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拾遺

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9/07/1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59.4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716994
  • 字數: 92,271
紙本書定價:NT$ 45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十七至十九世紀來台的西方先驅傳奇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披瀝出台灣與世界各角落相關涉的歷史鉤沉,藉由一系列源自十七至十九世紀間西方世界,而與台灣的文化、宗教、政經發展有過影響的人物書寫,透過不同角度的側記勾勒,提供非比以往的歷史觀點,讓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承載與積澱更加豐厚。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80

    ★以法國第一手史料、法國視角,重現鮮為人知的台灣地方史! ★近六十張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珍貴歷史照片完整公開! 從士兵的隨手筆記到水手的航海日誌,從神父的傳教紀錄到報刊的評論文章 透過法國觀點的奇詭稜鏡,凝視一段四百年前開始的傳奇……

  • 出版日期:2013-10-29
    特價 電子書: NT$ 214

    十九世紀下半葉台灣最重要而珍貴的史料,一部熠熠生輝的不朽經典! 1844年出生於加拿大的馬偕,既是醫師也是牧師,為台灣奉獻60餘年,在醫療、教育與傳教都播下健壯的苗芽。1895年,馬偕在台灣傳教的日記在海外出版,記敘台灣的風土民情與自然生態,1950年代曾翻譯為《台灣遙寄》、《台灣六記》,惜日...

  • 出版日期:2021-08-01
    電子書: NT$ 315

    一面想著台灣史的一個片段, 一面思索這個國家的將來…… 日本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他來到台灣。 一九九三與九四年,兩度踏上這塊土地,他滿懷理性與感性,閱讀這個島的魅力。

  • 電子書: NT$ 392

    台灣成為美食王國,不是沒有道理!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這回話說重頭,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

  • 電子書: NT$ 336

    《山、雲與蕃人》被譽為日治時期「日本高山文學三大名著」之一,更是台灣高山文學的經典巨著。作者鹿野忠雄是傑出的博物學家、民族考古學者,對台灣高山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本書是他在東京帝國大學就讀二年級時,回到台灣進行170天連續登山勘察的紀行文章,包括玉山、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卓社大山等山塊。

  • 特價 電子書: NT$ 178

    從未有人像李仙得那樣,如此深刻直接地介入1860、70年代南台灣原住民、閩客移民、清朝官方與外國勢力間的互動過程。 透過這本精彩的踏查手記,您將了解李氏為何被評價為「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采多姿、最具爭議性的人物」! 本書顛覆傳統中國史籍的描述視角,重現土著在中國政府與西方勢力的外交衝突...

  • 電子書: NT$ 1280

    本書為英文版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英文版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012年出版)一書的中譯本,彙集了李仙得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時,於1867到1872年之間多達8次以上深入臺灣島嶼的親身見聞,包括了他與恆春南端原住民領袖卓杞篤兩次互動的紀實。 全書內容包含了對臺灣市...

  • 出版日期:2002-01-20
    電子書: NT$ 616

    晚近2、30年間,「生活史研究」已成為歷史學日益受到重視的次領域。本書共收入10篇論文,所選論文不局限於史學研究者的作品,更吸收人類學、社會學、空間地理與建築學界的成果,作為跨學科對話的基礎。以「時間/空間」為基底的生活史研究,以及由時間、空間及環繞物質生活面向而勾連起來的社會文化關係。

  • 出版日期:1998-01-31
    電子書: NT$ 450

    本書係1997年「二二八事件五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結集而成。228 事件是戰後台灣歷史發展之重要轉捩點,影響既深且巨,本書彙集了海內外著名研究者論文,從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角度,並由國際觀點、歷史記憶以及228 事件責任之歸屬等面向,提出完整的學術探討,是研究228事件不可或缺的學術論...

  • 電子書: NT$ 315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著重在整...

