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女作家首部作品集,不同於九○年代作者多以小說詮釋新鄉土,轉而以散文和女性觀點呈現母土家園與常民記憶的不同視野。
一本獻給獻給母親與做小姐時的她的勇氣之書,勇敢承接對母親的不了解。繼與家庭斷裂切割的《我的蟻人父親》、重建關係的《普通的戀愛》後,謝凱特在寫作中重返、重巡,一遍一遍探勘自母親繼承而來的長相、口味、血液裡的墨水。解構愛與被愛的各種面向,收攏以愛為名的難言之隱。
誠實寫出人生的粗礪,從粗礪中長出強悍的溫柔 馬欣首度虛構極短篇創作與「痛散文」結集 刨挖傷瘡與幽闇,揭示黑土下的光亮斑斕 ◎ 本書共分六輯,從「美的/壞的」、「熱鬧/孤寂」、「他方/原地」、「夢覺/浮於生」等切面,層層揭示「臉/面具」的表與裡。
「為什麼那麼孤獨 但我仍覺得是幸福的呢?」 人每往中間游一步,就會發現自己更邊陲化一點; 邊緣人的位置,是看這世界最清楚的地方。 暗黑系文字拾荒者——馬欣,獻給喧囂塵世的深情書寫。 描摹遊走於孤獨邊緣的一張張黑白臉容,揀選心靈疫情下的寂寞殘渣, 我們都是這世界不被理解的怪胎,在繁盛與荒蕪之間求生。...
有時荒謬離奇更勝黑色喜劇,有時陰晦敗壞猶如槁骨腐肉 然而,暖時卻如三月春陽,離去時總令人流連難捨 這是人間,一個比鬼域更奇幻的所在 這裡有一段段笑淚並陳的,真人實事 歡迎蒞臨! ◆感動分享40,000次,共鳴留言逾10,000筆,數萬粉絲敲碗苦等! ◆她是臺灣版的金智英,更是青春版的...
若非愛讓我們變成怪物,就是讓我們發現自己。 發現自己,也只是怪物而已。 ★ 收錄2014時報文學獎首獎散文〈內褲‧旅行中〉。 ★ 李桐豪、湯舒雯,熱辣辣專文推薦。
七年級作家徐禎苓,出版首部散文集《腹帖》,以細膩的文學之筆,爬梳切身相關的各種事物。
她從飲食、身體和記憶三者著手。《腹帖》之「腹」,作為女性孕育生命的地方,卻又是婦科疾病的源頭。身體擺盪在新生與醫病兩端,帶出女人身體的故事。
翻開「肉身」的課題,徐禎苓細數少女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乳事、腹語、耳洞、染髮等。看出每一寸肌膚、髮絲、器官、肢體等受到個人與集體相互影響,隱然在層層轉變和檢視下產生焦慮,漫漶在家庭和母土裡,文字間勾勒母土遞嬗與自我成長的軌跡。
「腹」亦與食息息相關,藉此帶出飲膳書寫,並鏈結地方文化,讓身體感官喚醒個人、常民記憶。作者妙筆寫出與女性飲食息息相關的青木瓜、鳳爪、洛神花、膠原蛋白等,從吞嚥、咀嚼到反芻,以文字演繹身體記憶,諦聽一則又一則半成熟邊緣的故事。
本書特色
★七年級女作家首部作品集,不同於九○年代作者多以小說詮釋新鄉土,轉而以散文和女性觀點呈現母土家園與常民記憶的不同視野。
名人推薦
李瑞騰、李欣倫、李時雍、吳鈞堯、徐國能、康來新 一致讚賞
吳鈞堯 專文推薦
「徐禎苓對自他身體實有細膩的凝照,無論是青春的、年老的、危脆的、充滿動感的、追求時尚的各種肉身,透過靈動的文字描繪,凝煉成一個個充滿隱喻的修辭,讓肉身從具體跨渡至抽象,用以標記世代,封存記憶,進而指向她所欲細細推敲並試圖擴延的;每一座肉身含藏的諸種可能。」──李欣倫(作家)
「她通過肉身書寫,記錄成長的故事,建構自我生命主體;通過腹帖記憶飲食,繫連流動過程,並彰顯其社會意義;回到廚房,以及親臨過的食物空間,再度俯仰其中,咀嚼,並感受不盡的味外之味。這就是徐禎苓的散文,真誠、潔淨、耐讀,意旨遙深。」──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肉身嵌滿了悲喜的歷史。一種髮膚顏色、傷痕或洞隙,是穿行故事的入口。禎苓在新作中,以其散文作家的感同身受、文學研究者的目光思索,凝視著自己及親人的肉身來歷,考掘腹間隱隱疼痛的,原是那些色香味觸的記憶。」──李時雍(作家)
「這是一本真情而細膩的散文集,表現了對生命微小卻雋永的思悟。」──徐國能
「腹者,心腹娓娓在訴說;帖者,臨帖筆筆真切的百姓日用事;腹帖者,臉書的美學化,值得紙本展讀暗聲讚。」──康來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者簡介
徐禎苓
中央大學中文所畢業,目前就讀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班。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台北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及地方文學獎等。作品散見《幼獅文藝》和報紙副刊,出版論文集《現代台灣文學媽祖的編寫與解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