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心理醫師陪你跟自己和解的成長課

9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1/0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5.8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087855
  • eISBN: 9786267087848
  • 字數: 89,251
紙本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售價:NT$ 26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沒有完美的童年,一樣能擁抱美好的人生─────
傷口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等待被理解的原因
內在小孩6種需求X 6種情緒釋放X 5種自我價值重建X3種整合
這是屬於曾經受過傷的你我,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成長課,
讓傷口成為座標,為自己啟程,活出強大、自信、內在安穩的自己。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80

    心理諮商創舉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完美結合心理學的經典之作 授權10個語言版本,自1997年起長銷20多年 ──────── 只要我們的情緒真正獲得理解,就能有成長的機會 ────────

  • 電子書: NT$ 280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2年療癒大作。 有一種痛,我們難以述說──羞辱創傷。 而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 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 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 電子書: NT$ 259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 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

  • 電子書: NT$ 259

    親子、夫妻、婆媳、師生、團隊,該如何「好好說話」? 賴佩霞沉潛多年最新作品 名人藝人熱推!

  • 電子書: NT$ 252

    {我應該躺平,還是積極產出?} 時間永遠不夠用/工作永遠做不完/夢想永遠達不到? ──人生就是一場時間管理。 【朱家安 導讀】 ★亞馬遜網站編輯選書★

  • 電子書: NT$ 252

    總有些問題讓我們反覆受挫,卻不明白原因。 一本將薩提爾理論應用在自我探索、發掘自身盲點的專書, 練習覺察,找出深埋的情緒、期待、價值盲點, 打破心理慣性,才是解決反覆困擾、達成心理期望的捷徑。

  • 電子書: NT$ 210

    ‧全球暢銷書《高敏感是種天賦》作者傾力新作 ‧論述簡潔,案例豐富,並提供15種內疚清理工具和練習 ‧周志建、許皓宜、蘇益賢等多位專業心理師聯合推薦

  • 電子書: NT$ 322

    ★心理學基模療法(Schema Therapy)暢銷經典 ★長銷超過20年、全球超過40萬讀者受惠,自我療癒,找回更好的人生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的環境, 而是不斷重複相同模式,讓自己卡住的人生困境。 別人傷害我們一時,我們不應該傷害自己一輩子。 情緒傷痕綁架了思考與行為,讓我們陷落困境而不...

  • 電子書: NT$ 294

    ★ 首本以華人視角探討IFS的心理學專書 ★風行歐美的革命性心理療法! 「我們都有缺陷,也都值得被愛; 我們都會犯錯,同時也在成長。」—留佩萱

  • 電子書: NT$ 266

    ★你現在的卑微和討好,都是過去不斷迎合他人造就的苦果! ★不討好也能過得好,重新找回關係自主權。 ★自我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慧,帶你走出討好的心理迷宮!

  • 電子書: NT$ 266

    跟著學習之神,依循「超速學習」九大法則, 在短時間內學會任何你想學的,就算再難的技能,也不是難事!

  • 電子書: NT$ 252

    ★超過315萬人次觀看TEDx演講《正念的力量》 ★數十位歐美醫師、心理學家、醫學院教授聯名推薦 ★亞馬遜超過700位讀者5顆星好評    大腦有自我改造的巨大威力,練習什麼,就增強什麼 整合東西方最有效正念練習,強化與改寫大腦迴路 建立內在韌性,更快樂健康!

  • 電子書: NT$ 266

    「我都是為你好」是最完美的控制。 你的存在價值不需要靠成全別人來證明! 自我療癒專家蘇絢慧暖心力作,陪你過好每一天

  • 特價 電子書: NT$ 179

    人類生命的「任務」,便是「圓滿關係」與「學習愛」。 ★台灣版「與神對話」睽違四年「破繭而出」 「老神」直白分享「創造生命奇蹟」心法 正如作者所說:「我這人沒有傲人的學歷或什麼大學問,就只有一點努力活出生命經歷的勇氣。靠著這丁點莽撞愚魯的勇氣,讓我在生命過程中,透過各式各樣的行為去探索與瞭解自己,...

  • 電子書: NT$ 374

    一位用心的母親,為兒子的叛逆苦惱不已。 一個初出社會的上班族,總感覺被同事排擠霸凌。 當他們有機會轉向內心,透過各種方式了解自己、疏通心結。 突然,孩子的老師來電:「媽媽,你們家最近做了什麼?孩子進步好多!」 突然,主管和同事會揪他吃飯,很多事情開始算他一份。 古老的名言:「反求諸己」,原...

