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退化性膝關節炎,是指在大腿骨與脛骨之間
作為緩衝的軟骨受到過度磨損而造成損傷的疾病。
雙腿是人類的第2顆心臟,而膝蓋健康更會影響生活品質,
本書整合中西醫最先進研究,告訴您讓膝蓋修復、重返年輕的祕訣!
吃什麼很重要,但如何吃更重要! 改變人生的10種科學進食秘訣, 幫助你改善慢性疲勞,終止食物渴望,找回健康的身體
你吃東西是真餓還是假餓? 利用科學法則跳脫假性飢餓的循環, 重新信任你的身體,修復你與食物的關係, 養成開心吃也無罪惡感的飲食習慣。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作者賈德森.布魯爾全新力作── ★TED演講1,90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4名★ ★經臨床實證,數千人都證實有效的...
瘦下來的關鍵不是少吃多動, 而是揭開我們最不願承認的事實, 看見埋藏心中變胖和想瘦的為什麼, 找到躲在脂肪背後那個原來的你。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胖子,減肥以後又復胖,根本理所當然。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瘦子,變胖以後該做的,不過就是「復瘦」而已。 不要說你從小就胖,每個人出生時都差不多...
網友引頸期盼!減肥界「大仁哥」宋晏仁醫師全新著作終於上市! 獨創211全平衡瘦身法 成功幫助超過萬人成功減重不復胖 真正實現吃飽吃好、營養均衡、不須痛苦運動的幸福減肥法
★ 上萬名學員.百位女醫.各界名人權威實證認可的健康飲食法 ★ 廚房小白都能輕易上手的零失敗料理食譜 ★ 139道實做性100%的料理食譜 《增肌減脂:4+2R代謝飲食法》 人氣女醫 王姿允 最新力作 從R2、R3、R4到R5,收錄139道中西式料理。 蛋、豆腐、蔬菜、蕈菇、藻類、肉類、海...
日本熱銷突破21萬冊! 史丹佛式的「忙碌工作法」——再忙也能將身體傷害減至最低的方法 電視節目引爆熱烈迴響 奧運金牌選手、全美紀錄保持人──頂尖運動選手的減輕疲勞秘訣首度公開!
★風靡全球的醫療靈媒飲食法,在地實踐版! ★ 建立正確心態╳破解迷思與關卡╳在地化食譜╳療癒見證 最強醫療靈媒飲食台灣實踐者朵媽、朵爸, 結合親身經驗與相關療癒專業,告訴你如何面對施行過程中的難題, 陪你一起迎接找回健康人生後的的身心靈自由!
健康的粒線體可以幫你 強化免疫系統.常保腦力清晰.關閉疾病基因 新陳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 甚至是癌症、精神疾病等,看似原因各不相同 但最新醫學研究發現 這些疾病都和細胞中的粒線體受損息息相關 幸運的是,只要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磁場與日照,修復粒線體 就可以從細胞開始,重拾健康
17種常見女性疾病 X 23個真實案例 覺察自我,跨越人際關係的生命課題,找回充滿能量的自己
★男人一生必讀,高中畢業前讀了更能保一生無憾! ★有伴侶或沒伴侶、性欲強烈或性欲不振、想懷孕或不孕、性冷感或性欲衰退,所有人皆適用! 亞馬遜百大暢銷書! 從武士的刀,看男人的刀! 射精有道,性福無礙! 女孩在青春期會開始來月經,男孩則會開始射精。 男性生殖器就像武士的刀一樣,是男...
每個不健康的人,幾乎都有呼吸的問題。 寫這本書,不是為了探討一般的呼吸而己, 而是希望陪你一起採用眼前適合療癒的呼吸。 「心健康,身體也會得到健康。 在身-心的健康之間,呼吸是最好的一座橋梁。」──楊定一 楊定一從個人的經驗和理解,意識到呼吸可以主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且...
心、身、情、食、寢, 習慣成自然 習慣可以自主選擇,可以自由製造。 浮生急景,心身康健,方可安步當車,逆境如順境! 紅塵情濃,先愛自己,才能愛而不傷,相忘於江湖!
為什麼病老是看不好?為什麼吃了藥還是無法根治? 絕大多數疾病,與心念和情緒的糾結有關。 治病要治心;學習調整心念,才能啟動自癒力,把健康找回來!
前臺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博士 30年親身實證 ── 看不見的「氣」,是新時代解百病的救星! 暢銷書作家 楊定一博士、蔡璧名教授、李鳳山師父 科博館館長 孫維新、身心靈老師 賴佩霞 聯袂力薦!
