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受苦、患難之中,信徒仍然可以發出讚美的歌聲。這是詩篇的中心,也是本書作者一再強調的主題。全書分為二部:第一部為介紹詩歌文學特徵,舊約詩篇寫作、搜集、編輯的過程屬背景資料,也是真正了解詩篇的基礎。第二部作者選出七篇詩篇,詳盡但深入淺出的帶領讀者踏入以色列人文學中,這一塊幽美的領域。
教會是甚麼?教會怎樣才配稱為基督的教會?我們的教會,是否已經不曉得自己所信的是甚麼? 本書提醒當代教會,信仰強調實踐,而一切的實踐終不可能離開生命的改變、更新與轉化。教會的內與外、聚與散,都有同一目的,就是見證上帝的國度。當教會教導和實踐某種生活方式的時候,便正好把教會那種與社會不同的另類群體的...
來吧,讓我們一同加入聖靈的團契中 受聖靈洗的灌溉,在教會土壤茁壯! --- 教會論和聖靈論是「應用性」或「實用性」很強的兩項教義。 信徒既在基督裡與神和好,都領受了聖靈所施行的救恩,並加入信徒群體(即教會)當中, 更清晰、明確的教會論、聖靈論當有助信徒, 使信仰生命更加有根有基,豐富多采。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神命定要在新的世界裡,賜給我們新的身體, 兩者都會因著神的榮耀,完全改變過來。 作者斯托得牧師認為:羅馬書是新約聖經中對於福音論述得最完整、最清楚、最壯麗的一卷書。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談及多個現代人關心的議題,如:「神的忿怒」和「挽回祭」的正確概念;聖潔生活的基本方法;「律法」和「聖靈」在基督門徒中...
在文學家托爾金的故事〈尼格爾的葉子〉中,描述了一個一生都在畫樹的人。因為他太想要把眼中所見的葉子畫出來,以至來不及畫好整棵樹便去世了。後來他到了來世,意外地遇見了一棵無比美麗的樹,就像是一份早已預備好的禮物等待著他,他實在太驚訝、太感激了!其實這棵樹早已賜給了我們,那就是耶穌的福音。司傑恩在本書中要...
★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先知、牧師們的牧師」,陶恕一生巔峰之作 ★與魯益士《返璞歸真》、華理克《標竿人生》齊名 對神的理解,影響我們的生命、性格及命運, 生命中的重要問題,都是因為不認識神!
生活即信仰,工作即宣教 個人工作的「職份」和國度使命的「位份」如何結合? 教會未來的發展如何從「牆內到牆外」「有牆到無牆」? 本書從16位信心偉人的「關鍵時刻」的工作扭轉力, 到「定義時刻」的生命扭轉力, 凸顯出 神和他們的盟約裡,不同凡響的新局面。 本書16個案例解析,是職場宣教的最佳典範。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是要開創神的新創造及嶄新的為人方式。 祂將古代猶太教和異教追求「正確行為」的真實洞見, 置於新的根基上; 並啟動重塑人類的企畫: 讓人的心靈得以被潔淨、軟化, 並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得著改變, 開始學習新發現的神國語言及行為。 神國就這樣進入這個世界, 賦予人們連亞里斯多德...
儘管前途看來一片灰暗, 上帝依舊要引導祂的子民,開創出新的未來! 沒有人會否認,我們的世界正面對許多艱鉅的問題:因為科技發達,機械開始取代人類,人的價值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因為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權威問題遭到嚴峻的質疑和挑戰;儘管活在富裕時代,人的自由卻被各種物質和娛樂給綁架;資訊氾濫,怎樣在當...
聖經羅馬書八章6節說到:「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但我們凡夫俗子都活在肉體之內,如何能懂得體貼聖靈呢?感謝上帝,接著在第9節中有力地宣告說:「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這是基督徒得勝生活的保證:不是屬靈偉人比凡夫俗子多了些什麼優秀的品質。沒有!我...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物,內容引人入勝,寓意豐富,但本書是第一本這樣的嘗試。身為《基督教論壇報》靈修版專欄作者、《海外宣教雜誌》聖經專欄作者的劉幸枝牧師,學養豐富、文筆生動,細心查考聖經,將散見各書卷的記載串連起來,呈現三十個獨特多元的聖經中的家庭故事,提供反省與啟發,是小組查經、團契聚會或家庭小組...
本書屬於「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在登山寶訓中,可以看見耶穌對於當時代的宗教文化毫不留情的真心話,指出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中,內含著的偽善和冷血。但同時,也可以看見,耶穌所指向的神的國度和國度子民的生活樣貌,內含著神對世人的憐憫與豐厚的賜予。登山寶訓不是「基督徒身分資格考」的測驗清單,而是一張...
默觀的心,不是告訴我們要看甚麼,而是教導我們怎樣看眼前的事物。 本書蒐集了一系列簡短且發人深省的反思與操練。它邀請我們培養一種恩賜:在一切非凡的平凡物事中,察覺箇中耀眼的美。作者善於將默觀所得、神學思考、牧養關懷巧妙結合,造出一個心靈空間,讓人獲得一種眼光。這種眼光遠遠超越「觀看」的層次,因為它也...
