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大未來
0 篇書評

飲食大未來

全球飲食劇烈變遷的年代,給置身豐盛時代卻無比徬徨者的最佳飲食健康指南

THE WAY WE EAT NOW : strategies for eating in a world of change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7/09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9.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809634
  • 字數: 180,345
紙本書定價:NT$ 480
電子書售價:NT$ 336
暢讀包
人氣暢讀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你吃的是食物還是食品?
你吃的是營養還是卡路里?
無法減重是你意志不堅定?還是你根本無法避開飲食陷阱?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92

    ★ 上萬名學員.百位女醫.各界名人權威實證認可的健康飲食法 ★ 廚房小白都能輕易上手的零失敗料理食譜 ★ 139道實做性100%的料理食譜 《增肌減脂:4+2R代謝飲食法》 人氣女醫 王姿允 最新力作 從R2、R3、R4到R5,收錄139道中西式料理。 蛋、豆腐、蔬菜、蕈菇、藻類、肉類、海...

  • 出版日期:2023-09-01
    電子書: NT$ 315

    第一本以「台灣豬」為主題的美食書 也是最重要小吃文化的指南   ★從北到南,道地台式小吃 ★隱身巷弄的排隊美食 ★內行推爆好吃的隱藏部位  

  • 電子書: NT$ 231

    吃太飽是疾病和老化的開始! 讓有節制、吃到剛好的飲食,為身體排毒,提升免疫力。

  • 電子書: NT$ 266

    Bon Appétit 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通識課! 從冰淇淋到番茄醬、從歐洲到亞洲,跨越地理的界線探討食物、語言、文化間的關係。 美食愛好者必讀的語言學家菜單全球史。 語言學教授、麥克阿瑟獎得主任韶堂, 帶領讀者探索隱藏在食物中的全球文化歷史。 本書各章節的鋪陳比照正式套餐的順序,從...

  • 電子書: NT$ 322

    過敏、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失智、憂鬱症…… 數世紀以來,醫者百思不得其解病因。 全美胃腸科名醫暨營養學專家帶我們一步步揭露真相── 發炎既是萬病的警鈴、自癒的援兵,也是致病的源頭; 進而探知人體的免疫機制與逆轉疾病的祕密。 ★TED-Ed醫學科普影片超過600萬次觀看 ★入圍美國2...

  • 電子書: NT$ 336

    「現在我動身去唐人街,那裡是味蕾的避難所,溫暖異鄉人靈魂的救濟所。」 所有的飲食記憶,都是尋味鄉愁。 對海外華人來說,經營中餐館最初是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則加入身分的自我認知。 它是一套格格不入的語言體系,來源於生活,卻具有了身分抗爭的意味── 從來沒有一種餐飲像中餐烙上了如此複雜的族群印...

  • 電子書: NT$ 300

    「番菜」 ——看似平凡家常,實為京都的奢侈 ★第一本為世人介紹京都家常菜「番菜(おばんざい)」的飲食文化經典 ★60道專屬於京都家庭「春時夏日」的親暱滋味 ★《京都家滋味:秋冬廚房歲時記》同步上市

  • 電子書: NT$ 238

    英國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繼暢銷書《魚翅與花椒》後,再次跨越東西飲食版圖,打破舌尖上的偏見 「很多中文讀者覺得,在這個老外筆下,自己的飲食文化既令人驚奇又發人深省……」 ──扶霞

  • 電子書: NT$ 350

    想要健康安全地展開斷食,你一定需要這本書。   《生酮治病飲食全書》暢銷作者、《肥胖大解密》暢銷作者攜手合作 能一步步引導你找回身體自癒力的最佳斷食經典

  • 電子書: NT$ 294

    如果來到新疆做客, 熱情而又好客的新疆人,包準讓你把羊肉吃個遍才能離開。 蒸、煮、烤、燉、煎…… 餐桌上,你會看到各種料理羊肉的方式輪番上陣。 但,新疆不是只有羊肉, 還有手抓飯、大盤雞、饢坑肉、缸子肉、烤包子、黑磚茶……等異域美食待你發掘。 跟著作家王族一同品嚐新疆的好滋味!

