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心無法說苦,身體會代為喊痛。
擁有諮商師、美國舞蹈治療師、藝術治療師等多項證照的心理師博士,
告訴你從身體治癒內心傷痛的方法。
為何放假睡到自然醒、追劇、吃大餐,週一照樣覺得好累? 那是因為這些只是「消極休息」,若要讓疲憊身心全面回復,需要培養「積極休息」的習慣,讓能量帶你「遠颺(going FAR)」!
你吃東西是真餓還是假餓? 利用科學法則跳脫假性飢餓的循環, 重新信任你的身體,修復你與食物的關係, 養成開心吃也無罪惡感的飲食習慣。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作者賈德森.布魯爾全新力作── ★TED演講1,90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4名★ ★經臨床實證,數千人都證實有效的...
瘦下來的關鍵不是少吃多動, 而是揭開我們最不願承認的事實, 看見埋藏心中變胖和想瘦的為什麼, 找到躲在脂肪背後那個原來的你。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胖子,減肥以後又復胖,根本理所當然。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瘦子,變胖以後該做的,不過就是「復瘦」而已。 不要說你從小就胖,每個人出生時都差不多...
哇賽心理學 X 睡眠腦科學 獻給認真工作、努力生活的你—— 擺脫身心過勞、改善生活作息、清除腦內垃圾, 找回動靜平衡、精神飽滿的每一天。
「相信直覺,超前部署,只有你才能救你自己!」 在不安定的年代,獻給每一個曾遭遇危險威脅、擔驚受怕的你。 「本書敲響了一個時代的焦慮」 三任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傳世之作 911事件後引發現象級討論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盤踞長達4個月 《歐普拉秀》為本書製作10周年指定訪談 18種語言全...
懂得放鬆,人生就會很輕鬆! 總是活得太用力?情緒壓力身體都知道! 好好愛自己的25個刻意練習,讓你更喜歡自己!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亞馬遜每月選書+編輯推薦|Next Big Idea Club年度選書|授權25種語言版本 ☆《華盛頓郵報》《紐約客》《衛報》《哈佛商業評論》等好評報導 ☆心理學重量級作者《恆毅力》達克沃斯、《心態致勝》杜維克、《擁抱B選項》格蘭特、《安靜,就是力量》坎恩一致強推
你不想要的關係, 沒有也沒關係。 韓國權威精神科醫師執筆,全面解析「有毒關係」的重量級力作! 榮登YES24人文學科TOP100,韓國讀者9.9分超共鳴好評! 隨書附錄 有毒關係檢測表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CNN暢銷書 ★ TED演講83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二名 ★ 紐約大學知名大腦科學家溫蒂.鈴木博士,首度在台出書! 如何利用排山倒海的焦慮感, 為自己創造出更佳的感受、思考與表現? 紐約大學最權威的大腦科學家要告訴你, 焦慮不是...
★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TED演講1,70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4名 ★美國奧運運動員與教練、政經界領袖都在用的實證方法 ★經典暢銷書《EQ》作者丹尼爾.高曼強力推薦 焦慮不會解決明日的煩惱, 卻會帶走今日的和平。 看見隱藏在壞習慣背後的焦慮, 從根源...
