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離世」是每個人都將經歷的課題,你準備好面對這件事了嗎?
死是這樣地短暫,為何生卻如此漫長? 當呼吸都讓人滅頂、世俗使人憤恨,肯定生命有何意義? 厭世時代絕無僅有的生命指南,日本讀者共鳴「這本書改變了我!」 太宰治曾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叔本華寫下:「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2500年來人類朝朝暮暮地徘徊在生死之間,所求究...
鹽漬入味的雙人苦旅,在英格蘭西南海濱小徑尋找生命的解答。 當摯愛臨終,如何才能不留悔恨?假使生活頃刻分崩離析,我們如何在千里徒步中,重拾愛與希望? 結褵30多年的蕊娜與莫思,遭朋友欺騙,住家與民宿農場被法院查封;莫思又被診斷出腦疾,可能只剩半年壽命⋯⋯轉眼間失去一切的他們,毅...
死亡,讓我們看見深埋在生者心中的事物。 ★首本死亡職人訪談,直擊死亡最赤裸平凡的真面目★ ★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非小說★ ★Goodreads高度好評,討論數直逼5.5K★ ★尼爾‧蓋曼(當代奇幻大師)、奧黛麗‧尼芬格(《時空旅人之妻》作者)、凱特琳.道堤(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等英美名...
「對禮儀師來說,死亡或許是重複的, 但對生者而言,每一次的哀傷都是新的, 世界上從沒有一場死亡能夠完全相同。」 ★讓你正視死亡,將來能與至親摯愛,好好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的一本書★ ★【內附天堂筆記本】做好人生終點前的五大準備,規劃你的美好告別!★
善終並非遙不可及,條件是必須有所準備 第一手個案接觸經驗,最圓滿的生命自主實踐 拒絕無效醫療,傳達在宅善終、臨終照顧知識 期待走向善終的讀者最佳指引參考
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 該如何抉擇?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面對「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最後一段旅程該如何陪伴; 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
練習心安,邁向人生的大自由! 成為醫師,是一種因緣; 成為佛弟子,是另一種因緣。 跟著主動脈半日醫師半日僧的奇幻旅程, 走過他以生命築起的安穩堅固的橋梁, 覺悟地哭、幸福地笑, 而且不經肉體痛苦便能渡河。
時間不是金錢,時間是生命 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至 我們才開始感受到時間的重量 作者金範錫是首爾大學醫院的腫瘤科醫師,十八年來目睹了許多病患整理人生的過程。患者及其家屬,在預定的死亡面前,表露出對人生、對彼此的真性情。
面對COVID-19巨大的危機,我們要到哪裡尋找資源,安定自己的心神呢? 著名作家楊腓力想到向文學與歷史尋求心靈的答案;他閱讀英國的死亡文學大師鄧恩在四百年前所寫的《緊急時刻的祈禱》,竟發現這場我們以為如此獨特的世紀之災,原來前人早已經歷過,而且留下了豐富的筆記可供今日的你我安頓身心。
本書記錄了作者由患癌入院到化療完成的點滴、感受和心路歷程。 這個突如其來的病令他和家人都措手不及,加上當時他正面對創傷後遺症和人際情緒困擾,對他來說,這病簡直是雪上加霜。 因此,本書盼望將治療期間閱讀詩篇所產生的感想記錄下來,內容關於治療與禱告的經驗,作者如何藉此與自己和上帝對話,與詩人共感。 雖然...
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裝著我們的所想所望, 也會留下供後人思念的痕跡。 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這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 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 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 ╳ 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 聯手打造一場關於生死的對話練習 亞馬遜讀者4.8顆星感動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歐文•亞隆在本書中,以獨樹一格的敘述風格,探討「人之終有一死」這個普世議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命中最艱鉅的挑戰:克服死亡恐懼――就算有最堅固的防衛,我們也無法徹底壓制心底的死亡焦慮,它永遠在那裡,蟄伏在內心某個隱密的深谷裡。
「母親離世」是每個人都將經歷的課題,你準備好面對這件事了嗎?
我還來不及對母親的付出做出任何回報,她也不曾對此有過任何要求,便已離我遠去。
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及人與人的相處模式,其衝擊不僅影響整個社會,甚至連與家人永別、照顧患病家人的情境也產生劇變。無法在摯愛的家人臨終時陪在身邊,連說上幾句話都不被允許,只能沉默無語地與家人道別,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都因為無處宣洩的悲傷及鬱悶的心情持續累積,背負著失落及罪惡感。身為擁有相同經歷的其中一人,訴說自己的遭遇並讓其他人知道,在如此嚴峻的大環境下,有些事物依舊不會改變,我認為是有意義的。
──「我很高興自己是妳的兒子。」
母親從不曾對我加諸束縛。即便與她自己的想法有衝突,她還是會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她已經下定決心,不要遮蔽、阻礙我的眼界、我的人生了吧。也因此,無論多麼難過、多麼違背自己的心意,她仍然一次都不曾責備過我。她給了我們做孩子的自己未能擁有的自由人生,讓我們絲毫不覺得受到束縛。
【本書特色】
◎暢銷書《依戀障礙》、《母親這種病》作者的第一部散文作品。追憶猝然離世的母親,首度揭露作者與母親的關係。
◎作者的母親去世於醫院禁止會客的新冠疫情期間。在至親生前的最後時光,沒能陪伴左右,甚至來不及送至親最後一程,這是在疫情時代下的我們都極有可能遭遇的情況,相信能引起許多讀者的共鳴。
◎全書從作者接到醫院的病危通知為開端,穿插作者與母親的回憶,以及母親口述的人生故事。透過作者巧妙的安排及生動描述,讀者也能逐漸拼湊出這位無名女性的面貌及波瀾起伏一生。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
1960年出生於香川縣,精神科醫師、作家。東京大學文學院哲學系中輟,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院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的同時,於京都醫療少年院、京都府立洛南醫院等處任職,2013年起擔任岡田診所院長(大阪府枚方市)。日本心理教育中心顧問。專長人格障礙、發展障礙、依戀障礙,在治療的第一線持續面對現代人的內心課題。2016年獲頒作田明賞。著有《依戀障礙》、《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生存的哲學:給想要活出自我,跨越人生苦難的人》等多本作品。另外也以小笠原慧的筆名出版小說,創作出榮獲橫溝正史賞的《DZ》、《風の音が聞こえませんか》(KADOKAWA)等作品,多為描述人類的異常性與崇高情懷孕育出的悲哀。
譯者簡介
甘為治
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碩士,目前專職從事日文翻譯工作。譯有《高敏感社交天賦》、《人氣王、冷場王的話術決勝點》、《不懂會吃虧 漫畫圖解外貌心理學》等書,持續在翻譯之路上耕耘。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