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獨家收錄】
★ 《受苦與反抗》香港版被下架,輾轉來台出版電子書序。
當我們傾盡全力仍無法撼動體制,
剩下能做的是共同受苦。
這是一本香港人寫給香港、為香港而寫,但在香港再難以容身的書。
這是一個公民、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對政府,對所有人的疾呼。
人們必須經歷苦痛,才能深切體會到專制的邪惡、自由的可貴。
「這代人已看穿了誰是真正破壞法治的人,他們明白到盲目的守法是對暴政的沉默。」──〈9月8日 白老鼠的守法精神〉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2021唐鳳增【福】春聯,開放下載! 已購書讀者請直接下載附件zip檔~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 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誰」有權述說香港的歷史?「誰」能夠決定香港的未來? 港英政府?中共政權?還是每位「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人們? 讓中國懼怕的事物,就是記憶的力量, 我們必須想辦法不斷記得, 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城市所發生的一切……
★台灣媒體《報導者》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第一手紀實 烈火黑潮背後,是回歸22年的情結積累,反修例的6個月催化了反中的心結。歷經四任特首,中國治理方式全然改變,共產黨透過第二支線以中聯辦治港;在香港的菁英階層分化為民主派和親中派;港警在此次運動中更看出不再只聽令於港府。香港全城演變為支持建制派的藍...
《反抗的共同體》詳述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的源起、過程與影響,擴及中共政權的因應、國際之間的角力(包括台灣),最終試圖逼近反抗運動如何形塑這一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進而長出一個命運共同體。
當我們傾盡全力仍無法撼動體制,
剩下能做的是共同受苦。
這是一本香港人寫給香港、為香港而寫,但在香港再難以容身的書。
這是一個公民、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對政府,對所有人的疾呼。
人們必須經歷苦痛,才能深切體會到專制的邪惡、自由的可貴。
「這代人已看穿了誰是真正破壞法治的人,他們明白到盲目的守法是對暴政的沉默。」──〈9月8日 白老鼠的守法精神〉
若要準確評價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就不能忽視香港的經歷、傷痛與掙扎。
2014年至今,香港歷經雨傘革命、爭取真普選、反送中運動,公民投入社會運動、政治,持續而綿長地爭取權利。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民眾與政府的拉扯,也看到了強勢輾壓民眾的強權面貌。
▍極端處境的考驗?
當公民之力無法阻止政府走向極端,個人能表態、執行的場域便往內縮限,來到身體與精神的不合作,彰顯的是大環境的絕望,也是考驗人追求道德、公平與正義的極端處境。沒人想走上街頭,人人都想作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但試問:
誰能在暴政下安眠?
▍在獄中,與劇變的時代同在
《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是社會學者陳健民在入獄服刑期間寫下的手記。他被香港政府認定為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的其中一位領導人,於2019年4月24日被判入監服刑16個月。在反送中運動最熾烈的時候,他在獄中以一篇又一篇的書簡,道盡對時代的思索、憂慮,以及眼見香港社會走向極端的痛苦。
▍坐牢作為一種反抗
入獄是對身心的折磨,陳健民認為這是爭取民主必須付出的代價,而作為一個公民抗命的倡議者,應當親身體驗。他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現行政策、政府的抵抗,以自己的身體「受苦」,也以自由的心靈作為對抗強權的憑依、力量,讓抵抗化為一種「日常」。
各界推薦
江明修(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特聘教授):
讀《獄中書簡》讓我潸然淚下,除感傷香港的沉淪,亦讚嘆讀書人的錚錚風骨,更寄望所有愛好自由、民主與和平的人們,共同來關愛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斗室關押不了自由的靈魂。辭去教職、被打入大牢,無疑是人生最陰暗的低點。陳健民教授卻挺住了內外的煎熬,體現了「安住當下」的抗爭哲學,留下了這本見證香港苦痛、反思過往與未來的獄中書簡。透過行動者與受壓迫者的第一手紀錄,我們看到的不是憤懟與孤恨,更可以看到受苦的高貴。這本書確實印證了昆德拉所說的,「這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當監獄成為豐富心靈的場所,來自暴政的處罰乃成為賜福。
獄中日記永遠是一項抵抗,非常個人性的抵抗。
陳宜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研究員):
陳健民說,雖然他曾參與建設的中國大陸公民社會「已是搖搖欲墜」,在香港爭取的民主普選「更是遙遙無期」,但年輕人仍不該輕言絕望。他因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而遭判刑入獄,只不過,苛政摧毀不了他的意志和信念。這本《獄中書簡》也許是黑暗將至的一個歷史見證,但更是一場如何在亂世中守護正直、勇氣和希望的精神試煉,很難不讓人動容。
作者簡介
作者:陳健民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後赴耶魯大學攻讀社會學、中國研究,師承胡安.林茲(Juan Linz)、戴慧思(Deborah S. Davis)。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主任。積極參與公民運動,2014年因佔領中環事件而被指稱為雨傘運動領導人,並被判刑16個月,後因在獄中行為良好,於2020年3月14日獲釋。2021年9月應邀來臺,任政治大學社會系客座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