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千禧年後,香港高校開始向內地招收本科生,並逐漸放寬內地學生留港就業,「港漂」一詞順應從大江南北遷徙到北上廣深的「漂流」群體,成為香港移民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港主權移交已超25載,中港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張力也不斷演變,處於兩者之間的港漂們還是本地人口中的「NDS」(內地生)、建制派逐漸壯大的新力量、價值取向保守且不熱心本地議題的封閉群體嗎?在近年社運連連、衝突不斷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如何在香港的都市空間與公民社會中行動與描述自我?面對愈發緊張的中港衝突,他們如何在港「漂流」的過程中,透過公民參與的肌理回望故土、建立新家?
端傳媒整理15篇關於「港漂」的深度採訪、分析文章與讀者來函,與你一起探索香港如何承載着「港漂」們的希望、機會、出路,又同時給ta們帶來了困惑、無力與焦灼。
◎ 章節介紹
「到香港體驗正常的大學生活」,擠爆香港碩士申請的陸生在尋找什麼?
【現場】在香港聲援反封控抗議,政治風險更大了,但「至少種下了希望」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換血論、紫荊黨背後,金融港漂在想什麼?我們和五位聊了聊
讀者來函:作為內地生,留守中大是怎樣的體驗?
走進不招待普通話的餐廳:對話,痛苦與身份的掙扎
反修例運動中的港漂,被打碎的和被重構的
香港十年:一位「中間派」港漂的自述
港人看港漂:我在他們的漂泊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李立峯:新移民政治取向較保守,消除差異需時四十年?
港漂們的生意經:以跨境電商解決「人肉水客」
獨家調查:港漂社群壯大 建制新力量崛起?
5416人民調,勾勒更真實的港漂群像
你是哪種類型的港漂?一場聚會,看到港漂的幾種可能
Your Opinion:中港之間,無處安身的內地生
2019 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 年之際,向台灣提出在「九二共識」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隨即回應「一國兩制」並非台灣共識。 網上不難看到一句話:「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實行「一國兩制」將近 22 年的香港,經歷了沙士、雨傘運動,當初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下,香港的政制...
◎ 內容簡介 在經歷過香港重光、六七暴動、「九七」大限、雨傘運動幾波移民潮後,許多香港人又開始「密謀走難」的思緒。緊隨「反修例」風波而來的國安法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英加澳等國的「救生艇計劃」為港人的後路選項變得更加立體。 在留下與離去的閘口面前,有人無悔當年回流之選,有人需對日夜相伴的伴...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翻開課本,你看到的是怎樣的歷史? 太平天國是反封建反西方的愛國起義,抑或是和義和團一樣的宗教狂熱暴徒?文化大革命中,官方暴力遠遠大於民間暴力? 歷史記憶素來是政治權力試圖控制的對象,而校園作為新生代際社會化的主要場所,歷史教科書首當其衝,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爭奪的戰場。歷史如何被教授、歷史教育如何定...
◎ 內容簡介 社會運動與世紀疫症並行,抽離、仇恨、憤怒、哀傷、悔恨裹挾著這兩年的香港人艱難前行。而解開這時代鬱結的,是遠離城市意象的牛群和蜂巢,是自成特色的南丫島和社區報,是精神療癒的獨立書店、安放未來的塔羅牌,是筆鋒凌厲的「李漢港楷」、承載記憶的日常百物。「新香港」下是否仍可苦中作樂?釋放自我的...
◎ 內容簡介 珍視的城市價值頃刻流失,大批港人選擇離開故土,到異國開啓新生活。放下了親情友情、職業前程,卻放不下曾經的日常飲食。舊時習以為常而不起眼的菜餚,到了他鄉成為難以復刻與找尋的昔日記憶。在與新家園的逐漸磨合適應的過程中,唯有一籠蝦餃、一碟牛河、一杯奶茶、一碗雲吞,足以暫時平復融入之痛與...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台灣媒體《報導者》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第一手紀實 烈火黑潮背後,是回歸22年的情結積累,反修例的6個月催化了反中的心結。歷經四任特首,中國治理方式全然改變,共產黨透過第二支線以中聯辦治港;在香港的菁英階層分化為民主派和親中派;港警在此次運動中更看出不再只聽令於港府。香港全城演變為支持建制派的藍...
◎ 內容簡介 2019年6月9日,香港百萬市民白衣為記,走上街頭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民間迸發的群眾力量,透過網路論壇去中心化號召,雨傘運動時備受質疑的「勇武派」示威者,四年後成了抗議主流,作為學術殿堂的大學書院和遠離塵世的教會牧師,皆成為參與的一員。一場反修例運動,如何凝聚如此巨大的力量? 區...
看回這幾年的流行文化大事,我們看見的是香港故事。在我們以為最困難的時候,有些人、有些事就悄悄冒起──這幾年,是日出與日落同時上演的時刻,也是我們的轉折點。
「誰」有權述說香港的歷史?「誰」能夠決定香港的未來? 港英政府?中共政權?還是每位「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人們? 讓中國懼怕的事物,就是記憶的力量, 我們必須想辦法不斷記得, 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城市所發生的一切……
本書為六四民運領袖王丹的第一本個人完整回憶錄。由王丹親自執筆,藉由回顧他從小到大的日記,爬梳他人生中的每一個轉折。除了批露自身成長與心路歷程外,王丹也試圖以呈現其個人記憶全像來完成其身為「六四」重要成員所應負的歷史責任──還原他個人所知所為的部分歷史面貌。王丹想傳達的就是他這樣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中,...
此書原名《蒲壽庚考》。作者桑原隲藏,是20世紀日本近代東洋史學先驅,著作《宋末提舉市舶西域人蒲壽庚的事跡》,蒲壽庚是宋元之際到中國發展的阿拉伯商人,此書考證其個人事跡,兼及論述唐宋元時代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海上交通、貿易往來。1929年中華書局翻譯出版,譯者陳裕菁增補甚多,改名為《蒲壽庚考》,為中...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