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延續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思念的延續

志工路上的溫暖伴行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840.4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9741915
  • ISBN: 9786269686094
  • 字數: 65,237
紙本書定價:NT$ 300
電子書定價:NT$ 300
電子書售價:NT$ 22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集結愛的力量,找回生活初心,見證生命的真義
✿感動學術界、醫師界、護理界、志工界,口碑不斷
✿志工前線最貼近人性的真實筆觸,細品文字溫柔力量
✿最暖心的生命書寫,真實體現出安寧療護的真情實義
✿平實記錄志工、病人與家屬們在生死兩安的心路歷程
✿臨終關懷與生命告別故事,讓人思索未來的生死教育
✿深入淺出的生死思索,引領讀者踏上生命的深刻旅程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 這句話,成了他一生的金言, 也將帶你擺脫焦慮風暴、生命備受鼓舞!   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 瑞典最暢銷心靈書,連續三年獲獎不斷!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最動人的生命體悟 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

  • 出版日期:2023-11-01
    電子書: NT$ 336

    美國銷售突破500萬冊! 地表最強男人,終於出書! 10項實作練習,帶你擁抱「哥金斯心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長踞排行榜現象級暢銷書 ★97,000讀者書評,激動推薦 ★韓、巴、德、法……百大暢銷書 ★Yahoo財經「2019年最佳商業書籍」 ★史上唯一通過美國海軍特戰海豹...

  • 電子書: NT$ 273

    一起把苦瓜人生活得精彩! 曾經受過的傷或許無法完全癒合,卻讓人更勇敢而堅強對抗世界的黑暗, 最無私的分享,帶領你朝著光亮的地方,遇見更美好的每一個自我。 【電子書加值版】獨家內容〈歐娜第一次巧遇故事主角的瞬間〉

  • 電子書: NT$ 280

    他的人生勇於嘗試,保持覺知投身於未知 看似衝突的態度,卻是一種全然的開放 ——李崇建(作家,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 這不只是一本講創業心法、面對挑戰的書, 這是一本有關品牌,有關人生哲學,有關如何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你如果在人生當中迷路了,翻翻他,能夠幫助你活出自己。 ——龔建嘉(鮮...

  • 電子書: NT$ 294

    減重這檔事,1%靠人提醒,99%靠自己覺醒! 斬斷情緒性進食的智慧之劍,破解日常飲食陷阱的理性之聲 懂得控制體重,更能掌控人生。鍛鍊你的大腦,讓瘦身變簡單   ✽168斷食、生酮、低醣、防彈、地中海,試遍各種飲食法還是瘦不下來?   ✽工作壓力與人際關係讓你備感焦慮,總是陷入情緒性進食?...

  • 電子書: NT$ 266

    《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百萬暢銷作家 @Yang’s OWL 老楊的貓頭鷹 解答25個早解決早快活的大人難題, 給你「被討厭的勇氣」和「做自己的底氣」!

  • 電子書: NT$ 315

    吳淡如:「這是我一直想寫的一本書!」 不想討好,柵欄就不存在, 你對自己不但可以公平,還可以很偏心。 一本讓所有女性有劍有盾,不再被傳統呢喃懾住魂魄, 理直氣壯說出「我偏不喜歡」, 一個人到哪都能底氣十足,自在瀟灑。 女人,活出自己的樣子來!

  • 電子書: NT$ 224

    「搞飛機系列」第一部曲前傳:首度公開被惡質長官列為黑五類的航空業職場奴役記 ◎繼《給我搞飛機:型男機長瘋狂詹姆士飛行日記》、《又來搞飛機:型男機長瘋狂詹姆士の東洋戰記》,首度公開詹姆士當機長前的10年奮鬥記! ◎記錄詹姆士從副駕駛晉升到機長的苦勞過程,以及在廉價航空「台灣虎航」爭取職場權益的...

  • 出版日期:2024-02-01
    電子書: NT$ 273

    ★獻給所有曾經受傷的靈魂!暖心圖文溫柔陪伴深陷情緒症困擾的人們。 ★出道15年真情力作,40萬人引頸期待!跨界創作人感動推薦。 [本書為固定版型,建議使用大螢幕或平板閱讀]

  • 電子書: NT$ 237

    《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作者、 「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枡野俊明 幫你排解麻煩、讓身心清爽的42個處方箋

  • 出版日期:2018-03-14
    電子書: NT$ 192

    「連同傷疤一起愛」的勇敢女孩。 「如果以後我滿身的疤痕,不再漂亮了,你還會愛我嗎?」 我問相戀6年的男友。 「讓我們一起習慣。」男友的回答很平靜、很自然,像是思考過了一樣。 我打從心裡微笑了…… 八仙塵燃受害者,最字字血淚的椎心自剖。   八仙塵燃,改變了24歲、曾是空姐的她。 ...

