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

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 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South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 A Contemporary History

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7/2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0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234556
  • eISBN: 9786267234570
  • 字數: 152,267
紙本書定價:NT$ 520
電子書售價:NT$ 36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作者為東南亞近代史權威、新加坡智庫學者洪清源,他透過東南亞近三十年間的國際關係變化,包括東協與各成員國之間的互動,外部勢力如美國、中國、日本對東南亞的影響,並且援引多種檔案文獻,深入剖析歷史變遷和政治決策之間的聯繫,使得本書不只是一部冷戰後三十年的東南亞史,更是一部專業權威、爬梳東南亞區域政治的國際關係史最佳教材。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66

    《異類矽谷》作者鱸魚作品No. 2! 不要把手伸過別人面前拿東西!院子裡的大樹別亂砍! 破解美利堅合眾國特有潛規則,掌握正宗美式走跳密技!    

  • 電子書: NT$ 315

    英國圖書獎評委: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一部作品!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極權主義文獻開創之作= 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

  • 電子書: NT$ 420

    「本書刷新了我對人性的長久信念。」——《人類大歷史》作者 97%的人認為,人性自私又貪婪, 但當危機來襲,我們展現的是人類最好的本質。    

  • 特價 電子書: NT$ 297

    |為有志日本研究者提供有關宗教文化的重要先行知識| ★深入淺出介紹日本民俗中的神道、佛教與修驗道 ★認識與理解日本民俗文化的最好入門書

  • 電子書: NT$ 294

    從背包客、田野調查到成為一位研究者,從一名旅途中的觀察者, 進而融入西藏、印度等地的離散社群, 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從流亡到共生,非自願移民的近距離觀察

  • 電子書: NT$ 280

    始於美國東岸的熱潮席捲全球,出版至今已翻譯為十幾國語言!   紐約上東區的地方媽媽特別不一樣? 這本書,是比小說更離奇的現實。   當人類學家意外闖入上東區媽媽的世界── 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眼界大開的文化衝擊!  

  • 電子書: NT$ 315

    跟人有關的事,不能只看數字! 統計數據過度簡化人的複雜性,忽略了人類物種發展的多元性及可能性 看What更看Why,大數據無法掌握的事,讓人類學家來告訴你

  • 電子書: NT$ 315

      中國+中國人=窪地+韭菜=世界最大的韭菜農場!?   在中國這塊「秩序窪地」中,不論是何種立場、何種階級的中國人,都無法真正決定自身的命運及未來,隨時都有可能淪為被收割的「韭菜」。有此自知之明的中國人不多,真正能根據認知而行動的人更少──「阿姨」劉仲敬便是覺醒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

  • 電子書: NT$ 224

    最生動有趣的中日漢字文化書、日文漢字豆知識進階學習,一次完足! 「經濟」、「社會」、「哲學」、「人權」、「解放」、「主義」、「知識」、「文化」詞彙其實是日本人創出的?百日維新後,中國留學生開始大量翻譯日文書,當時的翻譯家「基於」日文文法,也不得不創出一些漢語新詞,連毛澤東著名的《實踐論》裡也有四分...

  • 電子書: NT$ 392

    ★★多物種民族誌經典全新審訂版★★ 「據說,一九四五年原子彈摧毀廣島後, 在一片殘破地景中最先出現的生物就是松茸。」 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RAI) 最高榮譽赫胥黎獎章得主──安清──經典著作 當經濟成長達到極限,自然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不穩定成為現代人生活常態── 在人類世的時代,菇類不受控的生...

  • 電子書: NT$ 315

      本書從大量神經心理領域的科學報告、歷史文獻、文藝作品、流行文化和音樂等,蒐羅了大量對情緒的描述和定義,揭露人類探索情緒的歷程。   最重要的是,本書介紹了「情緒文化」這個觀念。掌握情緒不光從生物學或心理機制著手,更需捕捉那些鑲嵌在我們所處時代地域中、具有鮮明文化脈絡的感受。透過「情緒考古學...

  • 電子書: NT$ 315

    賈德.戴蒙第一部經典鉅作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前傳 榮獲英國科普書獎、《洛杉磯時報》科普書獎

  • 電子書: NT$ 455

      這是一本對監控體制極為難得的深入剖析之作。不僅曝光監控機制,也讓我們看見體制下的人性。對於臺灣讀者而言,這本書或許也能幫助我們更深入認識威權時代的歷史。

  • 電子書: NT$ 664

    目前世界上約有七千多種語言,但到了下個世紀,可能其中一半以上的語言都會消亡,而且許多語言將在沒有任何文字記錄留存的情況下從此銷聲匿跡。這本書所探討的重點就是語言的消失對人類文明而言是多大的損失。書中除了提出廣博全面的見解,倡議如何搶救世界上日益萎縮的語言多樣性,亦同時讚嘆這些語言如何以諸多方法,讓我...

