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文學史家、小說家、詩人、書法家、教育家於一身
一代學人風範,呼應文學史上無數的聲音
中國新文學的燃燈者 臺靜農
★韓國書店員票選「2022年度之書」★ 一部如涓涓細流般的小說, 竟觸動了200,000名讀者的心! 在休南洞有一間小書店, 當你踏入這家書店的那一刻, 你將過上截然不同的生活! ➜Readmoo讀者獨家試讀心得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傅月庵於2006年推出《天上大風──生涯餓蠹魚筆記》,此書仍以「書籍與閱讀」為主題,談書、談人、談閱讀、談作家、談編輯出版、談買書經驗……。涉獵古今中外,履及海峽兩岸,在他筆下,一本舊書、一個故人、一名老去的作家,彷彿被重新注入生命力,悠然返轉,回到了滄桑人間。圖像部分,除相關書影,還搭配由楊雅棠所...
本地文學小說/文學研究者廖偉棠先後訪問了十八位香港舉足輕重的文人作家,包括「在香港這彬彬之罕見的真性情之人」蔡炎培,「文學小說/文學通靈者」小思,「發明另一個地球」的西西,「誔生於火,遊藝於水」的古蒼梧,「在黑夜裡吹口哨」的也斯等。內容主要圍繞香港文學小說/文學創作、作家的自身感觸和經歷等,從中折射...
朱生豪大學畢業,在世界書局工作後,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集》,I935年動工,次年8月,完成的第一部莎劇,即是《暴風雨》。他預估全集約一百八十萬字,在兩年內譯完。孰料中日戰爭爆發,為躲砲火,輾轉流離,譯稿或毀於烽火,或在逃難中遺失。在困境中,朱生豪翻譯不輟,無奈天不假年,1944年12月26日病逝,...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本書《靜農佚文集》特別收錄臺靜農先生於1921至1949年間的創作散稿,含括小說、散文、序跋、劇本、論文等多樣貌類型,並增補新發現兩篇集外文:
〈一九三〇年試筆〉、〈許壽裳先生〉
臺靜農被尊為一代學人的風範。早在一九二、三十年代即以文學創作著稱,後因戰亂不及整理,許很多文章散落在各個報刊,現經文學史料專家陳子善和秦賢次編訂為《靜農佚文集》。
《靜農佚文集》內容以短篇小說、散文為主,及學術論述數篇,過去均未收錄在其他的獨立文集中,並增收晚近發現的散逸文字。這些篇章流露出五四一代的鷹揚氣息,其中包含正視人間苦難,反對不合理現象,著眼人性真實,以及對於明天,對於人類未來的嚮往。
作者/主編簡介
作者:臺靜農
1902-1990。現代著名作家、學者。192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1925年春結識魯迅,參與組織未名社。1927年後,任教於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及齊魯大學。抗戰期間,舉家遷四川,任職國立編譯館和白沙女子師範學院。1946年來臺,於臺灣大學擔任中文系主任。
1922年至1949年間,以筆名青曲、聞超、孔嘉、釋耒,發表論著、散文、小說、劇本等,散見各報章雜誌。著有《地之子》、《建塔者》、《靜農書藝集》、《龍坡雜文》、《靜農論文集》、《中國文學史》等。
主編:陳子善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文學刊》執行主編。著有《自畫像》、《一瞥集》、《不日記》一至三集、《簽名本叢考》、《從魯迅到張愛玲:文學史內外》等書,編訂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臺靜農、張愛玲等中國現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資料集多種。
主編:秦賢次
筆名秦雲、石彬室等。臺灣著名民間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長期致力於新文學史料的蒐集與整理,並經常撰文向臺灣讀者介紹五四時期文學家之生平與著作,如郁達夫、朱湘、梁遇春、陸蠡、錢鍾書等。曾任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雜誌期刊史編纂暨藏品詮釋計畫」研究顧問。後將主要收藏捐贈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圖書館。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