  • 特價 電子書: NT$ 226

    |從沙茶身世  探究臺灣特殊飲食味道的緣起|   沙茶原來是舶來品?!  源自東南亞  在潮汕地區出現的沙茶傳入臺灣後 成為寶島熟悉的醬料 在沙茶醬的濃淡香醇之間  訴說移民胼手胝足的創業故事 更是臺灣社會的一頁歷史

  • 電子書: NT$ 420

    閱讀歷史,讓我們理解過去、定義自己是誰;史料即是通往歷史的道路 ◎文化部金鼎獎《跨越世紀的信號》系列作

  • 電子書: NT$ 364

    春山出版 × 中研院臺史所合作書系「春山臺灣講座」首作 島嶼潛能被解鎖,歷史即將超展開! 一部以臺灣為中心的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史

  • 電子書: NT$ 196

    臺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數不清的鳥事蠢事搞笑事傷心事正經事, 想更了解臺灣、更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不如就從本書開始,一起對臺灣史動真感情吧!

  • 電子書: NT$ 629

    風中之葉,何去何從,難能自主 來自荷蘭、對台灣史充滿濃厚興趣的骨董商,二十年來探究荷蘭時期的台灣,也耗費五年遍訪西歐各國古書店及拍賣場,蒐羅關於台灣的第一手資料,透過西方商人、傳教士、領事、探險家及科學家的觀點,將十六至十九世紀以來,外國人對台灣的報導與紀錄彙集成書,呈現三百多年來西方人眼中的福爾...

  • 電子書: NT$ 39

    《臺灣蕃界展望》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年(1935),收錄當時泰雅、賽夏、布農、鄒族、排灣、阿美、雅美七個臺灣原住民族照片, 出版者為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 出版日期:2013-10-29
    特價 電子書: NT$ 178

    1873年,美國博物學者史蒂瑞(Joseph B. Steere)遍遊中南美洲後,橫越太平洋,深入福爾摩沙島,遭遇平埔、福佬、客家等族群,走訪邵族、巴宰、賽德克、西拉雅、排灣等部族,記述各地風俗、生態、房屋、服飾、刺青、音樂等文化,誠為難能可貴的記錄。史蒂瑞的筆調風趣,是您神遊19世紀末台灣的不二導...

  • 出版日期:2012-01-01
    電子書: NT$ 252

    16歲的荷蘭少女瑪利婭從小生長在台夫特,是新教牧師亨布魯克的二女兒。亨布魯克牧師聽了曾在福爾摩沙服務14年的牧師學長描述,對於前往「美麗之島」傳教充滿嚮往。1647年,瑪利婭懷著對初戀情人楊恩的思念,與一家人帶著夢想,搭船前往福爾摩沙。 在那裡迎接他們的,包括平埔族西拉雅女子烏瑪。烏瑪是部落第一美...

  • 電子書: NT$ 455

    伊能嘉矩,於1908年5月獲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坪井正五郎教授推薦,負責撰寫吉田東伍博士主持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篇。於1909年2月編寫完成此部以地名為主題的臺灣史書。 本書蒐羅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在每一地名辭條條目下,匯集該地相關的史料,重建該地的歷史沿革,每一辭條即為臺灣各地的...

  • 電子書: NT$ 553

    台灣是個移民之島,住民先後來到台灣,隨著政權的轉移,歐洲殖民者、鄭氏王朝、清治、日治、國治時期,來來去去。台灣移民史歷年來很少成為貫時性的研究主題,若有也只是依不同的統治者所制定的移民制度做斷代性的論述,大都偏向當時的移入、定住的相關法規。對於台灣人的移出,則到近一、二十年來才開始有研究成果,也克服...

