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的東亞史(2)

非中國視角的西南 ( 巴蜀、滇與夜郎篇 )

2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3/1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5.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524418
  • eISBN: 9789865524555
  • 字數: 96,242
紙本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售價:NT$ 24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所謂「西南」──
從來就不是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更不只是帝國邊陲!
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反而是文明的樞紐!
它化身為巴蜀、滇、夜郎,與中國的政治勢力不斷拉扯、對抗,
它掌握了連接內亞和東南亞的商業通道,是「東南亞萬邦之母」!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6

      晉、燕、齊──三支分別來自內亞和東北亞的古老民族   因東亞的諸夏體系而被捲入地緣政治的漩渦   幾度強盛、幾度衰亡,意外牽動著東亞大陸的歷史走向   本書是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系列作品之一,從晉、燕、齊國的起源談起,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跳脫傳統的中國框架,建構專屬晉、燕、齊民族的歷史。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中國窪地」是一種隱喻,它指的不是中國所處在歐亞大陸東端上的地理低地,而是指和內亞相比,中國在政治秩序和文明上一直是被輸入區域,是技術、文明發和秩序的窪地。中國只能向朝鮮、日本輸出,而無法向西方輸出,這本身就說明了中國政治窪地的性質。

  • 電子書: NT$ 420

    劉仲敬在本書中,嘗試重新建立我們對於近代東亞歷史的認知,打破神話,重新理順東亞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位置、以及東亞地區的政治實體在當代國際體系中的真正位置。他以獨創的歷史模型和詮釋體系(秩序輸出論),分析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到現在,遠東秩序輸入和輸出的演化路徑,從而解構了「中國」的建國神話和黨國的歷史話...

  • 電子書: NT$ 385

    民國政治,如何從最初的分權共和,一步步走向集權專制? 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軍閥亂政或外力侵略,皆是國共革命史觀的開脫之詞! 惟有深入民國憲制的失敗之處,探究政治演化的歷史空白, 便會發現民國是東亞二千年來絕無僅有的自由時刻!

  • 電子書: NT$ 322

      基本上,華夏文明的演變,乃是一種每下愈況的變化;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再歷經魏晉隋唐、兩宋明清,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趨勢,即構成社會的中堅團體——國人、宗族等等,隨著一次次的社會清洗而逐漸消滅;進入近代之後,華夏社會已經變成「原子化的個人」組成的鬆散群體,無力抵抗外來秩序的控制與統合。   劉仲敬...

  • 電子書: NT$ 224

    繼「晚清北洋卷」和「國共卷」以來,劉仲敬再次將自身犀利的點評,展現在人物的月旦之上。在這本「文人卷」中,劉仲敬主要延續了他在前兩卷中的歷史生態學分析,民國文人在「地方主義/泛中華主義」角力的脈絡下,來探討知識分子和文人的發展狀態。

  • 電子書: NT$ 322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266

    原來我們讀的教科書是被誤導的假歷史! 八國聯軍是什麼?餓的話每日熬一鷹? 慈禧跟義和團是合作關係還是彼此利用? 是境外政治勢力介入想遏制中國崛起? 世世代代的中國人要銘記在心、勿忘國恥? 最後結果是中國人輸了還是滿清輸了?  

  • 電子書: NT$ 208

    ~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 從經濟角度替中國朝代興衰算筆明白帳~ 歷史不只是朝堂之上的打打殺殺,更是朝堂之外的吃喝拉撒! 3000年帝國興衰淬鍊而出的財政教科書!

  • 電子書: NT$ 385

    一部西方經書如何被引用、誤讀,最後據為己用? 一場宣教行動如何觸動滿漢族群問題、華洋民族意識? 信仰如何成為狂熱,終於燃燒中國大半江山? 史景遷敘事史學登峰造極之作 魔幻手法鉤勒出波瀾壯闊史詩 恪守史料,布局奇絕,敘事精妙,文筆流暢 ──漢學巨擘史景遷作品  經典重現──

  • 詳細資訊

    所謂「西南」──
    從來就不是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更不只是帝國邊陲!
    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反而是文明的樞紐!
    它化身為巴蜀、滇、夜郎,與中國的政治勢力不斷拉扯、對抗,
    它掌握了連接內亞和東南亞的商業通道,是「東南亞萬邦之母」!