當無法用話語說出心理的痛苦時,身體會透過症狀表現出來,因為身體不會說謊,它忠實地貯存所有的情緒,若是過往內心的創傷未獲得抒解或釋放,就會變成不安、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儲存在身體裡。身體不適或生病就是在提醒我們,要面對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處理問題,並相信身體與生俱來的智慧與能力。
本書作者南希京有習慣性胃痛的宿疾,透過肢體運動與舞蹈動作,她才發現身體的疼痛,原來是她長期逃避負面情緒所付出的代價。她從缺乏母愛與關懷的親身經歷中,領悟到人們痛苦的根源,在於失去了母親的懷抱。這裡所說的並非只是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更代表「像母親一樣的安全基地」。身體就像是我們的母親,擁有母性的身體能撫慰受傷的心靈,照顧內在小孩。
有愛的地方就有傷,我們要學會用身體打開心理的結。作者將透過身體獲得的療癒與成長體驗,歸類成十二種「正身」(Bodyfulness)練習,像是建立心理防護罩、使用身體的煞車系統、放空身體的力量……等,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身體的語言自我關愛,與自己溝通交流。
當身體動起來,被壓抑情緒也會跟著動起來,不再受到束縛,我們便能看見隱藏在情緒背後的真實自我,產生不同於以往的全新想法。無論是尊重自我、平靜的心靈、良好的關係,或是幸福的人生,一切都必須從回歸身體開始。
——透過「身體的語言」瞭解內心——
沒有接觸,便無法感受到照顧與關愛。
當我們身處痛苦之中,溫暖的碰觸與沉默的凝視,比無數言語更能帶來慰藉與療癒。傷口復原不是靠舌尖的話語,而是肢體的接觸。
心理健康取決於我們如何感知自己的身體。
透過身體感受情緒時,我們就能好好照顧並控制情緒。當與自身情緒建立健康的連結時,便能與他人的情緒進行有意義的連結。
在危機時刻,身體會自我保護。
逃離恐懼是種潛意識的智慧,像赤腳踩地、輕拍皮膚、按壓肌肉等自我碰觸的方式,就像使用身體的煞車系統,能使神經系統冷靜下來。
想將憤怒的攻擊性轉化為創意的能量,就要用心傾聽身體。
就像要認識身體才能使用身體一樣,我們必須覺察憤怒才能有意識地使用憤怒。當身體動起來,情緒也會跟著動起來。在肌肉活動的同時便能釋放緊張,被壓抑的情緒也得以流動,幫助我們自然轉換心情。
面對悲傷,才能瞭解自己的深度。
心理創傷是儲存在身體裡的痛苦記憶,不論是哭泣或把痛苦說出來,都能清空並釋放受困在記憶中的情緒毒素。透過悲傷來度過痛苦,能使身體放鬆,也能獲得新的活力與能量,進而更深入認識自己。
動,是讓自己活下去的力量。
操控自己的身體,在必要時刻讓身體動起來,就代表你已經成為自我生命的主宰。即便在面對生命時偶爾會覺得煩躁、不安或恐懼,但仍要繼續面對這個世界,依心之所向跨出每一個步伐。
作者介紹
南希京(남희경)
是用身體治癒心理,有十八年資歷的心理治療師。曾經憂鬱的幼年期,因為偶然接觸跳舞,讓她經歷了身體從靜默中鮮明甦醒的體驗,從此以後跳舞成了她的藏身處、治癒和救援。因為對於舞蹈的熱切渴望,大學就讀漢陽大學舞蹈系。
帶著對身體心理學和治療無止盡的熱情,於二〇〇一年赴美國安提阿大學新英格蘭分校研究所(Antioch New England Graduate School)留學,主修舞蹈動作治療,副修諮商與心理治療,並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曾在紐約擔任正職心理治療師,並取得美國高階舞蹈治療師證照(BC-DMT)、紐約州創造性藝術治療師執照(LCAT)和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執照(NCC)。
回國後在韓國天主教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並任職明知大學創造性藝術治療系的兼任教授和大韓舞蹈動作治療學會的學會長。現在,她是教育家、研究者和諮詢師,在韓國藝術心理治療研究所,透過肢體動作、以深層心理學基礎的藝術治療,以及運動治療研討會,與各種不同的人一起探索他們的內心,共同成長。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曾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目前為韓中專職譯者。熱愛各種二、三次元娛樂,享受在趕稿與耍廢之間穿梭的自由時光。譯有《不便利的便利店》、《記憶書店》、《剝削首爾》、《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等書。
療癒推薦
諮商心理師 趙守箴、東西方心理學博士 劉謙慧、諮商心理師暨藝術治療師 林靜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