  • 電子書: NT$ 300

    「番菜」 ——看似平凡家常,實為京都的奢侈 ★第一本為世人介紹京都家常菜「番菜(おばんざい)」的飲食文化經典 ★66道專屬於京都家庭「暮秋寒冬」的溫暖滋味 ★《京都家滋味:春夏廚房歲時記》同步上市

  • 電子書: NT$ 280

    一場從台灣出發的美食之旅, 陪你深入最日常的文化記憶, 吃遍屬於台灣人的共同味道。

  • 電子書: NT$ 336

    美國匹茲堡大學榮譽化學教授.最受歡迎的美食專欄作家 ★「愛因斯坦系列」熱銷全球、授權超過20種語言★   {大廚說不出的美味祕密} 「神奇的燉煮法」、「美味高湯熬煮法」、「完美醬汁製作」…… 150個最有趣的科學問題,深入淺出探討烹飪現象與原理,大啖知識與美食! 一讀就上癮,越讀越香的飲...

  • 電子書: NT$ 315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越了解飲...

  • 電子書: NT$ 228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 電子書: NT$ 247

    全台各地的美味早餐,一次收錄! 現在就啟程,來一場按圖索驥的美食之旅! 警告:沒吃早餐的人千萬不要看,一看保證口水流不停。

  • 電子書: NT$ 315

    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演化歷史, 每一個市場都塞滿了天擇的產品, 這本書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與達爾文一起用餐, 暢談我們與食物交織而成的精采歷程。

  • 詳細資訊

    ★綜觀古今人類、東西方國家的飲食方式,本書告訴你為什麼我們現在會這麼吃。

    ★想要跟上潮流吃得健康?本書抽絲剝繭各種飲食風潮、超級食物以及飲食運動的來龍去脈,在你決定吃與不吃之前請拜讀!

    ★擺脫飲食集體焦慮,重新定義「高品質食物」所帶來的每一分喜悅!本書告訴你如何擁有健康、又無需放棄吃的快樂!

    ★獲獎無數的飲食作家碧‧威爾森帶領讀者進行一場全球之旅,看看世界各地飲食的古今演變,告訴我們未來如何吃得更好。

     

    全世界在兩個世代的時間內,經歷了規模龐大的飲食革命,而人類的飲食,正在經歷一個最美好的時代,卻也是最惡劣的時代。

    作者、英國知名飲食作家及飲食史學家碧・威爾森在《飲食大未來》中多面向、全方位探討全球人類飲食發展脈絡,包含代餐、消失的午餐時間、維根主義興起、沒有時間備餐以及快速崛起的食物外送平台,爬梳分析各地的飲食文化,從而梳理出到底該如何吃,才能吃出更好的未來!

    人類歷史中絕大多數的時間必須親自捕獵或採集以獲取食物,不曾見到哪個時代食物取得如現代這般便利,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取得任何一種食物,能夠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吃到壽司、在東京大啖三明治;世界各地更遍佈日本料理、義大利廚房、中國餐館、法式餐廳。近來又因戶戶送、UberEATS、foodpanda 24小時都能外送,任何餐點都能在數分鐘內送到饕客門口。

    目前新的難題是全球數十億人口吃外食的頻率史上最高,同時飲食過量,份量多到已經超乎我們身體與心智所有過往經驗,但諷刺的是卻普遍營養不足。全球新型標準化飲食窄化了我們的飲食光譜。全球各地孩童不論貧窮或富足,都熟悉並且攝取相同的東西,如炸薯條、汽水、甜甜圈、薯片、蛋糕、冰淇淋、高度加工食品等。這些食品普遍充斥糖份及精緻澱粉,卻缺乏重要的微量營養素,營養不良的真實意涵並非飢餓,而是低品質飲食。以致於全球人類罹患高血壓、中風、第二型糖尿病、肥胖及癌症比例越來越高。

    發現了嗎?我們喜愛的水果從原本有酸味變成千篇一律都是甜的、我們用餐方式從一天三頓正餐變成無時無刻享用點心、我們採購食物從小型獨立食品行變成大型連鎖超市、更常見的是從自家烹調晚餐變成外食或外帶晚餐回家。