  • 電子書: NT$ 315

      「關於我的一切,她全都瞭如指掌。我出生的時間,我未曾萌芽的夢想,我讀的第一本書。每一個性格的形成,每一個小病痛和每一個小成就。她一直細細觀察我,基於無人能比的興趣……所有沒被記錄下來的事,已隨她一起死去。現在,輪到我來了解自己了。」──蜜雪兒・桑娜

  • 電子書: NT$ 294

      本書從自我認知、經濟管理角度切入,作者引出68條對現代人工作和生活有諸多影響的心理學、管理學、定律、法則,比如沉錨效應、瓦倫達效應、霍桑效應、洛克定律等。將一個個看似艱深難懂的定律及法則以故事巧妙呈現,對理解人性及了解社會、商業的潛規則有極大的幫助。

  • 電子書: NT$ 364

    曾經, 站在風光的出道舞台上,接受著萬千矚目, 沒有人知道,她有多不自在、多想逃。   曾經, 面對童年創傷、身處情緒低谷卻不自知時, 怨懟、自卑,還有更多的為什麼,無法得到回應⋯⋯ 但是,她依舊扭轉了這個「負分」人生, 而且,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現在, 篠崎泫想告訴你...

  • 電子書: NT$ 182

    「讀完史威登堡的著作,讓我不再害怕死亡。」——海倫.凱勒 只要翻開本書,人生就會受到祝福! 數百年來改變了無數人的靈界研究者,帶你充滿幸福與希望地體驗靈性的世界!

  • 詳細資訊

    站在生離死別的關口,透過志工、病人與家屬的進身互動,
    共同完成人生最後這堂學分。
    ──現在起,讓我們過好每一個今天──

    知命之年,因緣而至,再度回到闊別已久的醫院服務。
    以前是名護理師;如今轉身當安寧志工,不同的視角,重新延續此生陪伴照護的因緣。

    陪伴照護的生死現場,我看見──病人的痛苦與心酸,掙扎與無奈;家屬的心痛與哀傷,自責與後悔;志工們的無私奉獻與付出,堅強與期盼。
    即使生命逝去,至愛至親其實未真正遠離,因著思念與願力,療癒內在心事,交織成延續的慈悲……。


    【志工篇x最後一堂學分,陪伴關懷手記】
    〈阿嘉的思念〉
    「住進安寧病房,是否表示放棄一切治療呢?」
    「親朋好友是否會責怪兒女不孝?」
    儘管阿嘉心中充滿不捨與懷疑,但只要有一線機會,他都願意去嘗試!
    「這輩子兒女孝順,夫妻感情不錯,朋友很多,我已經很滿足。手術和化療,都努力過了,不要再折騰我啦!人生最後能順心順意,有尊嚴的走,就是老天最好的安排!」爸爸豁達表示。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阿嘉卻意外被診斷出鼻咽癌第四期……。

    〈蘇格蘭的紅玫瑰〉
    「Mommy 是爸爸的救命恩人,有Mommy 的陪伴,爸爸的治療過程才能順利,多活好幾年。」阿嘉媽媽對於Mommy 滿是感謝。
    當Mommy 說起這幾十年前的往事時,我簡直目瞪口呆,真是不可思議!扳扳手指頭,那時
    候,我應該還是乳臭未乾的黃毛丫頭。
    雖然我來不及參與Mommy 過去精采歷史,但是慶幸往後的日子有緣相聚。
    這一年相處下來,看著她陪伴病人時仁慈與智慧,我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讚嘆不已!

    【病人篇x請你一定要為我好好過!】
    〈我只在乎你〉
    小芳和小陳不顧父母反對的愛情,成了無法溝通的世代對立。
    前兩年小芳協助小陳辦畫展,小芳裡裡外外打理,甚至私下託姊姊帶朋友收藏畫作,熱絡招呼,心力交瘁,畫展忙完,她就病倒了。
    其實身體不舒服,也有段時間。一直拖到院檢查,做夢也沒想到,竟是癌症。
    雖然身體承受許多痛苦,內心更是掙扎糾結。小倆口曾帶滿周歲的孩子回家,祈求原諒。
    然而,父母仍不願承認這個女婿……。

    〈一個人的婚紗照〉
    以前的小宇總認為,有些事以後有機會再說。
    不過,隨著病情進展,漸漸地,心中有某些明白。與其等待未來有個疼愛自己的人,不如,趁著年輕歲月,為自己留下美美身影,永恆的紀念。
    她說,穿上白色婚紗那一刻,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動。
    看著她眼睛閃爍的淚光,我也感動莫名,那個屬於小女孩的憧憬與浪漫……。

    【家屬篇x致我最親愛的,家人】
    〈媽媽的手〉
    父親曾說:「如果我得了癌症,就切腹自殺比較快!不要拖得那麼可憐。」
    當時村莊很多人陸續得癌症,大家懷疑是農忙時噴灑農藥造成。由於當時資訊不普及,天氣又悶熱,灑農藥時很少戴口罩。
    碧姐擔心病情,常常回台東看爸爸。有次,她發現爸爸床底下藏了一把武士刀,想起爸爸曾經說過的話,內心就難掩憂傷。每次回家,總是特別留意,那把武士刀是否安然存在?
    只是沒想到幾年後,竟換媽媽住進加護病房……。

