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只是一場屬於香港的時代革命,
同時也是一場召喚邊陲小國的結盟戰鬥。
從香港主體出發,打造東亞反殖共同體,
抵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勢在必行。
徐承恩撰寫《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為的就是要抗衡香港人缺席的主流史觀,並確立香港國族的歷史地位。 因為目前在香港,歌頌中國帝國主義的歷史書寫實在太多,西方既有的香港史論述亦未能避免東方主義的迷思,令香港人的立場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隨著本土意識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一再成為全城焦點, 要在迷失及爭論中尋回身份,何不從源頭出發? 從歷史中找回香港本土意識的冒起及演變的線索,再決定今天該如何自處和定位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 林慕蓮因此決心寫下《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在本書中,作者採訪了多位直接、間接參與天安門事件的人物──他們在廣場上的親眼所見、...
【馮客《人民三部曲》老犢粉專屬優惠說明】 凡於 2024/1/31 前,於 Readmoo 購買《人民三部曲》任一電子書之讀者,於 2/29 前購買《毛澤東之後的中國》,輸入專屬優惠碼,即享加購優惠 285 元。 *優惠碼可至 會員中心>優惠碼 或 購物車 查詢,使用期限至 2024/2/29 ...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北伐中原的戰爭,例如東漢末年諸葛亮北伐曹魏,姜維北伐曹魏;東晉劉裕北伐北朝,南宋岳飛北伐大金,清朝洪秀全太平軍北伐大清等戰爭。在1926年蔣介石統帥國民革命軍北伐之前,南方陣營攻打北方陣營的戰爭都以失敗而告終,僅有明太祖朱元璋自安徽起兵北伐滅元獲得全國性勝利,一統天...
賣水果很單純,但臺灣水果想進中國市場,情況就不同。除了兩岸市場運作的差異,政治關係上的曖昧更是眾所皆知。臺灣農民想要固定的銷量和穩定的收益,卻無奈官商從中上下其手,造成紅利分配不均;中國則有以農業統戰臺灣的政治目的,透過政策採購以拉攏民心,雖然解決部分生產問題,但在中國市場要怎麼賣?能不能賣得動?又...
這不只是一場屬於香港的時代革命,
同時也是一場召喚邊陲小國的結盟戰鬥。
從香港主體出發,打造東亞反殖共同體,
抵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勢在必行。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中英聯合聲明》承諾「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前提下,主權被移交予中國。然而不到20年,中共卻開始收緊香港自治,從2014年的「雨傘革命」,到2017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送中惡法,香港人不得不走上街頭,並屢屢刷新香港有史以來參與遊行的人數與規模。
在這樣的浪潮中,香港本土思潮開始萌芽,爭取民主自治,甚至港獨的主張陸續出現,香港人的自我認同度也越來越高。然而,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以及「中國特色」的治理當下,抱持對文化中國的曖昧認同,是否就能換取中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鬆綁?「港式愛國」或「既愛國,又怕國」的矛盾,缺乏主體的虛無認同,沒有國族基礎的抗爭行動,能否為香港帶來民主自由的曙光?
本文集作者徐承恩,繼探討香港源流史之後,針對香港現況,由國族主義的辯證出發,解說國族認同與民主自決運動的必然性,並解開中國國族外衣背後的帝國基因。藉由分析中國百年文明轉型的失敗,關照本土認同的萌芽並勾勒香港民族的輪廓,本書引領讀者抗拒向霸權屈服的「政治現實」,並從虛假的自由進步觀和文化情結中突圍,為東亞與世界的未來,建構想望和平的反殖共同體。
本書重點
1.解構中國千年大中華民族神話,在香港嶺南的地理、歷史與前現代的民族脈絡當中建構香港主體性。
2.在本土化、國族主義思潮退潮當下,針對香港曖昧矛盾的政治狀況(愛文化中國但拒斥政治中國、愛國又怕國),以及成長中的本土認同與民主運動,找到國族主義的接點,重新理解正確的國族觀點。
3.見證後雨傘運動的香港狀況,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的事件細節,與現實對話。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各界撐港推薦】
孔誥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朱宥勳(作家)
老丹(台獨鯨魚旗設計師)
林榮基(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
林昶佐 Freddy(立法委員)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苗博雅(台北市議員)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焦糖.陳嘉行(知性藝人)
(按筆畫順序)
作者簡介
徐承恩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同大學社會學哲學碩士。業餘香港研究學者,研究範疇包括香港歷史、中國邊陲史以及國族主義。著作包括《精英惡鬥:香港官商霸權興衰史》(與伍子豐、易汶健合著,東寶製作),《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青森文化)、《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圓桌文化)、《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左岸文化)、《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前衛)。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