    碧‧威爾森在《飲食大未來》這本書中提出發人深省的觀察,指出人類從未如今日這般嗜吃零食、暴飲暴食,從未如今日吃過這麼無味的麵包或這麼多單一品種的香蕉。人類也不曾有這麼多種超級食物,同時又有這麼多薯條(垃圾食物)。人類從不曾有過這麼多不同飲食法、喝這麼多杯冷壓有機果菜汁。

    現代人已經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吃才好,有些人放縱需索無度、有些人則過度限制飲食、有些人篤信「超級食物」帶給人體一般食物無法提供的好處,另外有些人則徹底走向另一個極端,只願意食用新型的代餐飲品、營養棒。而營養世界也分兩極端,天平一端是維根主義,另一端是極度低碳、純肉食大師,兩個極端之間,走中庸之道的飲食法不再存在。

    人類從未對食物如此迷惘,不明白食物的本質為何。

    《飲食大未來》這本書解釋現代食物透過複雜的機制,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及世界。其中社交媒體崛起對食物產生巨大的影響,2017年Instagram上有超過2億5000萬則貼文有標記「食物」,透過Instagram你可以輕易觀察不同城市、不同大陸的飲食生活方式,比較赫爾辛基與尼泊爾的早餐內容也只是舉手之勞,還能發現同樣是柳橙,倫敦的是橘色,而越南的是綠色。

    Instagram的本質鼓勵所有食客重視食物的外表、忽略食物的美味,在意鮮豔但無味的食物,勝過那些形體不明、色調平淡但營養美味的料理。有時候社群媒體甚至會推廣有毒、有害健康的食品,只因為這些食物外觀美麗。沒多久之前大家都有共識認為攝取過量合成食用色素不是好事,會觸發過敏反應,而且沒有任何營養價值,但是現在食用色素大舉捲土重來,Instagram上有許多「彩虹」食物,正被網紅的跟隨者一再分享。

    為了重新打造帶來喜悅與健康的飲食模式,作者指出,我們需要了解飲食現況,人類如何來到這一階段,以及我們共通的部分為何。

    碧‧威爾森進一步觀察,走過暴飲暴食的階段,一股食物純粹化的運動正在席捲全球。

    當今飲食文化最令人驚訝的改變之一就是突然許多人開始要求「少」,促成樸實無華、重質不重量的食品行越來越流行。

    另一波浪潮是,人們想從現代食物過多選項中殺出一條血路,而發展出許多自行研發的限制飲食方式。

    這種集體對於過多飲食的焦慮又因為對於主流飲食科學建議的不信任(如同報紙頭條,誇大不實),更形加劇。就在這個充斥焦慮與迷惘的氛圍中,橫空出世一系列的健康福祉大師席捲人們的飲食生活,因為他們傳遞美好、單純、穩定人心的訊息:只要這麼吃,我就可以讓你重新找回清新及健康。

    這些追隨健康福祉大師的現象,歸咎於在過去50年間,主流西方健康醫療忽視飲食對疾病預防及緩解的重要性。

    人類渴望新食物就像病急亂投醫,希望下個新食物就是我們的解藥,卻不斷忽略食物最基本的樣態,感覺整個社會都變得有些瘋狂,這種行為可以歸因於這個世代經歷太多次飲食變遷,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忘記食物真正的模樣。

    1961至2014年,秘魯的藜麥產量從22,500公噸增加至114,300公噸,藜麥沙拉已經變成健康飲食的代名詞,作者個人親眼見證,不論是南非開普敦、倫敦、孟買、布魯塞爾都有賣藜麥沙拉。

    回到藜麥自古以來的產地安地斯山脈,藜麥的使用量竟然持續下滑,阿提普拉諾高原南方的玻利維亞,當地農人不再吃自己栽種的藜麥了,因為價錢太高,許多玻利維亞人根本無法從自產的藜麥中獲得珍貴的營養素,當世界藜麥產量成長三倍時,玻利維亞國內藜麥的使用量反而少了三分之一,對玻利維亞人來說現在吃進口即食小麥製麵條比起自產的碳水化合物主食便宜。