  • 詳細資訊

    冷戰結束後三十年,東南亞如何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
    從東南亞到東協共同體,「核心性」為何?又該如何發展?
    面對中美大國博弈的可能衝突,東南亞如何尋求平衡、掌握區域主導權?

    新加坡智庫學者──洪清源教授,從內部視角結合區域戰略觀,
    完整爬梳東南亞區域主義的演變、探索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

    本書不只是一部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更適合成為研究東南亞國際關係課程的核心教材!
      
      當代的東南亞如何成功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關鍵就在於以「東協」(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為核心的多國合作關係。長期以來,東協透過各種協調機制,比如區域論壇(ARF)、外長會議(AMM Retreat)、國防部長會議(ADMM-Plus)等,強化各成員國之間的交流及合作。可以說,今天的東南亞已不僅僅是地理名詞,更是透過東協而凝聚為「共同體」,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角色。

      ■東協的內部危機──從亞洲金融風暴到恐怖主義的擴散

      不過,誕生於冷戰時期的東協(1967年),在冷戰結束後三十年間(1991-2017年)的發展歷程中,也多次面臨瀕臨解體的危機,其中影響最劇烈的便是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以及於九一一事件(2001年)後恐怖主義活動在東南亞地區的擴散。

      首先,爆發於泰國的亞洲金融風暴,直接導致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經濟與政治動亂,而東協其他成員國如新加坡卻未能伸出援手,凸顯當時東協內部合作體系的不完善。其次,東協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遲遲未能組織因應跨國恐怖主義的集體行動;對抗恐怖主義的問題不只是防堵恐攻而已,還包括洗錢、毒品走私、網路犯罪、以及其他跨國犯罪等議題。本書對這些事件的發展過程均有詳細描述。

      然而,危機也造就轉機。作者對此評論,「東協十國的成立正好撞上亞洲金融危機,而就在東協即將復甦的緊要關頭,又碰上九一一恐攻事件。如果不是這場金融危機,東協可能不會加速它的經濟與『非傳統安全』事務的整合。」換言之,上述事件雖然造成東南亞的嚴重損失,卻也迫使東南亞各國政府決心集中力量,組織更有效率的決策系統。

      ■東協的外部挑戰──從南海主權爭議到中美衝突的困境

      另一方面,對強調區域自主性的東協來說,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中國勢力的擴張,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國博弈──中美衝突。雖然在經濟上,中國持續與東南亞保持著密切的合作交流關係,但在政治上,中國也不斷對東南亞施加壓力,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歷時最長的事件便是南海主權爭議。

      南海爭議事件起源於中國從1992年開始對南海區域的主權宣稱,引發越南、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東協成員國的抗爭,最終引來另一強權──美國的介入,並且在2012至2016年達到衝突的最巔峰。美國不只宣稱南海區域並非中國領土,更多次派遣海軍展示武力。兩大強權在東南亞的爭相競逐,似乎又讓東南亞重返冷戰體制的危機。

      因此,東協在南海事件中的角色及決策,對於東南亞秩序的穩定便至關重要。「南海爭議是最能明確界定今天美中關係與兩國利益的範疇所在。無論是福是禍,東南亞地區都將根據此議題認知美國的決心與中國的意圖,而東協的觀點也將因此而形塑成型。」作者據此表示,東協如何協調意見不同的成員國,又如何周旋於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大國博弈」,試圖保持「平衡」並且不過度靠向其中一方,有賴於東協掌握區域主導權的決心,那便是「核心性」。

      ■取決於東協的「核心性」,締造了當代東南亞穩定及發展的基礎!