在本書中,盧雲細意闡述「歸家」這一主題。他認為心是存有的中軸。上帝以我們的心為家,因此歸家,即歸心,將我們的心歸向基督,與上帝同在,從而忠誠地跟從基督。具體而言,跟從耶穌意味著「愛他人,包括仇敵」、「背負十架,面對苦難」,如此行,我們就踏上了歸家的旅程。雖然恐懼與創傷會攔阻我們聆聽/回應耶穌的呼召,...
每個人都渴求生活美滿,體驗相愛與歸屬,與家人朋友結連,對世人有獨特的貢獻──然而怎麼做到?怎麼做才能滿足我們最深的渴求?簡言之,人應該怎樣生活,才能體現一個蒙愛者的生命?本書向我們提供一個解答上述疑問的靈修進路,一個關乎生活的靈修進路,一個可以轉化生命的靈修進路。
我們都有關顧他人或被關顧的經驗。也許你是專業關顧者,或邊做邊學的業餘關顧者,自顧或非自願地照料傷殘或年老的親屬或家人。我們的生活已經很忙碌,擔子沉重,更要面對隨著關顧而來的備受忽視、輕蔑,並陷入孤單、怨懟、內疚、羞愧之中。如此,我們該如何應對?
重尋第四、第五世紀沙漠教父對獨處、靜默與禱告的核心觀念,獻給每個屬神兒女的當代經典。 藉著獨處、靜默與不住地禱告,沙漠教父為我們展示了一條路。這些操練將教導我們如何站立得穩、如何訴說救贖的語言,讓每一個帶著福音使命的服事者,以希望、勇氣和信心面向新世代的考驗。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苦痛?大多數人有個誤會,以為在患難中惟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解除箇中苦痛。我們都千方百計地逃離苦痛!但當我們學會經歷患難,而不是避開患難,就能以另一種態度迎見患難。 本書告訴你五個舞步,讓你的生命植根於上帝。這些舞步不能消除你的苦痛,也不意味你可以期望不再經歷死蔭幽谷。不過,這些上帝...
想知道如何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分享基督教信仰? THE FOUR 用四個常見符號來溝通傳達福音信息,這個創意來自瑞士學園傳道會,漸漸擴及世界各地。 THE FOUR 挑戰你將傳福音當作自己的生活態度,在生活中自然、創意地與人分享福音信息。
事奉中,到底誰是主角?是我們,還是上帝? 我們今天的事奉如此艱難,是否正因為事奉者也抱著「任意而行」的心態行事? 士師記時代是一個眾人都「任意而行」的時代,以色列民經常掉進高山與幽谷、拯救與沉淪的惡性循環之中,可從中我們又看到上帝的作為,怎樣透過充滿人性軟弱的子民及領袖而彰顯出來。 回到今天的...
《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25週年典藏套書 (全五冊:物理篇、化學篇、數學篇、生物篇、醫學篇) 全系列銷售突破80,000冊 分科改版 × 豐富內容 × 隆重推出 增進科學素養,迎戰108課綱 *本書將於5/26正式上架,屆時已預購之讀者可直接於進入書櫃,同步後即可開書閱讀。
為什麼隔離需要「十四天」? 為什麼「戴口罩」是防疫必須的一種公民行動? 為什麼需要成立「國家防疫指揮中心」及「疫情公告」? 人人都該知道的公衛與防疫知識 聖經揭示的傳染病防治與生命教育內涵 新冠疫情期間,河馬教授張文亮FB發燒文36篇完整收錄!
舊約所記載的古代以色列藉敬拜與上帝互動,維護與更新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盟約。他們在敬拜中採取示意行動(gesture),諸如節期的慶祝與獻祭,來表明與上帝的關係。他們也採用上帝的言語(utterance),諸如傳達上帝的誡命(講道)、指引與確據的聖言,來表達上帝的心意,並且採用人的語言,譬如獻上讚美、發...
什麼是留給兒女最好的財富?不是金錢與房屋,而是對上帝的認識。本教材是提供父母教導兒女基要真理的工具,有多元使用方式︰問答法、查經法、背經法。共有十課,內容包括:什麼是聖經?、上帝是誰?、耶穌是誰?、耶穌是復活的主、聖靈是誰?、聖靈的工作、有天使嗎?、誰創造了世界和人?、人有罪嗎?、人因信而稱義。教義...
讓你馬上愛上聖經與植物 上帝至少創造一百萬種以上的植物,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種植物尚未被發現。植物的多樣顯出上帝的創意,植物的存在直指上帝創造的豐富。河馬教授張文亮老師對植物有深入的研究與熱愛,藉由與一隻小蟲對話,帶領讀者認識聖經中的植物。
Vol.65 No.4 聽.講道求生指南 關於講道, 牧者和會眾都有心照不宣的murmur: 「為什麼我每次講道,你都在打瞌睡、滑手機?」 「你可以講些更有營養的內容嗎?」 好端端的屬靈饗宴, 變成不少基督徒每週的尷尬時光。 大家都辛苦了! 就讓這期的「聽.講道」搜救隊, 搶救在講道環節中苦...
即使在受苦、患難之中,信徒仍然可以發出讚美的歌聲。這是詩篇的中心,也是本書作者一再強調的主題。全書分為二部:第一部為介紹詩歌文學特徵,舊約詩篇寫作、搜集、編輯的過程屬背景資料,也是真正了解詩篇的基礎。第二部作者選出七篇詩篇,詳盡但深入淺出的帶領讀者踏入以色列人文學中,這一塊幽美的領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