    擴大藜麥的耕地,農人、動物及土地的關係已經完全改變,都是因為在世界另一端的我們想要吃一碗素食藜麥沙拉配火烤根莖類蔬菜,看起來好像全然無害的行為,但其實不然。

    碧‧威爾森語重心長指出,人類的飲食方式近幾年的變化幅度無可測量,一方面我們點心越吃越多,外食也越吃越多,但是卻鮮少真正享受食物。另一方面,我們因為過度擔心吃進去的食物到底乾不乾淨,而願意吃一些單調乏味的食物,我們大口灌下蛋白質奶昔及綜合穀物點心棒,對食物的偏執愈趨嚴重,卻也破壞了餐桌上原本的幸福。

    雖然如此,碧‧威爾森卻也觀察出飲食未來樂觀的線索。

    過去10年間,食材原物料的銷量終於看到觸底反彈的跡象。

    與現行主流意見相反,作者認為我們正經歷烹調習慣的文藝復興,發生地點就在簡單的廚房。一般大眾去採買食材、變出一道道有活力、美味的料理,烹調已經不再是死板的責任,而是人們自願選擇去做的活動,大家煮飯的初心各自不同,可能是為了健康、為了省錢、為了教育下一代傳統食物的美味,也可能就是為了烹調過程中的樂趣。全世界的廚師們都在嘗試新方法來製作相同的傳統美味。

    新的食物文化,同等重視食物的享受與健康。

    碧‧威爾森指出,人們應該要重新與腳下土地連結,認清真正食物的美好,學習我們採集狩獵時代祖先的直覺。與淨食運動還有其他許多現代極端飲食方式不同,人類需要的是接受、擁抱食物,而非遠離食物。食物應當滋養萬物,不該帶來罪惡感及排斥。

    我們需要新的飲食思維模式,去面對富足、快速變遷的環境,打造出較好的飲食方式。而這個飲食思維模式的建立,不只是一場場片段激情的促銷,更是一場自文化徹底翻轉的改革。

    你準備好翻轉了嗎?
    那就從每一天的吃開始吧!


    本書特色

    獲獎無數的英國飲食作家碧.威爾森帶領你進行一場全球之旅,看看世界各地飲食的古今演變,告訴我們未來如何吃得更好。同時引領現代人避免迷失於過多食物選擇中,為食物與人類建構一個較平衡、快樂的關係。


     

    作者簡介

    碧‧威爾森(Bee Wilson)

    英國知名飲食作家及飲食史學家,為英美主流媒體的食物時評撰稿人。曾出版著作包括《食物如何改變人:從第一口餵養,到商業化浪潮下的全球味覺革命》(First Bite: How We Learn to Eat,中文版2017年大寫出版)、《叉子哪裡來:人類烹飪及飲食史》(Consider the Fork: A History of How We Cook and Eat)、《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中文版2012年八旗文化出版)和《這不是一本飲食書》(This Is Not A Diet Book)等。曾獲BBC頻道以及福南梅森(Fortnum & Mason)選為年度飲食作家,並多次贏得飲食作家協會年度記者獎。
     

    譯者簡介

    陳厚任

    台北人,彰師大口筆譯研究所碩士、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博士,喜愛音樂、美食、閱讀及旅行。

    媒體推薦

    名人推薦

    國內名人推薦
    企業家、台灣流通教父 徐重仁
    國際名廚 江振誠
    飲食文化研究者 徐仲
    美食作家、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Liz 高琹雯

    國際好評

    「碧‧威爾森將驚人的資訊及迷人的見解編織成扣人心弦、具啟發性的故事,同時具備童話與恐怖故事兩個面向,必讀好書、觸動人心。」~英國食譜作家和文化人類學家 克勞蒂亞・羅登(CLAUDIA RODEN)

    「碧‧威爾森這本精彩好書是進入未來食物世界的指南,指引我們現在與未來該怎麼吃,研究紮實、文筆精湛。」~美籍華裔廚師、烹飪書籍作家及美食類電視節目主持人 譚榮輝(KEN HOM)

    「讀著她在探究人類該怎麼吃、吃什麼的路上披荊斬棘,碧‧威爾森無所畏懼、堅毅熱情,絕對值得一讀。感謝上帝,給我們不可多得的人才。」~英國知名女廚 黛安娜‧亨利(DIANA HENRY)

    「碧‧威爾森再次證明自己是世界上最具說服力的新聞從業人員之一,這本書所有人都應該一讀。」~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大獎年度出版獲獎食譜作家和世界著名美食學者 達拉・高德斯坦(DARRA GOLDSTEIN)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6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