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的存在是為了保護創意和專業,
極端資本主義卻讓它成為公平正義的絆腳石。
本書審視從專利出現到新冠疫苗競賽的醫藥壟斷史,
解釋公共科學私有化導致醫藥界重視利潤甚於人類健康,
更揭露蓋茲基金會在疫苗供應危機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健康的粒線體可以幫你 強化免疫系統.常保腦力清晰.關閉疾病基因 新陳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 甚至是癌症、精神疾病等,看似原因各不相同 但最新醫學研究發現 這些疾病都和細胞中的粒線體受損息息相關 幸運的是,只要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磁場與日照,修復粒線體 就可以從細胞開始,重拾健康
1. 研究跨國藥廠打造醫療知識的策略、方法及影響。 2. 揭露醫學論文掛名發表流程、大藥廠管理醫界關鍵意見領袖的方式。 3. 鼓舞病患與醫師掙脫藥廠掌控,提出七點挑戰製藥產業的改革措施。
2021年法國「科學讀書節」科普書大獎 首次以「病人」為主角,回歸醫學史中最重要位置 透過25個精彩度宛如小說的零號病人故事 讓你深入現代醫療技術演進史
覺察有療癒的力量, 修復失能身心,改變你的人生! 當身體出現慢性疲勞、消化不良、頭痛、肌肉拉傷…… 心理情緒感受到焦慮、恐慌、關係破裂、工作不順…… 就藉由覺察頻率的振動引導, 來修復損壞之處,並建立起健康良好的秩序!
*醫學院教授化身鍵盤柯南,為網友解開各種醫學迷思 *各種食材致癌傳言、健康假新聞一一破解 *揭發維他命補充劑、酵素、益生菌、膠原蛋白等等營養補充品的世紀真相 *以輕鬆幽默的語法,為你解讀最新權威醫學期刊和論文 *更新你的營養資訊,補充醫學常識,培養網路保健謠言的終身抵抗力
韓國yes24網評分5顆星滿分好評! 5大主題╳42個醫學名詞╳152幅名畫, 以神經科醫師視角,重新詮釋希臘羅馬神話與解說醫學典故。 【繁中版由臺大醫學系副教授/作家汪漢澄醫師審訂】
一天一主題,每天5分鐘,輕鬆補充醫學知識。 想要更健康,先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 ★ 365天一天一篇,一年後升級成為更好的自己。 ★ 就醫時醫生說的話每個字都懂,合起來卻像外星語言……擺脫就醫困境,先從補充醫學知識開始。
把握養卵黃金3個月, 超前佈署備孕等寶寶! 為什麼? 高達2/3的受精卵根本無法使女性懷孕! 竟然有70%的懷孕都以流產告終!! 不論自然懷孕、不易受孕、反覆流產或做人工授精/試管嬰兒, 美澳最受信賴的生育科學專家, 教妳把握「養卵的黃金3個月」, 克服年齡和病理限制,全面提升「卵子力」!
從理論、辨證、處方,到用藥解說, 透過36則以上的臨床醫案分享, 破除大眾迷思,不再錯將民俗當中醫, 以「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精神, 探求不科學但有用的中醫之道!
讓你輕鬆記住肌肉與骨骼,需要時立刻派上用場! 成功培育超過三萬名治療師、國家體壇御用的整復推拿專家, 以「有趣的肌肉知識」為出發點, 帶你用圖像直覺式理解肌肉的「起止點」與「作用」,掌握人體七大部位的肌肉結構! 乾針名醫 謝明儒 Dr. Victor、瑜珈療癒師 王旭亞 推薦給現代人的運動...
不可思議的大眾趣味醫學科普 最擅長說故事的醫療偵探——資深神經科醫師 汪漢澄 書寫我們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第1手醫療研究成果,神經醫學與腦醫學的新觀念全覽 第1本結合「病患」、「醫療研究」、「臨床經驗」3大觀點 全面認識「腦創傷」的專書! 透過專業解析,帶你認識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視的「腦創傷」, 聰明辨識健康警訊,不錯過任何黃金治療與診斷時機!
★身體好,人生就會好! ★200個必備營養問題,讓你懂得吃,健康過 ★三高X瘦身X孕期,超人氣營養師教你好好照顧自己
.負責過濾血液、代謝廢物的泌尿系統 .以達成繁衍後代為目的的生殖系統 不論透視線條、立體光影、擬真示意,書中每個跨頁都挾帶了藝術美感與醫療智慧,張張都是令人驚奇的圖作,更與時俱進掌握全球科技脈動收錄最新研究訊息,如新冠肺炎(COVID-19),為醫學專業的學生以及非醫學專業人士搭建一座通往我...
★醫學中心級醫院婦產科前任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速寫 ★婦產科門診及病房裡的真實人生故事,曲折意外、激勵人心 ★直擊現代女性面臨的沉痛難題,對頑強窠臼的犀利思辨 身體有病可以看醫生,但人生的苦該怎麼治? 所有女人必須面臨的抉擇 所有男人不該逃避的課題 沒有標準解答的婚育、性別、家庭、世代等疑難雜症…...
