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經典中禪師的一默一喝,成為千古傳論的公案,悟的盡是自心明了,不好言說。哪怕風雪霏霏,人煙來去,如鬧市,似古道,來也好,去也罷!來來往往,急行或停駐,究竟為的什麼?這不只是禪者的追尋,更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渴問。
學習藏傳佛法必聽過遍智 吉美林巴的大名, 《功德寶藏論》更是一本有心學習完整顯密佛法的人必讀的論著。 大遍智 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此論中! 本書係由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針對上述內容詳加闡述,引經據典舉例說明,以引領有心學習此教法的讀者,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確實掌握關鍵精髓,實...
全球首發,中文版搶先上市! 達賴喇嘛八十歲生日賀禮,也是送給全世界的心靈禮物! 每個人都有一顆澄澈的心,就如同一池水,當水變髒汙時,若持續攪拌,水只會變得愈來愈髒,但若讓水成靜止狀態,將逐漸沉澱變得純淨。 從自身做起,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離苦得樂。
迷惑與不滿,希望與恐懼的原因,只有一個: 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中觀就是深觀,用智慧之眼辨證萬物的存在。 一旦明白萬物的虛實,無執、無滯的空性智慧, 便能清除內在的成見、枯寂、不滿足及痛苦。
傳說中,與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達摩祖師同一人 帕當巴桑傑大師重要遺教 證悟的聖者帕當巴桑傑,在當時的定日(位在西藏與尼泊爾邊境)有眾多弟子。其中有一位親近的弟子在與年邁的聖者見面時,難過地徵詢他的上師,在上師涅槃之後,自己與其他弟子們該如何是好?要如何修行?心要寄託、依止於誰呢?慈悲的聖者帕當巴桑傑...
世人總是三句話不離「我」,卻不知錯認「我」的本質,正是痛苦的根源, 唯有深入表象之下,體悟「我」的真實意涵,才能得到快樂、利他助人。 達賴喇嘛除了闡釋佛教教義中有關破壞性情緒根源的概念,也描述如何調伏愛執和瞋恨的影響,藉由禪觀反省,一步步擴大心中的正見和慈悲,成就利他的開悟境界。
若自性身從因能所生是則有為、一切因緣所生法,皆是緣起義,故真如勝義法無為性非因所生、非有為法所攝,無漏有為法亦屬有為非無為故,真如遍一切一味相故,滅諦所攝故、為涅槃真義故,然勝義諦雖離名言,異生有情亦需善能分別了知觀諸法性相、由是悟入一切法真如無我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聖地,呼喚你的到來 新龍烏金咕嚕寺,遇見蓮師心願、高原赤子心 喇榮五明佛學院,看見堅定道心、慈悲與淨戒 海拔3700公尺,遠離塵囂的雪域, 在缺氧的天堂,內心平靜快樂即是最好的氧氣筒。 千里跋涉,尋訪身與心的智慧。
《從喀什米爾至拉達克,以及拉達克藏人風俗漫談》中英雙語版是一本追蹤調查當時對世界撒下彌天大謊的俄羅斯帝國間諜諾托維茨的謊言的日記,也是一本文化與風俗采風。書中故事雖然過時,卻能讓人窺探十九世紀初拉達克藏人的點滴風俗習慣,以及喀什米爾至拉達卡的各地迷人風采。
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士封藏了無數的大圓滿伏藏, 這些珍貴伏藏,只有透過伏藏師才能被發掘出來。 本書總集了歷代伏藏師和重要大圓滿成就者跨越時空的口授教導, 為你展露了悟心性的傳承,帶你進入覺醒之路的核心。
古籍經典中禪師的一默一喝,成為千古傳論的公案,悟的盡是自心明了,不好言說。哪怕風雪霏霏,人煙來去,如鬧市,似古道,來也好,去也罷!來來往往,急行或停駐,究竟為的什麼?這不只是禪者的追尋,更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渴問。
梁寒衣,一位隱於世卻心懷世界的禪者。
個人獨特的文學造詣,卓然於每本作品中,拿起她的書,不細看,以為艱澀;慢慢讀入,才知醍醐味,沁人心脾。
初時作品盡顯文學意境,但其實禪意繚繞不止,逐步花開果熟。尤以「辭世偈」系列作品為最,自《花開最末》開展,從《體露金風》揮灑,乃至最終章《涅槃之雪》更加璀璨光耀。看似完結的純淨一如,卻僅是下一回合的萌芽新翠,每一字、一句,盡納禪者無遠弗屆的慈心絮語。
「同為禪家,我與寒衣雖未即臨死生,許多地方卻也直映了一句禪語:『同生不同死』。同,在她的禪家原點,在她的宗門之見。不同,則在她高峻拈提下對有缘的殷殷叮囑。但無論同與不同,卻都讓我在禪這『獨行道』上有吾道不孤之感。」──林谷芳
本書是作者磅礡代表作「辭世偈」系列三部曲完結篇
「三書的差異,僅是由淺及深,更行更遠,更深入宗門修行的要害與關捩。相較於前二書宗門知見、眼目,初、中機式的肇啟與建立;本書更傾向深機、重量級的「高高峯頂立,深深海底行」的保任與修證。」──梁寒衣
無奈心似猿似馬,一時明心或卻忘失,每個轉折處的崛起溺落,皆讓人無所適從。
皚皚雪中,誰在原地等待?誰又奪目耀閃,只盼茫茫世間中,此景永駐……
亙古枝節茂盛,飛雪似繁,是雪非雪,難為一朝風月,唯見本心。
好一場涅槃之雪!
─作者簡介─
梁寒衣,臺大外文系畢。曾參與高棉、越南的難民救援工作;異域目睹的生存死亡觸發了她人道思考的寫作動機。
出生禪門,以直了生死為本務。修持因以禪門為髓腦,以華嚴瀚海為終極。
蟄隱山茨十數載,參究《阿含》、《楞嚴》、《維摩詰》、《華嚴》、《大涅槃》等南、北傳教典諸部。
曾獲1996年「普門文學」短篇小說獎。1989年「聯合文學」小說中篇推薦獎。 1999年開始,陸續於寺院、講堂、禪學中心,弘講《勝鬘經》、《六祖壇經》、《佛祖道影》、《證道歌》等諸部,並擔任文學與禪學指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