      東協是奠定東南亞當代新秩序的核心所在,若沒有東協,不只是東南亞現有的區域自主性將不復存在,而一個缺乏核心的東南亞無政府狀態,也將會嚴重影響亞洲甚至是全球的國際安全。因此,闡明東南亞國家協會的角色及決策過程,是本書至關重要的部分。而所謂的「核心性」便是「保持對東南亞地區的管控,並且不讓區域外大國塑造該地區的命運」。

      因此,對試圖維持東南亞自主性的東協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鞏固成員國之間的團結、並且將針對東南亞乃至於全亞洲的整體安全方案,置於它的外交行動中心。作者認為,區域安全未必要優先訴諸武力,也可以透過多邊合作的模式來完成。而東協從大國政治的馬前卒,轉變為區域獨立的守護者,就是在面對強權時的小國之道的最好示範。

      本書作者為東南亞近代史權威、新加坡智庫學者洪清源,他透過東南亞近三十年間的國際關係變化,包括東協與各成員國之間的互動,外部勢力如美國、中國、日本對東南亞的影響,並且援引多種檔案文獻,深入剖析歷史變遷和政治決策之間的聯繫,使得本書不只是一部冷戰後三十年的東南亞史,更是一部專業權威、爬梳東南亞區域政治的國際關係史最佳教材。

    作者簡介

    洪清源(Ang Cheng Guan)

      倫敦大學博士(PhD. University of London)。專業領域為當代亞洲的國際史,專注於東南亞。現為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副院長與東南亞國際史教授,曾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防和戰略研究所(IDSS)副所長及研究主管、新加坡國家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人文與社會學教育研究主管。

      主要著作有:《越南共產黨與中國的關係及第二次印度支那衝突,1956-1962》(Vietnamese Communist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the Second Indo-China Conflict, 1956-1962,1997年)、《越戰的另一面:越共的觀點》(The Vietnam War from the Other Side: The Vietnamese Communists’ Perspective,2002年)與其續作《結束越戰:越共的觀點》(Ending the Vietnam War: The Vietnamese Communists’ Perspective,2004年)、《東南亞與越戰》(Southeast Asia and the Vietnam War,2010年)、《李光耀的戰略思想》(Lee Kuan Yew’s Strategic Thought,2013年)、《新加坡、東協與柬埔寨衝突,1979-1991》(Singapore, ASEAN and the Cambodia Conflict, 1979-1991,2013年)、《東南亞的冷戰:一部詮釋的歷史》(Southeast Asia’s Cold War: An Interpretive History,2018年)、《東南亞條約組織》(The 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sation,2022年)、《李光耀戰略思想再評價》(Reassessing Lee KuanYew’s Strategic Thought,2023年)、《新加坡大戰略》(Singapore's Grand Strategy,2023年)等。

      另有論文發表於《亞洲調查》、《當代史學雜誌》、《戰爭與社會》、《戰爭史》、《澳大利亞國際事務期刊》、《安全對話》、《東南亞研究》、《冷戰史》、《亞洲安全》與《亞洲研究評論》等期刊。

    譯者簡介

    林瑞

      筆名。資深媒體人、專業譯者,譯作多達數十本書,包括《帝國煉金術: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八旗文化出版)。

    媒體推薦

    推薦人

      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蔡宏政|國立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林韋地│作家、台灣「季風帶文化」創辦人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張 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黃宗鼎│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天下獨評「東南亞風輕史館」專欄作者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國際好評

      「本書構思精妙,透過將東南亞區域主義的演變與不確定的新秩序的探索這二個觀點的相互結合,並且透過靈活而富有想像力的思維,以及透過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內部視角,讓本書擁有清晰且深具說服力的觀點。」──麥可.蒙特薩諾(Michael Montesano),新加坡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問題研究所(ISEAS Yusof-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

      「如果你想了解冷戰後東南亞國家的近況,以及他們如何成功地打造出一種區域秩序的模樣,你不可能找到比閱讀本書更好的選擇了。」──鄺雲峰(Khong Yuen Foong),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本書詳細介紹了東南亞國際關係在冷戰結束後的發展歷程,以及形塑東南亞走向現況的主要驅動因素和限制,對於了解該地區如何回應大國,它非常有用……本書對於當前時期的政策制定者和學者來說,是一個有用的、甚至可說是必備的參考觀點。」──《太平洋事務》(Pacific Affairs)

      「這是一本擁有堅實資料、關注當下且非常易懂的東南亞國際關係現代史……這本書無疑會出現在許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閱讀清單上,包括作為東南亞國際關係課程的核心教材。」──《當代東南亞》(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研究現代史在很多方面是較為困難的任務……在冷戰之後的東南亞,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這種緊繃的平衡……本書通過其簡潔、易讀的文體,成為作者在冷戰方面研究的有力續作,也是全球現代史的一項重要貢獻。」──《逗留:東南亞社會問題期刊》(Sojou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