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寫作的立意,在於提出「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並不能限制你做什麼。」人到中年,是成熟度最棒的時候,沒有藉口不去圓夢。怎樣設定人生下半場的目標、怎樣實踐,關鍵在你對未來的新視野。你所找到的新視野,將會改變現在的你,也會決定你熟年之後,會過怎樣的生活。這本書要提供的就是新視野。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 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全新收錄台灣版【LIFE熟齡生活指南】,送給正在、將要一個人生活的妳。
第一本由失智症患者本人撰寫,囊括食衣住行的失智症全書!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 ★亞馬遜分類榜榜首 在臺灣,65歲以上的老人中,每13人就有一位患有失智症。我們對這個疾病一如所知,只知道恐懼以及各種偏方,但是失智症真的那麼可怕嗎? 本書作者溫蒂.蜜雪兒在58歲被診斷出患有早發性失...
睽違四年,鄧惠文超越之作 首次書寫中年的探索與變老的意義 19篇剔透瑩潤的散文 以字為光 照亮熟齡女子的自我關係、家庭關係、伴侶關係以及世代關係 「很開心我也漸漸成長到堪稱老女人的時候。 當女人不再被他人當作女人看待時,女人自己的人生才真正開始。」──鄧惠文
60歲要退休了,終於能自由安排時間,卻不知做什麼好? 這樣的你,必讀本書! 50歲的你,也開始需要思考第三人生要如何。 俯拾皆是享受充實銀髮生活的秘訣! 作者指出,退休之後,就要開始將心態由工作 / 職場心態轉為禪心態,也就是要前後際斷。
中年是人生不容錯過的美好風景, 青年時的累積,讓每一個人的中年都顯得獨一無二。 中年是造物者為人類安排的特別階段, 無論身體、心靈、事業或愛情,都在此刻閃耀著成熟的從容與豐美。 沒有中年,我們將不懂何謂人生的意義!
母親開始跟不上大家的話題,無法寫作、擅長的料理頻出錯、 本來一個晚上就能編完的帽子,現在得重編好幾次…… 面對這些認知機能衰退的症狀,母親心裡怎麼想的?清楚自己的病況嗎? 2009年3月7日,母親寫下最後日記, 之後再也沒有親自記錄自己的行動和想法。 2011年5月21日,她在醫院...
一個快樂獨居的銀髮族, 自在徜徉的「銀髮族超前部署」。 ●活在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有益老後的「未雨綢繆」。 人生走到底,終要面對一個人過,但「獨老」不等於孤獨老。健康、經濟和心情,從容做好準備,下半場人生,我們好好為自己活。
最後14堂星期二的「前一課」──墨瑞教授現身說法 誰不會老?──在「變老」的同時,成為「最好的自己」。 ◢ 人生最值回票價的準備計畫 ◣
一本給中年大人的「人生參考書」 歷時五年之久、走進一千多位「人生專家」的生命, 美國康乃爾大學最經典的「傳承計畫」, 挖掘出你我改變事業‧婚姻‧教養‧老後‧快樂‧人生的一切答案。 ————心靈成長經典長銷書———— 授權德國、日本、韓國、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多國版權。 ————美國...
女性由於角色關係,在人生各階段經常面臨不同力量與情緒的拉扯,20、30、40、50、60世代各有不同的情況和問題需要面對。行醫超過二十年的高尾醫師,長年看過不計其數的女性個案,深刻了解女性在不同階段各方面的身心困擾。透過本書,她提出「真心話」建議,積極守護在每個崗位上為了幸福努力生活的姊姊妹妹,...
這是一本希望每個人都能無憂地迎接晚年的智慧之書。 她用二十五年退休生活 × 一個人獨居實踐,得到的人生禮物: 「最理想的老後」──正是活在當下、獨立自主、找回自己!