  • 特價 電子書: NT$ 157

    當你從夢裡面醒來,夢裡面的時間就統統不算數了…… ☆全球頂尖科學家都在研究的:心電感應、天眼通、他心通、虹光身、量子力學、平行宇宙、時間、空間、重力的真相……大解密! ★破解天機,體驗無限世界的圓滿 ★跟著心走,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 本書會讓你開啟自己的反省,而你反省了之後,就會像通靈一樣,自己就...

  • 電子書: NT$ 238

    TED最受歡迎講者,《休士頓女性雜誌》指名最具影響力女性 歐普拉、CNN、ABC、NBC、美國公共電視網、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指定專訪 布芮尼.布朗博士(Brené Brown Ph. D.)創造千萬共鳴的全球暢銷著作!

  • 特價 電子書: NT$ 306

    「一念之轉」、「探究功課」(The Work)原來與東方智慧相契! 一場東方底蘊和西方剔透的心靈共舞。 你唯一需要的,只是一顆開放的心, 一顆願意去質疑內在升起任何有壓力念頭的心, 用一張紙、一支筆,一份探究功課, 透過四個提問及反轉的過程, 讓你的心,安住在家。

  • 詳細資訊


    ─────沒有完美的童年,一樣能擁抱美好的人生─────
    傷口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等待被理解的原因
    內在小孩6種需求X 6種情緒釋放X 5種自我價值重建X3種整合
    這是屬於曾經受過傷的你我,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成長課,
    讓傷口成為座標,為自己啟程,活出強大、自信、內在安穩的自己。


    〔其實沒有不開心,但也沒有快樂的理由〕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內在小孩得不到關心、愛護與療癒時,內在小孩就成了一個有創傷的小孩;他會讓你的情緒容易失控;或在與人交際互動時常受挫,跟世界格格不入;在工作中不受重視,時常被欺負;在感情中作態,沒有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更在人生重要抉擇時刻,做出了「我不好」、「我不配」的決定。

    〔用現在的自己安慰過去的自己,最有力量〕
    小時候的我們,總期待著長大,期望成為自己喜歡的大人,但現在的我們,覺得開心嗎?還是偶爾覺得難過,覺得很受傷;又或者在夜深人靜時,覺得孤單,被世界遺棄了呢?試著回頭跟童年的自己,那個躲在角落的內在小孩說:「你很棒,因為你才有現在的我!」

    〔不要帶著創傷過日子!檢視傷口,學會包紮,等待癒合〕
    心理學家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療癒內在小孩是一趟向內療癒的旅程,作者心理醫師施琪嘉,在精神分析學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嶄新的觀點,釐清「內在小孩」的概念外,開啟更多生命的理解,從嬰兒的出生,孩童的教養,以及成年後的社會適應,每個人都可以開始找尋自己的內在小孩,展開自我對話,重新理解與定義自己的人生。


    〔在心理醫師引導下,認識、理解、療癒我們的內在小孩〕
    ▋看見內在小孩的樣貌──
    [出生的創傷]生存恐懼的恐懼大於出生的喜悅
    奧托・蘭克(Otto Rank)提出「出生創傷」的概念:孩子從胎兒到嬰兒出生,這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作者延伸解釋:每個嬰兒最初的感受未必是安全、幸福而充滿期待的,而是充滿驚恐的孩子,直至適應了世界,對於周遭環境產生信任,才會穩定,成為讓人喜歡的嬰兒。

    [不害怕寵愛孩子]建立充滿愛與安全感的上帝體驗
    正因為嬰兒出生充滿驚恐與害怕,作者反對挫折教育,要給孩子滿滿的愛,不要怕溺愛,滿足孩子「上帝」般的體驗,不要因為失衡的母親環境,造成內在小孩的創傷。

    ▋理解內在小孩的六大心理需求──
    [需要被愛]貪婪、嫉妒與占有慾
    缺乏愛的內在小孩是一個非常貪婪的「惡魔」,可能對於很多東西都有強烈的占有慾,就是以嫉妒的、有攻擊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形象出現。

    [渴望陪伴]害怕分離的孤獨感───
    孩子需要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成長。熟悉的環境包括身邊的人和事物,還有當地的文化。文化、環境也是一種陪伴。

    [缺少讚美]求誇的自卑感───
    不是父母親做錯了什麼,而是我長得不夠好,我做得不夠好。這個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認為自己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處於一個特別自卑的狀態。

    [失去玩耍的能力]成年直男的緊張感───
    直男的邏輯。他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很少考慮對方的意見,也很少徵求對方的意見。既然是直男,那他就不用掩飾什麼,也不用客氣寒暄,他就直接開始表達了。

