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向北的小窗,為心靈繫上想像的翅翼,一泓曲澗、一枚小石、一片綠影,醞釀成一篇篇的飄逸情思。張秀亞女士在窗內捕捉璀璨的意象,於窗外尋繹人生的啟示。她的文字,有掇拾記憶與自然的喟嘆、洞徹人性及真理的光輝,洋溢著動人的芬芳。她用深富哲思的文筆,樹立抒情美文的典範。
從今年開始,每逢期數是「3的倍數」時,我們就會策劃一個比較龐大的專題,來提出台灣的文學圈裡,比較少思考的問題或者理論。本期就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所以這次的專題罕見地刊出了七篇文章的超大規模,從理論的基本介紹、重要書單的提出、國外的研究現況,一直到「這些理論可以怎麼介入台灣文學?」的評論實踐,呈現一套...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出版是一門手工業,而文學出版尤其是。生產一本文學書,從出版人的眼光與對文學的熱誠,到作家一字一句的推敲 書寫,而後編輯以第一個讀者之姿和創作者對話,以第三者的眼光為作品塑型;在美術設計手中,他們將文字的內涵與精神投射為視覺美學,經過印刷裝幀,文字終 於有了載體和雙翼,將作家的意念,也將出版人、編輯、...
文學脈絡中一代美文大師
她以純淨的詩筆,吟詠朦朧空靈的美學之歌
一扇向北的小窗,為心靈繫上想像的翅翼,一泓曲澗、一枚小石、一片綠影,醞釀成一篇篇的飄逸情思。張秀亞女士在窗內捕捉璀璨的意象,於窗外尋繹人生的啟示。她的文字,有掇拾記憶與自然的喟嘆、洞徹人性及真理的光輝,洋溢著動人的芬芳。她用深富哲思的文筆,樹立抒情美文的典範。
【作者簡介】
張秀亞(1919-2001)
河北滄縣人。筆名陳藍、張亞藍、心井。北平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歷史研究所史學組畢業。曾任重慶《益世報》副刊主編,來臺後曾任靜宜英專(現靜宜大學)、輔仁大學中文系及研究所教授、輔仁大學英文系與德文系大學部教授,並曾在美國西東大學擔任講座。作品領域寬廣,涵蓋新詩、小說、散文、評論、翻譯、藝術史,曾獲婦聯會新詩首獎、中國文藝協會首屆散文獎章、中央婦工會首屆文藝金質獎章、中山文藝獎首屆散文獎。著有詩集《水上琴聲》,小說集《藝術與愛情》、《那飄去的雲》,散文集《北窗下》、《牧羊女》、《水仙辭》,評論集《寫作是藝術》等,共八十餘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