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感人的醒思分享
生活教育家鄭石岩首次披露成長經歷,以及母子間互動的珍貴點滴。
去年,年邁而行動不便的母親要求回宜蘭老家探望親友。望著母親與舅舅親熱敘舊的一幕,勾起了我對母親早年的種種記憶……
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份渴望,想成為更好的存在。 大人要做的,就是點亮它。 打開孩子的學習之路, 應從大人的自我覺察開始。 一本結合了豐富的「諮商專業」與「教育現場」, 幫大人重整內在、讓孩子情緒不暴走的教育書!
教養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 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 讓我們持續為做一個好大人而努力; 讓我們以熱情生活的身影, 投遞美好訊息的語言,成為孩子的活榜樣。 自出版《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以來,蔡穎卿從廚事與教養所結合、累積的個人經驗,就像一顆千迴百轉的石頭,既能堅...
為什麼有些人,不論在什麼位置上,都會成功? 身為老師、家長,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對孩子行為的影響,是看管教的鬆或嚴,而是父母參與的程度? 到底該如何學會思考?有方法與步驟可循嗎? 唯有具備獨立思考力的人,才能在生命中持續探索 做出選擇、走出自己的路,活出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
大人要理解小孩,從來就不容易。 拿捏愛與錯愛之間的界線,需要智慧,更需要開放的心靈。 最切身的人生功課,也最沒有真理可循。 篇篇文章都帶來思想撞擊,不只幫助下一代養成強健人格,也是大人自己的成長之旅。 顏擇雅的教育、教養書寫,一向跳脫框架,角度新穎。她觀察敏銳,讀書廣博,從古典知識到...
父母,不僅僅只是保護孩子的長輩,更應該是孩子可以談心的好朋友。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了錯誤時,總是怒氣沖沖的,其實,這時候教育孩子,大多數的父母都只是在發洩自己這種憤怒的情緒,而很少去考慮孩子的感受……
父母的鼓勵是孩子進步的動力。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說話時,多說賞識孩子的話,多說鼓勵孩子的話,不要老是說一些打擊、傷害孩子的話。 這對形成孩子自信樂觀的品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一句話可以照亮孩子的整個人生,給他們帶來快樂和幸福; 當然也有可能把孩子推向黑暗的深淵……
專注力訓練不僅能協助孩子樂在學習 完成兒童階段勤勉、自主且自信的發展任務 更可為接下來青少年階段的自我統合做好準備! 專注力無法集中是時下孩童日益普遍的現象,如何找回孩子的專注力進而引發學習自信,是目前教育環節中必須重視的課題。
洪蘭教授善於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提出她對親子關係和教育的觀點,給父母師長建議。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在現代這個多元發展的社會,很多觀念必須改變,各式各樣的才能都應該受到重視;如果父母師長能吸收認知心理學及神經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就越能幫助孩子有效學習。
改革最主要是改「心」,只改制度心不改時,再好的美意,也不會有好結果。雖然「心」的改變是緩慢的,但是只要秉持著一鏟一鏟挖壕溝的努力,有朝一日,終將水到渠成。
突破學習盲點、固化長期記憶,重新打造大腦 學生、家長和教育者都應該知道的驚人學習方法 ★ 自主學習時代,頂尖人士都重視這樣的能力 ★ 將高效能記憶法內化為一生受用的習慣 ★ Amazon 學習方法、認知心理類暢銷書;4.8星級讀者評價 ★ 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楊俐容、保長國小校長 周德銘 ...
2013年最感人的醒思分享
生活教育家鄭石岩首次披露成長經歷,以及母子間互動的珍貴點滴。
去年,年邁而行動不便的母親要求回宜蘭老家探望親友。望著母親與舅舅親熱敘舊的一幕,勾起了我對母親早年的種種記憶……
為了支撐家計,母親遠遠地走在崎嶇的山路,挑著番薯搖搖擺擺的身影;
在下著毛毛細雨的冬夜,母親帶著我往賭場去勸爸爸回家,她溫柔而堅韌的神情;
激勵我不可依賴老師善意,要靠自己課餘賣水果賺取學費、跨出人生第一步的勇敢母親;
深知「窮則變,變則通」,總會透過閒談激發我解決問題的創意的聰慧母親;
當我意氣風發時提醒「福不可以受盡」,記得為他人留一點福田,創造圓滿祥和的母親。
原以為,我的美好人生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回首才發現,這些都是母親以慈愛與智慧澆灌的花結出的果。
出身自宜蘭農家的鄭石岩老師,人生閱歷豐富,生命中精采的第一堂課,來自母親在實境中生動活潑的啟發。雖然母親從未上過正式學校,卻能將生活的體驗轉化為豐富的教材,教會他做人做事。她的愛與慈悲以及待人處世的溫厚智慧,完全體現在點滴的生活教育與談話互動中,有如明燈引導他正向思考,度過重重難關,走向光明美好的人生坦途。
作者簡介
心理學家鄭石岩
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