      ==============

      ★黃金面具、青銅神樹、太陽神鳥……三星堆文明竟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連結內亞與東南亞貿易的蜀身毒道,為何被漢帝國占領之後反而加速文明的衰退?
      ★「夜郎自大」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一頁漢帝國「武統」西南諸國的血淚史!
      ★如果沒有滇國、南詔、大理與中國對抗,今日的東南亞國家恐不存在?
      ★巴蜀利亞成為抗戰「大後方」並非自願!實際上是被蔣介石利用、強迫「愛國」的犧牲品!

      《史記》、《漢書》裡的《西南夷列傳》記載了曾居住在今日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如果從傳統的漢人史觀出發,上述的「西南」、「西南夷」是遠離帝國中心的「邊陲」、文明上的「他者」。但如果跳脫大一統的中國框架,從更高層次的世界史角度觀之,會發現所謂的「西南」並不是「邊陲」,反而是連結內亞、東亞、南亞、東南亞,讓諸國商貿往來、互相交流的「中心」。

      ■巴蜀利亞──來自內亞與東南亞,自成一系的帝號系統

      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面具、太陽神鳥金飾充滿濃厚的內亞色彩,其中的青銅神樹更是與巴別塔系出同源,證明巴蜀文明獨特的內亞性──上古時期,掌握青銅技術的內亞征服者進入成都平原,其中一支順著岷江南下成立巴國,另一支順著嘉陵江南下成立蜀國。在南進的過程中,他們還征服了東南亞系的百越、百濮民族,兩者最後形成了巴蜀、滇與夜郎民族,融合了內亞與東南亞的文明特質。

      從秦、漢這種大一統帝國的視角看來,上述的民族被傲慢的漢人中心史觀視為「西南夷」,是住在帝國邊陲、未開化的蠻族。但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這些「西南夷」就創立了燦爛的文明,甚至還創建自己的帝號系統,與當時東亞諸夏各國的爵位系統(王、諸侯)不同,例如古蜀國的叢帝、蜀盧帝,以及傳說中死後化為杜鵑鳥的蜀望帝杜宇。

      由於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被征服前的巴蜀是兵家必爭之地,被征服後的巴蜀依然是皇帝眼中的燙手山芋!例如秦始皇當年得先千辛萬苦地攻下蜀國,才能取道湘西、繞到楚國背後,進而攻滅諸國;蒙古大汗蒙哥、忽必烈先後出兵釣魚城,拿下巴蜀後才得以順利向襄陽城推進!

      ■夜郎國──擁精兵十餘萬的百濮聯合酋長國霸主!

      春秋戰國時期,「西南」大、小邦國林立,例如蜀國、巴國、滇國還有以夜郎國為首的百濮聯合酋長國等。邦國林立且彼此競爭,造就了繁盛的商業活動;「蜀」字之所以有一個「虫」字,就是因為它是世上最早發展養蠶業、並進行絲綢貿易的地方。歷史上知名的跨國貿易路線如「蜀身毒道」(連結四川與印度)、「茶馬古道」(連結四川、雲南、西藏、東南亞)在此交會,形成連結內亞、東亞、南亞、東南亞諸文明最重要的交通命脈,可謂「文明的走廊」。

      除了貿易,「西南」還極具軍事戰略價值!例如漢武帝就曾派遣唐蒙出使夜郎國,起初希望借道攻打南越國,後來更想進一步吞併夜郎國和西南諸國、獨占文明的走廊。俗話說「夜郎自大」,但夜郎國其實並不自大,真正自大的是漢武帝「武統」西南諸國的野心;更何況,「漢孰與我大?」這句話並非由夜郎國首次提出,而是更南邊的滇國,夜郎國就這樣被漢帝國官吏抹黑了兩千年!