如果身體機能衰弱,人生到底還值不值得活? 長達一年的訪談,改變百萬人對人生的看法 *紐約時報暢銷書 *Amazon上百名讀者感動留言,四顆半星推薦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
《遇見未來的自己》彩色圖文版,推出一年以來,作家張芳玲全省受邀演講達三十場以上。今年特別設計「文庫版」,保留少許彩圖之外,全書以散文閱讀的方式編排,讓閱讀得以流暢進行,一氣呵成,讓給讀者有另一種飽滿的感受。
同樣在這一年的時間內,書中廣被台灣讀者愛戴的,終身不退休書店老闆—坂本健一先生,安詳地在家裡-空氣中充滿妻子味道的地方走了。被日本出版界譽為日本的德瑞莎—佐藤初女女士,以低調的方式,跟世界告別,等走後才見媒體報導出來。彷彿,津端修一、坂本健一、佐藤初女在天意的促成下,在人生的最後一年、兩年,等著遠從台灣而來的張芳玲,完成與台灣讀者相會、交流的使命完成。
「文庫版」特別刊登坂本健一生前,收到《遇見未來的自己》之後,給作者的一封信。以及作者與津端修一先生兩年半的通信中,她最喜愛的一封信。
本書寫作的立意,在於提出「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並不能限制你做什麼。」人到中年,是成熟度最棒的時候,沒有藉口不去圓夢。怎樣設定人生下半場的目標、怎樣實踐,關鍵在你對未來的新視野。你所找到的新視野,將會改變現在的你,也會決定你熟年之後,會過怎樣的生活。這本書要提供的就是新視野。
這也是一本中年人交心作品,分享只有中年才會遇到的事情、只有中年才會體會的心情、只有中年才會有的歡笑與眼淚。作者透過與7位80到101歲前輩的會晤,讓我們看見未來的圖畫,可以像他們一樣充滿希望、勇氣和愛。同時,這也是向所有熱愛生命、仍舊做著他們喜愛的事情、活在不凡信心中的前輩們致敬的作品。
作者簡介
張芳玲
〈熟年優雅學院〉創辦人,提供中年人對於未來人生想像的交流平台。主張中年人有三件事情最重要:積存親情與友情,整頓內心的欲望、保持夢想力。目前投入優雅熟年人生設計、家庭關係、中年生活風格等議題,從事寫作與研究。
自2014年起,不斷在台灣以創新活動,舉辦各種適合中年人參加的藝文活動,目的是邀請大家,為自己設計出越活越美麗的人生。自1997年起至今,任職「太雅出版社」總編輯,專長是企劃、寫作、認識人才和做白日夢。
攝影者簡介
連曉恩/ 攝影台灣部分
喜歡旅遊,拍攝人文與風景,最愛印度孩子的純真,曾經獨自走過歐亞非三大洲,深入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國家,累積超過四十國深度旅行。目前為自由接案攝影師,以商品、人像、旅遊為主要拍攝項目。j2236325@gmail.com
陳佳芃/ 攝影日本部分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從事服裝設計工作,喜歡攝影、藝術創作、插畫等等
聯合推薦
干文元/臺灣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古學敏/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名譽董事
甘國棟/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光啟文化事業社長
鄭林鐘/樺舍文化與華山1914文創園區顧問
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作家
馮燕/行政院政務委員
許毓仁Jason/TEDxTaipei策展人暨TED亞洲大使
王郁燕/<熟年誌>總編輯
許華倚/揚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許耀雲/遠見天下文化集團<未來Family>月刊總編輯
王傑/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畫作家
黃揚名/「銀髮心理科普知識推廣」創辦人
陳慰慈/全福會台灣總會副會長
陳銘民/晨星事業群營運長
一本題材別致的書,文筆細膩、生動;讀後令人感動,並能開闊心胸,受到激勵。
作者描述的這群老人,其共同特色都非功績顯要的達官貴冑,但專注於清楚的人生目標。他們具備愛人、和諧、感恩的性格特質,成為老年時活下去的樂趣與動力。讀者可以從書中前輩身上學到人生的智慧,我認為他們塑立了成功的人生的典範與榜樣,給邁向高齡化的台灣社會,注入一股對生命與生活的活力。
高度評價與值得推薦一讀的好書。──干文元,臺灣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醫療技術大幅躍進,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面對老年化社會的來臨,一般坊間書籍多是退休理財、養生健康議題,卻鮮少觸及「老」所須面對的其他調適及預備。
《遇見未來的自己》這本書描寫了幾位非常有「存在感」的老人,幫助我們去正視「老」這位遲早要來拜訪的友人,審視我們對「老」的認知,重新定義「老」的價值,進而預備自己以積極的態度走上追尋「老」的快活旅程。祝福各位與我一樣在這些故事中「遇見未來的自己」。──古學敏,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名譽董事
「有時候我們會被一本書拯救。雖然挫折與失望接二連三,總有一本書會讓你產生勇氣......」這是本書中一位長者坂本健一所說的話,也是我在讀完《遇見未來的自己》之後第一時間升起的感動。──鄭林鐘,60歲,樺舍文化與華山1914文創園區顧問
《遇見未來的自己》對中年以上的讀者,真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書名。看了芳玲女士這本書,很難不想想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未來」的日子將是如何過的?我們給別人留下的觀感及影響如何?
書中張女士的採樣,有完全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環境、甚至不同國籍的長者,他(她)們以在一般觀念中很「夠老」的高齡,仍然活出精彩絕倫、令人感動的生命。讚歎欽佩之餘,不能不也反思一下自己「尾流」的身影究竟會是如何?──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遇見未來的自己」是書名,卻也是每天生活中具體要做的屬靈操練,和活出真實與圓滿生命的基礎。在平凡中能展現真實的「自我」,是此操練的第一步。
作者在被感動的經驗中,介紹了台灣及日本七位能展現優雅生命的長者,他們共同擁有的特質是「為他人而活」與「協同他人一起生活」。生命的完成不在於擁有多少或成就哪些偉大的事務,而是在每一次面對自己及他人時,均能展現本性中原有的「優雅」特質。──甘國棟,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光啟文化事業社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