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到四十歲,十年的時光微塵,在流洩的光束中若隱忽現。馮平的書寫中,充滿了感情與思緒的流動:尋找安身立命的念想是有的,實踐他鄉生活的自我慾望是有的,難抑對故國故人的重覆追憶更是有的。走到遠方,才知心有多麼地靠近。寫作是不斷的追尋,然而在無垠無邊的行走中,他不禁嘆問,是否還要再流動?他將往哪裡去?
《我的肩上是風》集馮平十年書寫的光影,寫作時間拉得很長,風格竟能保持一貫,或許是因為他的生活就是如此,靜靜的,他的性格亦如。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這些東西,不是我此行的目的── 我是來活一場的。 那一張張美麗的臉,才是最好看的風景。 走過熱情的中南美和壯闊的中國,最「三毛」的旅行。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范俊奇的《鏤空與浮雕》系列,領我們看風流名人溫柔款待自己的每一個停頓與拐彎。 再度集結三十位不同年代的藝文界名人,觥籌交錯,人影交疊,讓他們在彼此的生命擦肩而過,像是開設一場虛擬的派對。在時間與空間的錯位上,記敘他們虛虛實實的人世構圖。無論破敗或風光,絢爛或荒涼,范俊奇筆下的人物群像,皆組成一...
沉默、寡言、難以了解…… 為何「我們的」父親都那麼像? 作家蔡詩萍最新溫情家庭書寫 台灣移民史的小注腳大連結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父親群像」! 一位湖北女婿、一位客家女兒, 在台灣這座亞熱帶島嶼, 共譜的跨族群時代愛情故事、開闢家族生命新頁 ...
我一直知道「母親」的意思, 而不明白「母親」的意義。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 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睽違八年,散文家田威寧,再度直面傷痛的家族書寫! 貧窮與孤獨是童年的底色,她用一輩子熬燒成藝術的冰裂紋。 ★ 電子書獨家加值 ★ 田威寧老師親自獻聲,朗讀〈眼...
向所有母親致敬的書! 蔣勳:食物的記憶是母親給我的,應該感謝的功課。 向那個戰亂過後,所有從廢墟裡整理起鍋碗瓢盆的母親致敬。 因為她們,我們敬重生命,知道在庶民百姓平安過日常生活的面前謙卑致意。
日子因一場疫病慢了。 日子慢了,是客觀事實,還是主觀感受呢? 唯有慢下來,我才明白我有多愛這個世界。 蔡詩萍最新溫柔力作 疫病年代對日常最溫暖的回望 重新凝視生命中最不可取代的愛 當時間癱瘓以後,我們還能一如既往的以為,日子可以正常過下去嗎? 我們把上班當成日常,把...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 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 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我們今晚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老派的。 苦踟躕,甜懊惱。《我是許涼涼...
茅盾文學獎得主第一本繁體散文集在台精緻上市! ✽本書榮獲2016年「花地文學榜」散文金獎。 以28篇文字構築出繁花似錦的景觀和意象:來來往往的人與場景、老上海原汁原味的市井日常、男女小青年遠赴東北農場的多樣衝擊、對器物與手工不厭其詳地描述,考證……在緩慢細緻的白描濃彩中呈現一部細節生活史...
一本獻給獻給母親與做小姐時的她的勇氣之書,勇敢承接對母親的不了解。繼與家庭斷裂切割的《我的蟻人父親》、重建關係的《普通的戀愛》後,謝凱特在寫作中重返、重巡,一遍一遍探勘自母親繼承而來的長相、口味、血液裡的墨水。解構愛與被愛的各種面向,收攏以愛為名的難言之隱。
我知道病是怎麼來的 ——隱匿的疾病書寫 掏心掏肺、毫無保留地揭露與癌共存的時日, 從發病、到復發過程,一路追抵命運的緣由。 寫給曾經或正受困病身的朋友們, 盼你也能藉由書中有笑有淚的文字, 看見屬於自己的一抹微光。
詩人宋尚緯,因為身體長年受到疾病和不適的侵擾,長期就醫,希望讓自己更好。本書收錄2016至2021年尚緯求醫的227篇紀錄,搭配47張全彩可愛插圖。在書中,詩人用敏銳直白的語言,記錄下身體的不適,與醫者的對話,努力遵從醫師指示過生活的過程。
一本以菜餚背後的故事,構成一部絕無僅有的上世紀台灣生活史。 一個出生於府城望族的女兒 遠渡重洋到日本 在異國土地上,以文字書寫紀錄
我的肩上是風,風上是閃爍的星群;
多少靈魂的景色,在路上,在天涯。
《聯合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台北文學獎、
林榮三文學獎、新北巿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多項大獎得主,十年凝鍊,生涯首部散文創作集。
作家 宇文正、黃麗群
靜靜推薦
一種時光漂泊,私人的氛圍;在他方靜靜地生活。
冷靜面對世界,聽風在歌唱;在文字裡不顧一切。
三十到四十歲,十年的時光微塵,在流洩的光束中若隱忽現。馮平的書寫中,充滿了感情與思緒的流動:尋找安身立命的念想是有的,實踐他鄉生活的自我慾望是有的,難抑對故國故人的重覆追憶更是有的。走到遠方,才知心有多麼地靠近。寫作是不斷的追尋,然而在無垠無邊的行走中,他不禁嘆問,是否還要再流動?他將往哪裡去?
《我的肩上是風》集馮平十年書寫的光影,寫作時間拉得很長,風格竟能保持一貫,或許是因為他的生活就是如此,靜靜的,他的性格亦如。
卷一「那書那城那些人」,寫的是安靜的行旅與生活。不需要地圖的人,行旅於大地,走過許多異國的城市;卷二「給吉米的信」,輕快寫在生命中來來去去的每一隻貓;從卷三到卷四,整個時間、情感的軸子,從遙遠的異國安靜的生活,拉回到馮平從小生長的根,勾勒整個成長背景,他的家族故事。卷三「那圖那島那些人」描寫親暱的阿嬤與霸道的伯母,纏繞糾葛的親族歷史,悲歡離合;卷四〈憂患之光〉集中寫母親的事,篤信基督的馮平與虔誠佛教的母親,雖走上相異的路途,於前面要走的路,竟是一樣的生於憂患,離不開煩惱苦難;第五卷〈在沉默之後〉寫他與父親的疏離,並反覆重建他離世時的場景,父親的死亡倒帶在回憶中,那是他未能知曉的遺憾。
馮平的筆調細膩而纖柔,他的眼睛是貓一樣敏感,他像冬天下雪過後的清晨日出,冷,卻有嶄新的希望。安安靜靜,如霧,有時輕有時重。
名人推薦:靜靜生活裡有靜靜的言語──
「馮平寫自己的生活,下筆淡,寫親人,用筆濃一些,卻還是極節制。毫不張揚的筆觸裡,讓人讀出笑中帶淚的悲憫。讀馮平的散文,像看雪花安靜飄落,化進泥土,融進草地。」──宇文正(作家)
「寫作者有了哀矜,從此低眉:不以傷疤為本錢。這需要很大的謙卑與克制,我看起來,這比再好的文字,都更莊嚴,也更貴重。」──黃麗群(作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