      ■滇國──東南亞諸國不被中國帝國主義入侵的關鍵!

      以今日昆明湖為中心的滇國,其先民同樣具有強烈的內亞性和東南亞性,而且根據考古研究,古滇國文明竟和千里之外的古日本文明有高度的關聯性!雖然滇國被漢武帝征服,但後來又幾次獨立,甚至對中國帝國主義構成嚴重威脅!

      例如南詔國對唐帝國的征伐,間接導致唐帝國的衰弱與滅亡;大理國雖然沒有對宋帝國用兵,但正因為有大理國和蒙古帝國的對抗,宋帝國才得以多延續數十年。到了現代,雲南軍事家蔡鍔、唐繼堯等人發起「護國運動」,徹底摧毀袁世凱創建中華帝國的野心。此外,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滇國還成了東南亞諸國的天然屏障,讓它們免於中國帝國主義的入侵,並且將來自內亞、南亞的物資源源不絕地輸入東南亞,滇國可謂「東南亞萬邦之母」!

      ■根據民族發明學理論,重新解釋大一統的東亞史
      東亞會再次迎來千年以前的「諸夏國際體系」嗎?

      本書是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系列作品之一,從巴蜀、滇、夜郎民族的起源談起,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跳脫傳統的中國框架,建構專屬巴蜀、滇、夜郎民族的歷史。

      劉仲敬以「民族」為核心,重新解釋大一統的東亞帝國歷史,從而挑戰梁啟超當年發明的「中華民族」概念及以此為基礎的中國歷史建構。他指出,如果你堅持認為有所謂的「中華民族」,那就像堅持在今日建立一支「歐洲民族」一樣,充滿矛盾。他認為,歐洲民族國家的歷史和演化邏輯,已為本世紀和未來的東亞大陸提供了一個相當明確的答案。那麼,東亞會再次迎來諸夏體系嗎?不論未來如何發展,一部逆轉的東亞史依舊值得讀者深思。

      ==================================

      劉仲敬‧民族發明學講稿系列

      【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
      《叛逆的巴爾幹:從希臘主義的解體到斯拉夫主義的崩潰》
      《歐洲的感性邊疆:德意志語言民族主義如何抵制法蘭西理性主義》
      《中東的裂痕:泛阿拉伯主義的流產和大英帝國的遺產》

      【民族發明學的諸夏史】
      《逆轉的東亞史(1):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與江淮篇)》
      《逆轉的東亞史(2):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逆轉的東亞史(3):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逆轉的東亞史(4):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逆轉的東亞史(5):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作者簡介

    劉仲敬

      長於新疆,而獨以川人自屬。嘗操宋慈故業,而自授史學。刀下閱屍,筆下著史。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致力於用憲制演化的角度研究歷史,並投入民族發明的推廣。他在大眾史學及網路場域擁有巨大影響力,其學說被支持者稱為「阿姨學」。現為旅居美國的自由作家。

      最新著作為「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系列作(《叛逆的巴爾幹》、《歐洲的感性邊疆》、《中東的裂痕》),此系列透過劉仲敬獨特的民族建構理論,深入分析中歐、東歐、巴爾幹以及中東等地區,是如何從帝國或封建王國的體系演化成近代的民族國家。

      另外,尚著有「近代史的墮落」系列作(《晚清北洋卷》、《國共卷》、《民國文人卷》),此系列透過近代東亞地區重要歷史人物之生平,闡述東亞文明的歷史特性;《經與史》、《遠東的線索》為重新解釋內亞和東亞古代歷史關聯性、解釋中國近現代史格局與演變的經典作品;《文明更迭的源代碼》則是關於「阿姨學」的思想脈絡、及對世界各種文明和歷史的探討。

      除了著作等身,劉仲敬還譯有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英國史》、湯瑪士.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的《麥考萊英國史》等西方歷史學經典作品。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176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