生從語音分節到姿態節奏、從語序連斷到活軟肌理的種種說法;其中由足之進止來往,模擬往復力動的心聲意態,並同步體現由物我「相與(相感)」至於「相對」的意象旋轉與存有變動,一個不能被當代語言學所設定,而必須由身體自我來進行重設的語言現象,其實早已經在二十世紀初期宣告了漢語詩自己的「現代」轉向!
作者簡介
鄭毓瑜
鄭毓瑜教授為國立台灣大學講座教授,中文系特聘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鄭教授擅長結合中西人文思潮,為古典文學開拓具有前瞻性與跨領域的視野,其中關於「空間」、「身體」與「抒情傳統」的論述尤為海內外注目,近年來也致力於探討近現代知識經驗與文學表述的新關係。研究成果曾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學者研究計畫,胡適紀念講座,台大傑出專書獎,並曾獲美國Fulbright、國科會(科技部)、蔣基會與Harvard、UCLA、UIUC、Princeton等著名學術機構獎助,出國研究或講學。著有《六朝文氣論探究》、《六朝情境美學》、《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等專書。
什麼是詩?何謂詩國?革命是否仍有其必要?鄭毓瑜教授探勘古典資源,重新為白話詩歌作出定義,並擬想詩學未來。她以「姿」與「言」為準,所提倡的「抒情傳統」本身就不妨是推翻前人的嘗試。誠如她的自許,她的志之所之不僅是「新詩」學,更是「新」詩學。
——王德威(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