真原醫,是最古老也最先進的醫學, 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 身為傑出的醫學研究者與醫師,楊定一結合古老醫學文化和先進奈米科學,找到身心靈平衡且健康的祕訣,作者在書中分享,如何從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環境,來預防及治療疾病。藉由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
★當「中醫醫聖張仲景的經典學說」遇上「現代大學史丹佛的科學思維」 ★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廈指定傳人,首度出書 ★適合中醫愛好者,更值得臨床中醫師和中醫學生閱讀、借鑑!
診間裡的女人,為何她們總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 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藥品帝國》講述人類歷史上最有爭議的其中一場鬥爭,其標的是生產救命藥品的合法權利。醫學最初是一門追求改善全人類生活的學科,但研究與智慧財產權結合,加上製藥業崛起,扭曲並最終破壞了醫學的道德基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促成了多數重大醫學突破,但相關藥品往往完全由哄抬藥價、國際野心日盛的私營企業控制。為什麼美國政府以公眾的名義資助醫學的發展,卻把醫學研究成果的獨家權利送給製藥公司?這種制度如何掠奪我們的財富、使我們難以有效應對危機,以及在遇到愛滋病和新型冠狀病毒危機時危害世界的安全?
亞歷山大・柴契克這本開創性的歷史著作概述多個世代的公共衛生和公共科學倡導者如何致力抗衡大藥廠和它們在政府中的盟友,記錄了醫學私有化如何發生於美國,然後全球化。本書從揮舞專利權的德國藥廠19世紀末進入美國市場、引起爭議,講到眼下製藥業如何與慈善組織(包括影響力龐大的蓋茲基金會)合作,阻礙了國際間促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努力,為讀者講述了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但最鮮為人知的其中一段歷史。
本書特色
1.本書描述製藥產業的專利和壟斷發展史,包括豐富的史料和知識性,探討疾病所反映出的全球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殘酷現實,以及救死扶傷的藥品其所有權該如何歸屬這個值得深思的社會議題。
2.作者揭露美國政府和蓋茲基金會的遊說團體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從擁有專利的德國製藥公司在19世紀後期進入美國,到當今製藥業和慈善組織聯合阻礙全球接種COVID-19疫苗。這本書啟發我們去思考今日藥品帝國的道德爭議,並探討人類該如何在全球框架下尋求共存。
專業推薦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
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和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陳建守/「故事StoryStudio」共同創辦人
劉紹華/醫療人類學家
蘇上豪/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蘇書平/先行智庫執行長
各界好評
「想熟悉藥品的前世今生,但卻步於專有名詞與醫法論辯的讀者而言,本書提供嗆辣帶勁的庶民論述,從專利與壟斷的角度切入製藥業的光影,為大家注入面對當代醫藥巨靈,應對產業操作虛實的智識能量。」——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藥品帝國》提出重要的問題和論點,引人深思,是你現在必須閱讀的一本書。」——泰莉.史利琴邁爾(Terri Schlichenmeyer),《哥申新聞》(The Goshen News)
「醫藥專利壟斷興起的歷史極其複雜,但柴契克成功講述了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制度化的科學和醫學自20世紀初以來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尼可拉斯.格雷森.華德(Nicholas Greyson Ward),《進步》雜誌(The Progressive)
「部分是智慧財產權的歷史,部分是嚴厲的批判⋯⋯柴契克這本書內容豐富,讀來令人深感不安。」——《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勇氣可嘉的及時提醒⋯⋯有力地說明了將醫學知識變成私人智慧財產為何危險。」——《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記者柴契克在這本內容豐富的著作中帶領讀者穿越醫學專利歷史的迷宮⋯⋯柴契克講述了大量歷史,但從未迷失方向,交出了一本內容全面和富啟發性的著作。」——《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大量美國人負擔不起持續高漲的藥價,在此情況下,柴契克這本關於大藥廠崛起的精闢歷史著作說明了限制製藥業壟斷力的迫切性。」——美國眾議員杜蓋特(Lloyd Doggett),眾議院歲入衛生小組委員會主席(House Ways and Means Health Subcommittee Chair)
「耐人尋味。《藥品帝國》巧妙地解釋了大藥廠如何有系統地取得製造新藥(例如COVID-19疫苗)所需要的『智慧財產』全球控制權,儘管這些智慧財產權多數源自公帑支持的研究工作。對那些想瞭解這一切如何發生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必讀之作。」——約翰.阿伯拉姆森(John Abramson),醫學博士,《有病》(Sickening: How Big Pharma Broke American Health Care and How We Can Repair It)的作者
「《藥品帝國》既是一部知識性歷史,也是一場揭露⋯⋯讀完這些,很難不對美國政府屈服於大型製藥公司感到憤慨。」——羅達·馮(Rhoda Feng),《雅克賓》雜誌(Jacobin)
「(本書)審視公共研究被用於私人利益的漫長且令人憤怒的歷史,引人入勝。」——Engadget.com
「一本重要的書。」——山姆・塞德(Sam Seder),podcast談話節目「多數報告」(The Majority Report)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柴契克(Alexander Zaitchik)
柴契克為自由撰稿記者,文章發表於許多媒體,包括《國家》(The Nation)、《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The Intercept》、《衛報》(The Guardian)、《滾石》(Rolling Stone)、《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VICE》,以及《The Baffler》。本書是他的第三本著作。
譯者簡介
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和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2011年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和《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等數十本書。(victranslates.blogspot.tw/)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