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11月24日,烏魯木齊一小區發生火災,最終導致10人死亡,9人受傷。悲劇發生後,當地居民在網上質疑是因為當地的封控政策導致救援緩慢。隨後,烏魯木齊民眾自發走上街頭,提出「解封」等訴求,這一抗議行動立刻擴散至全國乃至海外,南京、上海、成都、北京等城市及多所高校均爆發了抗議行動。有人將這場抗議稱為「白紙革命」,因抗議者手持白紙,藉以諷刺中國的審查制度。這也是中國十分罕見的抗議行動。
端傳媒整理11篇文章,為讀者還原各個抗議現場都發生了什麼,不同地方的抗議者有著怎樣相似或不同的訴求?同時與你分析,這場石破天驚的抗議為何能夠在此時發生?
◎ 章節介紹
爆發
從負到零的中國抗議:如果轉折點沒有來,是因為現在才是開始
拒絕防疫政策,火災後的烏魯木齊及多地民衆上街抗議封控
中國多地民眾悼念及抗議活動時間線
新疆大火頭七,抗議氣氛轉平淡,民間信息不明確,政府開始施壓
現場:
烏魯木齊中路一夜一日,燎原的火花被點燃
北京亮馬河:此刻,我們在這裏就是意義
在香港聲援大陸封控抗議,政治風險更大了,但他們仍然願意站出來
要喊甚麼口號?訴求是誰的訴求?從阿姆斯特丹到台北,海外聲援者的困惑
成都抗議現場:2.7公里遊行與抓捕後的信息黑洞
一個北京社區的反封控記錄:「我們是自由的,快走出來吧」
當白紙穿透中國大學高牆:站出來,看到了集體行動的可能
在逐漸噤聲的人民共和國,仍有一群知識分子不願沉默 他們非官方、無編制、在人民之間——自豪為「民間」 ★中文版獨家收錄〈對話魏簡〉、〈對話賈樟柯〉★
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 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 城市,被封鎖了。人的聲音,不見了。 ★ 微博首發191萬閱讀次,轉發近5千次,7百餘則留言,1萬多人按讚。 ★ 英國《BBC新聞》精選轉載。 ★ 美國《紐約客》雜誌、《每日星報》、法國《法新社》、韓國《首爾報社》、阿根廷《號角報》報導。 ...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台灣媒體《報導者》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第一手紀實 烈火黑潮背後,是回歸22年的情結積累,反修例的6個月催化了反中的心結。歷經四任特首,中國治理方式全然改變,共產黨透過第二支線以中聯辦治港;在香港的菁英階層分化為民主派和親中派;港警在此次運動中更看出不再只聽令於港府。香港全城演變為支持建制派的藍...
◎ 內容簡介 2019年6月9日,香港百萬市民白衣為記,走上街頭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民間迸發的群眾力量,透過網路論壇去中心化號召,雨傘運動時備受質疑的「勇武派」示威者,四年後成了抗議主流,作為學術殿堂的大學書院和遠離塵世的教會牧師,皆成為參與的一員。一場反修例運動,如何凝聚如此巨大的力量? 區...
【電子書獨家收錄】 ★ 《受苦與反抗》香港版被下架,輾轉來台出版電子書序。 當我們傾盡全力仍無法撼動體制, 剩下能做的是共同受苦。 這是一本香港人寫給香港、為香港而寫,但在香港再難以容身的書。 這是一個公民、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對政府,對所有人的疾呼。 人們必須經歷苦痛,才能深切體會到專制的邪...
「誰」有權述說香港的歷史?「誰」能夠決定香港的未來? 港英政府?中共政權?還是每位「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人們? 讓中國懼怕的事物,就是記憶的力量, 我們必須想辦法不斷記得, 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城市所發生的一切……
隨著“新疆棉事件“的迅速發酵,近年來一直爭議不斷的新疆人權問題再次回歸了國内外輿論的視野。本書收錄了18篇端傳媒近年來聚焦新疆的報導與分析:新疆問題從何而來?為何經濟發展未能解決新疆困境?新疆問題與國際政治局面如何牽扯,而當地的居民,又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年復一年,歐洲邊境湧入大量難民與移民潮,歐洲各國政府卻將之塑造為犯罪與社會動盪的待罪羊;在政治考量下,難民與移民成為權力博弈的棋子;粉飾太平的數據表面下,是一個個團聚無望的家庭、一個個囚於收容所的年輕生命、一個個悲傷而真實的人生故事…… 作者白曉紅走訪歐洲邊境,深造難民與移民收容所,與難民和移...
《大腳印兒》與當下中國的秘密挨得很近,甚至已經是一次侵入。 (李海鵬評語) 這是一本在中國和境外都沒有機會出版的紀實作品,因為它只信奉歷史記述的理性視角,沒打算討好任何一邊的價值趣味。書裡呈現的是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2008年的倉皇世事,專注於內裡的細節與邏輯——就如同他引領...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