    [欠缺被道歉]沒有被理解的委屈感───
    道歉意味著承認自己有弱點和缺點,承認自己做事不夠完美,承認自己會犯錯,承認自己做不到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那樣完美無缺,無所不能。

    [同理心不足]缺乏人際的理解───
    大腦中有一部分神經,會讓人們因為看到別人做了某些事,自己也能體驗做那些事情的感覺,並產生同樣的神經反應。這種現象就是「同理心」。

    ▋接納有創傷的內在小孩的情緒壓力──
    [充滿恐懼]動不動就焦慮的危機意識
    早年有強烈恐懼感的人,內在有一個特別恐懼、感覺要死了的內在小孩,那麼他長大以後做的很多事情的根本和基礎都是要讓自己活下來。

    [羞恥感過多]總覺得自己很丟臉
    這種有著充滿羞恥感的內在小孩的孩子,如果得不到鼓勵、得不到愛,當孩子覺得自己活著毫無意義的時候,最極端的表現就是「我不要活了」

    [容易有被拋棄的焦慮]害怕型的依戀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內在小孩有被拋棄的感覺,他在現實中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焦慮矛盾型的依戀關係。發展親密關係時,他經常呈現出一種拋棄和被拋棄的關係。

    [空虛感超標]缺乏生活體驗
    如果一個人什麼癖好都沒有,大致就可以推斷這個人的內在是空洞的。一個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人,覺得周圍的事物和人都是可有可無的,對任何事物和人都是不會用深情的。

    [安全感的需求]高敏的感受力
    這一類人就是我們所說的高敏感型的人,他對外面的聲光氣味等資訊的感覺精準度、處理速度、感受深度、感知範圍,都遠超乎一般人。

    [容易情緒化]缺乏複雜情感的建立
    缺乏複雜情感、情緒細分顆粒度粗的人,在簡單的情緒之外,體會不到太多其他的情感,所以他們的理解和表達都是直來直往的,不大會顧忌別人的感受,而且也經常情緒失控。

    ▋重建自我價值治癒內在小孩的創傷──
    [否定自己,自我價值低落]
    一個覺得自己不行的孩子,往往就是在這種嚴苛、貶低、不誇獎的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小時候,父母給孩子很多鼓勵、支持和誇獎不叫溺愛,這就是孩子真實的需求。

    [常常認為「我不配」,只能選擇不好]
    形成了「我不配」的內在小孩,就是由於小時候父母對他的態度,所以在遇到事情和選擇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就會認為「我不配擁有最好的東西」。

    [認為「我不好」,自動過濾掉稱讚與誇獎]
    「我不好」的孩子,自我價值感特別低,存在感特別低,他覺得自己體驗不到生命,而自殘自傷的意義就在於感到了痛、看到了血,就證明自己還活著。

    [學會自我釋放,不再壓抑自己]
    真正做到自我釋放的人,會由於自己在人群中、在生活中特別舒適,所以變得特別真實。

    [要自我認同,不再懷疑自己]
    男性身上被壓抑的女性氣質、女性身上被壓抑的男性氣質開始突顯出來,最後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就得到了整合,這是心理的自我認同和社會的自我認同的統一。

    ▋內在小孩對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影響──
    [生育]母親的內在小孩對於生育與教養都會產生創傷的代際傳承。
    [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內在會有劇烈的轉變,要學習跟內在小孩和平相處。
    [性別]男孩的內在小孩意象:哈姆雷特、孫悟空女孩的內在小孩意象:灰姑娘
    [夫妻]夫妻關係中,反映父母親如何對待小孩,好的父母就會有有好的關係的延續。
    [老年]會產生擁有疾病、孤獨感、對死亡產生恐懼、希望有尊嚴活著等的內在小孩。
    [職場]同事會有父母或是手足關係的投射,內在小孩也會影響職場人際關係的互動。

    ▋自我整合開發潛能─用現在的自己安慰過去的自己,才最有力量
    [自我覺知]全面了解自己、開啟內在對話
    [自我療癒]看見內在小孩、告別負面感受
    [有價值感]擁有良好自尊、確定人生意義
    [自我接納]全面認可自己、有能力愛自己
    [潛能發展]開發未知優勢、連結內在靈性

     

    作者簡介

    施琪嘉

    具有醫療背景的心理治療師、大學教授。在醫學院受過神經科學和神經內科的訓練,擔任神經科主任醫師。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感興趣,所以轉向心理治療和精神醫學,擔任精神科醫生。曾獲得德國對外學術交流基金,留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及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

    媒體推薦

    擁抱推薦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鐘穎 諮商心理師.心理學作家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04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