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定價:NT$ 312
電子書售價:NT$ 156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新界是香港歷史中頗為吊詭的一章。英國曾經租借這大片土地以擴展香港的殖民地版圖,結果卻因為片土地的租期問題而結束了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改變香港命運的97回歸,就是源於1898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4.7
電子書: NT$
294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
林慕蓮因此決心寫下《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在本書中,作者採訪了多位直接、間接參與天安門事件的人物──他們在廣場上的親眼所見、...
4.5
出版日期:2017-07-01
電子書: NT$
252
獨立,並非通往自主的終點;它極其可能只是一個分號。
4.7
電子書: NT$
144
隨著本土意識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一再成為全城焦點,
要在迷失及爭論中尋回身份,何不從源頭出發?
從歷史中找回香港本土意識的冒起及演變的線索,再決定今天該如何自處和定位
出版日期:2011-12-14
電子書: NT$
312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者蕭國健教授從歷年發表的香港歷史研究文章中,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再加以修訂輯錄成書,按主題分為四大類:研究篇(介紹香港不同專題史的研究概況)、地名篇(簡介香港名稱之由來,以及不同地區得名之因由)、歷史篇(略述一些中國的近代史大事如太平天國、辛亥革命等與香港之關係)。
5
電子書: NT$
49
發生在1989年的中國天安門民運,迄今已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台灣《風傳媒》推出專題,透過梳理事件紀要、專訪學運人士吾爾開希、回溯當年《紐約時報》報導、並邀集專家觀點評論、關注今年北京、香港與台北三地的動向,來紀念這場未竟全功的民主志業,全書分為六輯,與您一起前事不忘,再次感受歷史現場的溫度。
電子書: NT$
176
有關中國宗族發展的著作,大多指出宗族的建構需要透過族譜、祠堂、族產等文化行為來達成。本書則以新界上水侯氏的發展為例,指出上水宗族發展的過程及宗族的形態,是在不斷轉變的地方政治和權力結構的關係中被形塑的。
4.8
電子書: NT$
840
著名史學家史景遷與金安平首度合作撰書
英文版出版逾二十年後,中文版首度面世
《世紀中國》精選了三百張以上珍貴而富故事性的照片,述說1894-1996中國百年歷史。這些照片選自中國、台灣與西方的檔案館、圖書館和私人收藏,許多是之前從未見過的。這些歷史照片像是時光機,帶領我們「親眼」見證...
4.3
電子書: NT$
224
▎從最微薄的史料、最平凡的人物,看到中西文化的衝擊 ▎
當代漢學家史景遷以跨時代巨著《追尋現代中國》奠定其漢學地位
也在《康熙》一書中立體拼貼出帝王的樣貌
但這次他筆下的人物,不是政治家、貴族,不是武士或高尚的隱士
而是出身微寒、只會抄寫文件的廣州人胡若望
4.5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電子書: NT$
468
2022年是中國學生赴美國留學150週年
從清末自強運動開始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權宜之策
隨著20世紀初留美熱潮掀起
演變成一個「楚材晉『育』」的運動
5
電子書: NT$
376
近年講新界、論本土之聲不絕於耳,全因新界在香港本土歷史和社會演變中,一直擔當着關鍵的角色。
4.7
電子書: NT$
300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4
出版日期:2014-01-27
電子書: NT$
100
香港的每一處廢墟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但都和一些使用規劃、條例限制和私人或經濟原因有關。其實每個廢墟背後都是香港都市成長的一個故事,了解廢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香港,正因為香港有自己的特殊歷史,所以香港的廢墟研究更顯珍貴。
全書作者共探索了25個他心目中最值得人們注意的廢墟,並將廢墟內目前……
詳細資訊
新界是香港歷史中頗為吊詭的一章。英國曾經租借這大片土地以擴展香港的殖民地版圖,結果卻因為片土地的租期問題而結束了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改變香港命運的97回歸,就是源於1898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因此,無論土地面積差異,抑或佔用條件不同,新界歷史都有其獨特之處,並非香港島和九龍歷史的自然伸延部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海內外學者以新界作為中國明清宗族社會的典型,發表了不少新界研究的專著。然而,新界的歷史內容豐富,不少研究領域尚需探索拓展,大量原始檔案仍待發掘利用。本書是香港史專家及學者研究成果的匯編,旨在從政治、行政、土地等角度檢視英治新界早期歷史的基本面貌。書中還臚列了英國政府租借新界的幾份重要文件的中譯本,為讀者探索新界歷史提供了便捷的原始參考資料。
目錄列表
目錄- 封面頁
- 書名頁
- 版權頁
- 作者簡介
- 香港地方志基金會嶺南大學
- 香港地方志系列
- 插圖
- 「香港地方志系列」總序
- 序言
- 前言
- 論文
- 駱克《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書》試析
- 簡論駱克《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書》
- 試論新界租借前九龍寨城的駐軍與晚清兵制
- 1899年英人接收香港新界地區事件探索
- 簡述理民府官
- 英國勘劃新界海域界限考略
- 中英街的歷史與興衰初探
- 清末革命黨人在新界的活動
- 托倫斯土地系統與英國在新界的土地政策
- 新界的土地問題
- 「香海名山」牌坊下的歷史轉折
- 文獻
- 英皇制誥(專利證)
- 皇室訓令
- 有關新界及九龍城的兩個樞密院令
- 駱克先生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書
- 粵督撫譚鍾麟、鹿傳霖奏報九龍關租界辦理情形摺
- 香港總督卜力中文告示
- 關於新界的報告(1899-1912)
- 外國人名中譯對照表
- 後記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