所謂退化性膝關節炎,是指在大腿骨與脛骨之間
作為緩衝的軟骨受到過度磨損而造成損傷的疾病。
雙腿是人類的第2顆心臟,而膝蓋健康更會影響生活品質,
本書整合中西醫最先進研究,告訴您讓膝蓋修復、重返年輕的祕訣!
■葡萄糖胺的最佳效用在於降低發炎,而非修復軟骨
■注射玻尿酸止痛效果有期限,可選擇其他治療方式
■若膝蓋積水有強烈疼痛感,注射類固醇可解決不適
■關節鏡手術對於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並無太大效果
■正確健走方式是兩手空空,不走斜坡下坡、不求快
■樓梯裝設扶手或避免上下樓梯,有助改善膝蓋疼痛
■運動後45分鐘內是攝取高蛋白打造肌肉的黃金時段
■減重有成,對減輕膝蓋疼痛與不適症狀有明顯成效
■按壓穴道、穿戴護膝、泡澡、冷熱敷有益膝蓋健康
重新檢視食衣住行與生活習慣,找到最適合您的膝蓋保健法!
體操運動:抬腿體操,一天3分鐘,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讓膝蓋重返年輕。
按壓穴道:按摩膝蓋附近穴位,就能舒緩疼痛,消除疲勞,恢復雙腿原本的狀態。
護膝選擇:膝蓋不適時,或是想減輕運動帶來的損傷,靈活運用護膝輔具,保護膝蓋。
鞋款選擇:選擇鞋底厚度1公分,重量輕的鞋款,或選擇緩衝效果佳的柔軟鞋墊。
正確健走:收下巴,挺直背,讓手臂自然擺動,持續20分鐘,走路也能保養膝蓋。
日常動作:不良的走路姿勢,或是駝背等不良坐姿,都會造成膝蓋負擔需多留意。
生活習慣:以控制體重、增長肌肉的蛋白質飲食為主,從飲食開始打造年輕膝蓋。
……等。
有膝蓋疼痛者應避免下列會對膝蓋造成負擔的動作!
1跳躍
跳躍著地時,膝蓋會承受體重6倍以上的重量。
膝蓋不好的人,絕對不可輕易嘗試。
2深蹲
深蹲時,蹲越低,會對膝蓋造成越大負擔,
特別是以內八、外八姿勢深蹲,更是讓膝蓋受到損傷的關鍵。
3蹲下
膝蓋彎曲時必須承受體重,會對膝蓋造成負擔。
盡可能避免蹲下取物等造成膝蓋負擔的生活習慣。
4下樓梯
比起上樓梯,下樓梯時對膝蓋造成的衝擊更大、帶來更多負擔。
請多利用電梯來上下樓層。
誰需要這本書?
■50歲以上年長者 ■中年肥胖者(尤其女性)
■曾有膝蓋受傷者 ■骨質密度較低者
■從事易對膝蓋造成負擔的工作或運動者
■走路習慣如走一直線、鍛鍊跑步者、內外八字者
■坐姿習慣如駝背、跪坐、屈膝、盤腿坐等!
本書章節重點
part1 顛覆對「膝蓋疼痛」治療的認知
part2 膝蓋疼痛是一種老化現象
part3 讓膝蓋重返年輕、找回行動自如的雙腿
part4 骨科專科醫師最希望大家知道的最佳治療法
作者簡介
磐田振一郎
(Iwata Shinichirou)
醫學博士、日本骨科醫學會認可的骨科專門醫師
日本再生醫療醫學會認可的再生醫療認定醫師
日本體育協會公認的運動專科醫師
1996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後,直到2010年應義塾大學醫院骨科工作。2004年前往史丹佛大學工學院留學,作為客座研究員進行膝關節動作與軟骨MRI測量方面的研究。
回到日本後,在各地綜合醫院兼任骨科醫師,負責診療並執刀更換人工膝關節等手術。
在過去20年內執刀超過2000件關節手術,是關節手術權威。
於2009年為了整合針灸館、接骨所等不同業種並交換資訊,
成立了「NPO法人腰痛.膝痛團隊醫療研究所」。從2017年起,於帝國Hotel東京本館4樓開設了「Riso CLINIC」,專門從事關節再生醫療。
譯者簡介
林慧雯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全職譯者,喜歡從譯作中探索各種未知的世界。譯作有:《從零開始的圖解世界史筆記》、《圖解 適齡教養ADHD、亞斯伯格、自閉症》、《糖尿病對症飲食:從主食到點心,美味食譜自由配!》等。如有任何指教,請來信至:marchinglovetbme@gmail.com
專文推薦
楊榮森 臺大醫院骨科部主任
李炫昇 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院長
專業肯定
蔡俊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顏宏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