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六國所奠下之帝國框架基礎,在兩千餘年後的今日,應當如何加以理解,又能否作為未來某種可能之「中國中心」體系參照物?本書將聚焦秦漢、隋唐、滿清等三大帝國時期,既回首爬梳過往,亦藉此將目光投向未來。
本書即為此系列之第二部,將時間軸拉回到三百年前的十六世紀,從雙方最初接觸之發展,一窺帝國傳統視野之微妙缺口。重新審視鴉片戰爭前後的中西互動關係,試圖解讀面對漂洋遠到的西歐列強,長期作為東亞強權的中國,何以看似不堪一擊,或至少左支右絀?
250年來,中國已經變成蛻變成夾雜著帝國和現代性的混成社會。它的一部分向外看,尋找機會,一部分向內看,注意危險。本書預測了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系可能會如何發展。它會變得像融合了不同族群並控制了鄰國的美國嗎?還是會像英國或俄羅斯一樣放棄帝國的虛名?在當代國際關係與東亞歷史中,中國對我們來說最是最重要的國...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 從經濟角度替中國朝代興衰算筆明白帳~ 歷史不只是朝堂之上的打打殺殺,更是朝堂之外的吃喝拉撒! 3000年帝國興衰淬鍊而出的財政教科書!
本書特色: 1.跳脫中國本位,從世界史的脈絡重新解讀中國史。 2.從環境、氣候、社會變遷等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 3.透過簡明扼要的筆法,搭配豐富的圖表來展現中國歷史的轉捩點。 關鍵的時代*重要的轉折*未來的展望 掌握中國精要的最佳入門書 獻給想要了解中國,卻又不想背誦一堆...
基本上,華夏文明的演變,乃是一種每下愈況的變化;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再歷經魏晉隋唐、兩宋明清,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趨勢,即構成社會的中堅團體——國人、宗族等等,隨著一次次的社會清洗而逐漸消滅;進入近代之後,華夏社會已經變成「原子化的個人」組成的鬆散群體,無力抵抗外來秩序的控制與統合。 劉仲敬...
【馮客《人民三部曲》老犢粉專屬優惠說明】 凡於 2024/1/31 前,於 Readmoo 購買《人民三部曲》任一電子書之讀者,於 2/29 前購買《毛澤東之後的中國》,輸入專屬優惠碼,即享加購優惠 285 元。 *優惠碼可至 會員中心>優惠碼 或 購物車 查詢,使用期限至 2024/2/29 ...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解放黑奴、人人均富,原為共和黨創黨初衷。 為何如今淪為財閥企業、反智、白人至上主義的代言人!? 從林肯、羅斯福,到雷根與布希, 探索共和黨意識形態180度大翻轉的原因,從中透視美國的光明與黑暗。
一封反清逆書,掀起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 一部曠世奇書,顛倒兩代皇帝的臣民子孫 ◆雍正何以將造謠逆賊曾靜帶至宮中坐享榮華,甚至與皇帝聯名出書? ◆乾隆為何違逆父命誅殺曾靜,甚至禁燬雍正頒行的《大義覺迷錄》? ◆一樁曲折離奇的文字獄案,如何捲起滿清皇室與臣民間的重重波瀾? 恪守史料,布局...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中國西征,征服了「中央歐亞」──也就是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將現今的新疆與蒙古納入版圖,牢牢控制西藏。乾隆皇帝誇耀大清盛世的「十全武功」,泰半都是這場西征的成果。 清帝國摧毀了當地另一個同樣也想成就自身霸業的帝國:準噶爾蒙古帝國。透過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外交策略、軍事行動與經貿進逼下,準噶爾帝國曾經...
明朝大航海時代,中國進入世界經濟體的洪流中, 繁盛的貿易使大量白銀流入,古老帝國成為貪婪的巨獸, 但白銀卻從經濟風火輪,轉為天朝斷魂碑? 《白銀帝國》不只是貨幣史,更是一部從幣制管窺國運興盛的政經史。
「清」的本質是什麼? 它如何從尊重藏傳佛教的「內亞帝國」,演化為用經世儒學自救的「近代東亞帝國」,再演化為一個叫「中國」的民族國家? 製造出「中華的混迷」的帝國又如何被「中華」史觀所吞噬? 華夷思想的大明.「中外一體」的大清.被「中華主義」支配的中國——包括台灣、琉球、韓國在內的,充滿矛盾...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中國三部曲 THE CHINA TRILOGY
隨著中國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我們既須探究其內涵,更需要積極尋找更有意義的客觀切入點,纔能深入理解其未來前景。
本系列將透過兩千年、四百年、一百年之不同長度視野,由「大歷史」角度重構中國歷史進程。
本書即為此系列之第一部,將時間軸拉回到兩千年前,由西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六國所奠下之帝國框架基礎,在兩千餘年後的今日,應當如何加以理解,又能否作為未來某種可能之「中國中心」體系參照物?本書將聚焦秦漢、隋唐、滿清等三大帝國時期,既回首爬梳過往,亦藉此將目光投向未來。
從宏觀敘事重構兩千年中國史
探求東方帝國之前世今生
面對日益崛起又近在咫尺的中國,我們該如何看待其可能的未來?又可如何透過理解其過去,提供我們對於觀察其未來的指引?透過整理兩千年來之歷史,尤其聚焦其中的三大帝國時期,本書嘗試從客觀、理性且全面之新視角,歸納中國處理其內外部事務時之主要傳統思考與作為面貌,期盼藉此瞭解其下一階段之可能走向。
白魯恂(Lucian Pye):
中國並不是國家族群裡的一個國家,中國是一種文明,只有表面上是一個國家。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
通過中國歷史可以最好地瞭解中國,這是因為,與其他民族相比起來,中國人更愛從歷史角度觀察自身,並強烈地感受到某種傳統的存在。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
坦白講,愈是研究中國,就愈難捉摸其確切定義;過去兩千年,它是個帝國,不是國家,而且是個非常開放且邊界非常不固定的一個帝國。
濱下武志(Hamashita Takeshi):
中國中心論的觀念不單純是中國自身的偏見,實際上也是朝貢地區的共識,整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制具有自己的結構規則,並透過白銀進行有序控制。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以允許通商為誘餌,加上高超的政治手腕,中國成功籠絡鄰國遵守以中國為中心的準則,同時以威嚴之皇帝印象抑制潛在的入侵與挑戰者。
作者簡介
蔡東杰 TSAI TUNG-CHIEH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酷喜讀史,長期聚焦於破除因各種中心觀所致之視野偏狹,迄今著作甚豐,除十餘冊關於外交史與東亞研究學術專書、與上百篇文章散見各主要學術期刊外,近年來並致力以深入淺出文筆,在歷史、論述與群眾間搭構理性之對話橋梁,普獲好評肯定。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