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所愛的人,對錯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氣時記不記得他是你愛的人。
別爭執,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何針鋒相對,
卻會記得吵架留下的傷。
別生氣,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什麼憤怒,
卻會記得發怒時的感受。
你會記得那個傷了你的人,
會記得發脾氣的場所,
還有你當時疲累的身心。
當一行禪師還是個小沙彌,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他如何修習佛法?佛法又是如何在他心中萌芽? 讓我們跟著禪師一起重回慈孝寺,領略生活的處處禪意,讓自己反璞歸真。
十九世紀以實修而達到最究竟了悟的偉大行者 一百多篇故事,帶你一窺兩百年前巴楚仁波切智慧謙和、堅忍不屈、促狹淘氣、慈悲憐憫的各種真實面貌。
愈接近脫離輪迴的人,其實會愈豐盛。 因為自心淨土的真義, 是有能力創意無窮地 將五濁惡世,轉變成自己人生的遍地寶藏, 所以毫無怖畏、亦再無眷戀。 每個時代都需要以當代的語言, 去還原覺醒的真諦,而本書就是 還原佛法本意的佛法。
如何在這個當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本書引你豁然明白,找到人生力量、掃除一切恐懼 繼《地藏經》之後,作者再次透過通靈訊息,重新詮釋佛法中最人盡皆知,也被視為高深究竟的經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透過自己來觀察自己,這是最好的,這樣你才能真的建立自信。 「修心」是有「我」但能將「我」縮小、把「他」放大的修行法門,其教法、口訣眾多,本書主頌文為恰卡瓦大師所著,他將噶當派所有修心的要法整理成七個要點,方便學習、容易記憶與背誦。而對於「修心七要」的論釋,則是依據蔣貢康楚...
因為生病,我們學會如何健康活著 看一身技藝的叛逆醫師,如何向候診室裡的佛陀,請益生命的奧秘—— 優秀的婦產科醫師保羅.布倫納用針灸治癒了一批賽馬,讓他在醫學界中「怪咖」的名聲不脛而走。他想探究人為什麼會生病?又為什麼會痊癒?於是拋棄了白袍加深的光環,走上這條療癒的終極之路⋯...
佛經就是宇宙生命科學 佛經描述的就是多元宇宙的萬象 近年的科學新發現,尤其是在物理學跟天文學方面,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意識影響物質等主題,一連串的理論都讓科學界發現,整個宇宙的自然規律跟2580年前佛陀所講的沒有任何衝突,反而非常吻合。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承認,...
剛開始禪修的時候,覺知就像是朵小小的、微弱火焰。如果不斷地添加木柴,它將會成長得越來越強。把每一個生起的念頭、任何一個生起的煩惱都善加運用,就像為覺知的火焰添加薪火。
在蓮師預言中「鐵鳥在天空飛,鐵馬在地上跑」的年代, 他將藏傳佛法傳入西方, 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上師之一, 與他相遇,從此改變人生 我永遠和你在一起。 你們每一個,生生世世都在我的心裡。 ——第16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一路「好走」,是生命必修課。 但臨終和死後的世界又是什麼? 臨終該做什麼準備?如何打一張通往淨土的車票? 且聽本書30則還陽實證經驗, 和東杜法王珍貴的藏傳臨終暨中陰智慧, 幫助我們好好走,好好回來。 這是一本集臨終、還陽經驗、佛教教理、藏傳儀軌實修於一身的自助助人手冊。此生無法...
本書彙輯阿德仁波切一生的非凡故事及其開示教法,時間著重在橫跨1999到2006年間,呈現出他所傳授的教法不僅甚深,且不凡方式中的一小部分。他所給予的教導,不但精確、細節豐富,而且簡單直接;此一風格也反應了他對佛法的體驗、了悟及慈悲的深度。 全書共計17章,分成第一部「自由」與第二部「束...
修行傳家寶 第三世大寶法王這個祈願文,就是噶舉自宗道次第, 是黃金珠鬘傳承的壓卷之作, 大手印道的見、修、行、果,完整包含其中, 對相信自心本性力量的修行人,這是傳家寶。
他們曾是世界上最孤隱的人 他們是康藏最吸引人的特色 他們是持戒精嚴、終身閉關修持的比丘瑜伽士 現在,你可以透過第一手記實 在樸實謙和卻修持高深的瑜伽長老 與爽朗賴皮的小喇嘛的日常生活間 或會心一笑,或嘖嘖稱奇 一窺瑜伽士不可思議的證量與成就
當我們活在當下,就是一個奇蹟。越南的寺廟都有一口大鐘,而一行禪師在法國所建立的梅村,也會定時敲起鐘聲。當鐘聲響起,就是大家停止手邊工作與思考,並專注於呼吸,讓身體回到自己的家的時候。回到當下可以體會到此刻的安詳,並讓內在感到平靜。這也是禪師一生所奉行的「將正念融入至日常生活」。
某天,
母親成了比丘尼。
住持和我有兩段因緣,
第一是我出生時,以母女的因緣相會;
第二是我決定出家後,以師徒的因緣再聚。
要是我們有第三段緣分,
下輩子請讓我們以美好的因緣再會……
願來世換我成為母親的母親。
作者禪明法師和她的母親都出家成了比丘尼,
曾經是母女的兩人在僧侶的師徒關係中再次相遇,透過修行治癒彼此傷口。
即使已非母女關係,但仍像其他母女一樣會發生爭執,
卻又因為懷抱著對對方的愛而學會停止埋怨。
全書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搭配溫暖可愛的插圖,
將僧侶畫成貓的模樣,在故事發生的場所――大澤光寺裡,
除了主角以外,還有幾位性格不同的師父、義工一起生活,
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他們之間有趣的日常互動,讓看似安靜的廟宇充滿歡笑和感恩。
既是僧侶、又有女兒身分的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來自住持母親無私的愛,
雖然嘴上總是發牢騷,內心卻暗自發誓,
希望來世能投生為母親的母親,換她來回報,用母親無私的愛來愛住持。
這本書以比丘尼的故事開始,
以世界上所有母親和女兒的故事結束,會引起所有有母親的人的共鳴。
作者簡介
禪明法師선명
早期聽從恩師的指點前往中國求學,自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畢業,學習有益眾生的一技之長。法師小時候的願望是過沒有痛苦的人生,後來才明白自己辛苦追尋的,其實是不存在的人生。母親出家後,便毫不遲疑地跟隨母親剃度為尼。目前常駐在慶尚北道金泉市大澤光寺,與母親(同時也是大澤光寺的住持)一同持修。
法師像孩子般天真,雖然出家十多年,仍覺得叢林生活單調。法師感情豐沛,要是喜歡的信徒來寺裡,就歡喜地準備東西送給他,因此法師稱自己是個「欠修行的比丘尼」。
一般出家人很少談出家前的往事,但法師卻在書中寫出了日常生活、母女之情,還有曾經受過的傷,她認為失敗、挫折、痛苦這些感受都是一樣的,都是每個人的人生過程,不論在寺院裡或寺院外的人都在做人生的修行,藉由持續地修行,總有一天能修正自己的缺點和不成熟,從而得到成長。
譯者簡介
袁育媗
政治大學廣告系、韓文系雙學士畢業。
對語言與文字情有獨鍾,最享受閱讀與思考時大腦革新的喜悅。
目前在韓國當行銷人,譯作有《我的疾病代碼是F》、《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等書。
Facebook臉書粉絲團「旅讀譯生活」:www.facebook.com/lizgoodlife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