  • 電子書: NT$ 336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 特價 電子書: NT$ 238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 電子書: NT$ 270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 詳細資訊

    福爾摩沙拾遺 一窺台灣歷史遺珠
    十七至十九世紀來台的西方先驅傳奇
    本書榮獲2019年度 「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翁佳音 專文推薦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披瀝出台灣與世界各角落相關涉的歷史鉤沉,藉由一系列源自十七至十九世紀間西方世界,而與台灣的文化、宗教、政經發展有過影響的人物書寫,透過不同角度的側記勾勒,提供非比以往的歷史觀點。
    .
    十七年前,經典與Lambert合作出版《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嘗試將十六到十九世紀來過台灣的探險者、軍人與傳教士等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荷文等,在其國家書寫與出版的關於台灣的見聞片段,或是從書商或是舊貨市場艱辛的找出,結輯出版,填補了台灣近代史的諸多空白。

    再次與Lambert合作的《福爾摩沙拾遺》,則是由Lambert陸續分訪自十八世紀以降,對台灣的發展與經營有著影響的西方人士其後代與家鄉。藉由在地化的研究,呈現這些西方歷史人物的文化背景。經由採訪專家、蒐集歷史照片、結合史料、古地圖及相關藝術品,乃至他們的後代遺緒,來回應他們在台灣歷史曾經扮演的角色,並從中發掘鮮為人知的幽微史事。

    本書的兩大章節「軍事經略.海外拓殖」、「宣教醫藥.海島搜奇」,前者帶領讀者回顧列強在亞洲的殖民歷史,從十七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再到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歐美諸國,當年是如何看待台灣這塊土地,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關鍵人物。後者則詳實描繪了台灣走入現代文明的推手,如台灣動植物考察先驅郇和、長老教會牧師馬雅各等人,這些你既熟悉又陌生的外國人。

    生為台灣人,應知台灣事。對於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知祖先之所從來,知祖先及土地曾經過往,除了透過大歷史的書寫,經由不同角度、人物的側記,或能提供不同以往的歷史觀點,讓這塊土地的歷史承載與積澱更加豐厚,這是經典雜誌關懷台灣、推出《福爾摩沙拾遺》的初衷。

    ※本書結集經典雜誌2015年至2019年間,「福爾摩沙拾遺」專題文章,編輯成書。
    目前該專題仍於經典雜誌持續連載中。

     

    作者簡介

    藍柏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出身在荷蘭,曾接受心理學家的訓練,現為自由業,從事旅遊寫作與攝影,寫作題材主要為歐洲與東亞地區的文化,文章多發表於地理或旅遊雜誌上。近年來,他也成為古董商,致力於台灣與中國特殊歷史古物的收集。二十年來鑽研早年台灣與國際接觸歷史,尤其著意西方古地圖和早期攝影與研究題材之聯繫。

    媒體推薦

    聯名推薦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呂紹理|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克襄|作家、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戴寶村|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好評推薦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不由得想起台灣家喻戶曉的百歲人瑞「史明」先生的大作《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本以華人的資料寫出的台灣歷史。對照這本以西方人不同角度看到的台灣歷史,也讓我們能夠以更持衡的眼光來了解我們的家鄉,也更了解歷史就是這麼奇妙,在幾個決定性的關頭,如果當年沒有發生那樣的改變,我們的故鄉台灣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子。由此展望台灣的將來,我們應該更能坦然接受台灣前途的多元可能。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書中確實鉤沉出研究者不見得完全清楚的十七世紀,特別是十九世紀百餘年間,遠渡重洋來臺宣教、醫療、商業冒險,以及當行政官、軍人,與新聞記者、攝影家之事蹟。本書自謙拾遺,終竟還是可比擬是用匠人丟棄之石,另築起一座可參觀與比鄰的歷史之屋,值得我們推薦、購讀。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藍柏(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所編著的《風中之葉》一書在二〇〇二年由經典雜誌社出版,轉眼之間,十七、八個年頭過去了。在這麼漫長的一段歲月裡,許多事情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藍柏執著如故,用他的腳,用他的手,用他的心,鍥而不捨地為台灣歷史知識的重新認識努力不懈。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得獎資訊

    得獎資訊
    2019年 好書大家讀 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