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二二八大慘案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台灣二二八大慘案

華北輿論集

  • 出版日期: 2016/02/2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5.4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8017900
  • 字數: 141,805
紙本書定價:NT$ 400
電子書售價:NT$ 280
電子書特價:NT$ 238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1947年華北台灣人眼中的二二八事件
收錄中國東北、華北地區台灣人二二八相關珍貴資料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著重在整...

  • 出版日期:1996-01-31
    電子書: NT$ 300

    本書收錄了有關林茂生、宋斐如、阮朝日、吳金鍊、蔣渭川、廖進平、林麗鏘、郭琇琮等人的口述歷史訪問。從其家屬敘述中,具體而微地勾勒出二二八事件時,活躍於台北都會區的台灣菁英,他們從嚮往「祖國」、希冀能重建台灣,到眼睜睜看著台灣在國民黨的高壓統治下,毫無法紀,於是挺身而出,要求改革,最後卻成為「祖國」的「...

  • 電子書: NT$ 350

    《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增訂版 十年前,本書作者在找尋二二八史料時看到一則剪報,二二八事發後第三天《中華日報》的頭版標題「台南市民大會要求立即實施市長民選」,她停留了下來。她意識到群眾的力量,也看到清楚的民主訴求,但更想知道的是,那跳動的歷史主體,那敢將生命燃燒獻祭給台灣的人,為何承受難忍...

  • 電子書: NT$ 266

    王育霖出生於日治時期台南州,曾在日本和台灣擔任檢察官。二二八事件爆發不久,3月14日下午,在家中遭六名配槍軍人強行押走,時年僅27歲,至今遺體猶不知在何方。

  • 出版日期:2015-04-27
    電子書: NT$ 416

    本著作是作者耗十餘年之功,在翻查華府、倫敦、台北和加州史丹佛大學的胡佛檔案館最新的解密檔案的基礎上,再援引蔣介石日記及多位親歷者的著作而成。十篇文章,涉及台海兩岸不少秘辛。

  • 出版日期:1991-11-30
    電子書: NT$ 250

    《吳三連回憶錄》記錄一個南台灣鄉下赤貧人家子弟,憑著堅忍毅力,奮鬥一生,自我成就的整個過程。本書從吳三連先生出生、求學、赴日、參與殖民地抗爭運動、擔任國民政府第一屆台北市民選市長,到晚年被延攬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其間的變化與轉折,不僅是他個人絕無僅有的人生體驗,也是一部橫跨日治、抗日及國民政府的台灣變...

  • 電子書: NT$ 336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 電子書: NT$ 252

    戰後台灣白色時代繪景,民間記憶的甦醒…… 他們的生涯,如今一樣鮮活,你我一樣真摯,原該花朵一樣盛開,但白茫茫大霧,籠罩了一切…… 賴香吟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的時代素描──台灣戰後身不由己的半世紀,化為小說來到眼前,他/她們即是我們;過去,還在等待開始。

  • 電子書: NT$ 294

    臺灣的出版史上有許多傳奇, 他們或獨自練功、或義氣結盟,有時還須共同抵抗強權, 猶如闖蕩江湖的高手——滿懷經綸、渾身膽識!   字在江湖,必有迴響 16篇專文+6篇特寫,22位作者合寫的島嶼未竟之書

  • 出版日期:1996-02-01
    電子書: NT$ 350

    淡水河域,向來是台北盆地的生命之泉;而在二二八時,它也是無辜百姓被殘酷棄屍的哀傷之河。本書所收錄的口述歷史訪談地區,包括北門至台北大橋、中山北路、松山、汀州街、士林、淡水、三重、金山、野柳、瑞芳和新店等地,涵蓋了淡水河流域所經的豐饒土地。國民黨軍警屠殺民眾的景象,一幕幕的在這些台灣人居住的老社區上演...

  • 電子書: NT$ 270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 詳細資訊

    本書原於1947年4月20日在中國北平出版,由台灣省旅平同鄉會、天津市台灣同鄉會、旅平同學會所編成共48頁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共分成七部分,分別是一、二.二八前夜的台灣;二、社論.評論;三、善後.處理;四、外國人眼中的二.二八;五、學生.教授和二.二八;六、雜品;七、二.二八大慘案日記。
     
    文章取材多來自上海《文匯報》,北平《平明日報》、《世界日報》等當時華北、華中所刊行之報刊;大學新聞有《清華周刋》與《燕京新聞》;期刊有《北平太平洋月刊》、《觀察週刊》。此外另有收錄1947年3月12日由台灣旅平同鄉會等華北同鄉會所共同發表的〈為台灣二.二八大慘案敬告全國同胞書〉、〈台胞在華北及東北二.二八慘案發生後的活動經過〉、〈聯合招待外國記者概況〉、〈致蔣主席白部長電〉、〈由台灣寄到北平一封信〉、〈北大輿論〉等獨一無二且極為珍貴的文章資料。
     
    本書校註者許毓良為台灣少數對中國所藏相關台灣史料認識最多的學者之一,常年鑽研下,整理了當時中國發行的期刊雜誌中論及台灣的輿論並加以說明註解,來做為延伸閱讀,精闢地解析身在「異鄉」的台灣人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看法與評論,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與鮮為人知的「另類台灣史」。

    作者簡介

    許毓良

    1971年出生,新北市中和區人。

    現為天主教輔仁大學進修部歷史系副教授,累計發表期刊、會議論文五十餘篇。

    雖然從小對歷史已有興趣,但踏入台灣史研究可說從研究生時代才開始。前後二本專著,均在北京出版─《清代台灣的海防》(2003)、《清代台灣軍事與社會》(2008)。本書是校註者在台灣出版界的第一本,亦是從清代台灣史研究,跨入戰後台灣史研究的第一本。

    媒體推薦

    【專文推薦】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名家見證】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溫振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
    薛化元(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