    〈思念的延續〉
    「如果轉安寧病房照顧,八十七歲的媽媽是否可以減少痛苦,不必如此受罪?」
    「持續讓媽媽承受這麼巨大的痛苦,救得回來嗎?」
    「如果救不回來,這麼積極治療,對媽媽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她的心頭有無數揣想。
    但是,若轉安寧病房,那就表示必須拔管,移除呼吸器。拔管後,如果媽媽無法自己呼吸,是否就會走了?那麼,是自己害了媽媽嗎?媽媽會不會怪她呢?

    / 學術界、醫師界、護理界、志工界,共同溫暖見證 /
    鈕則誠|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
    孔令信|中華生死學會前理事長
    郭碧味|社會大學校長
    林綺雲|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兼任教授
    楊敏昇|玄奘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賴於廷|台灣癌症基金會第八屆抗癌鬥士
    邱彥諧|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
    王別玄|中華生死學會副理事長
    鄭旭真|安養機構護理長

    媒體推薦

    推薦序一/現身說法之生命敘事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 鈕則誠

    瑪莉亞又出書了,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位散文作家,筆鋒常帶感情,關愛在人間。

    ▲浸淫生死學研究,達臻知行合一境界
    出身護理的她,中年以後發心奉獻,在許多醫院的安寧病房擔任志工,以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印證於當年在生死學研究所學習的一切,逐漸臻於知行合一的境界。
    不過能夠將愛心化為文字引人入勝,還需要一定的文學藝術素養,瑪莉亞在這方面又有她獨特的浪漫,專程去海南儋州尋訪東坡足跡便是一例。
    眼前這部新作可謂「現身說法之生命敘事」,點滴細膩記錄下發生在她身邊的安寧故事。而無論是患者或家屬,都在瑪莉亞筆下如實呈現,同時真實體現出安寧療護的真情實意。

    ▲生命敘事,我手寫我心
    我也當過安寧志工,時間不長,體驗亦未深,不似瑪莉亞這般既廣且豐。但是讀者切莫只把本書當作是報導文學來讀,她其實反映出作者「我手寫我心」的得心應手;不但講別人的故事,還包含自身經歷。
    「生命敘事」就是生活故事,現身說法更添真實感,讓讀者彷彿走進病房,近身觀察體會。
    現今社會罹癌人數居高不下,得病機率接近三成,人人都必須懂得居安思危,同時認識到「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的可能。
    安寧提倡「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希望人們「盡人事,聽天命」。這是孔老夫子的教誨,卻也符合佛家了悟「放下捨得」的真諦,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書領略這番道理。


    推薦序二/走過人間的天使和他/她們的生死故事
    ◎中華生死學會前理事長 孔令信

    這是繼《佳人相見》之後,惠貞再度執筆的第二本書《思念的延續》,她記錄了志工、病人與家屬們在生死兩安歷程中的悲喜交集,更側寫了每位的人生故事與各自的堅持與期望。

    ▲死亡是生命導師,學習最後一刻的放下與安詳
    生命是一條長長的河,在曲折之際的憂怨或在直線奔騰歡悅中,都會記錄著我們的悲歡離合。
    那麼欣賞每一條河流的美,更不忘繼續這些河的在世心願,會讓日後我們在共同匯流入海之際,無怨無悔。
    死亡是生命的導師,一如病患就是我們陪伴者的老師一樣,教導了我們更進一步面對死亡。
    陪伴/學習、學習/支持、支持/往生、往生/續緣……,不都是在述說著生/死、死/生的相隨,安與不安都是人的體驗。
    惠貞筆下的每段生死在卡拉OK的歌聲中,或長或短、或悲或喜……,似有若無地穿梭在詞曲與歌聲之間,勾起更多過往的記憶與期待,在最後那一刻的「放下與安詳」。
    惠貞筆下的主人翁,除了有各自的個性、人生經歷與特色之外,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中,隱約之間都與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Elisabeth Kubler-Ross, MD)所提到的臨終五種精神模式若合符節,只是因著個人的修為與信仰,有些階段非常明顯,有些則短暫滑過。
    2019年底的COVID-19 突襲全球,造成集體感染與死亡,如今疫情緩解,傷逝之情依舊,對於生死學這個大課題來說,更增添了新的面向與提醒。
    死亡,而且是集體死亡快速侵蝕了人類社會,讓有限存有的我們不得不感慨,生命是如此脆弱與不安,病痛與離棄竟是如此接近我們每個人。那麼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自己的生與死?還有這個世代的生死觀呢?
    疫情、病痛不但在生理上威脅著我們,在心理上更是如同枷鎖一樣深沉地壓在心頭,美國生死學之母庫伯勒.羅斯醫師臨終心理五階段模式: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抑鬱(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對於這場百年大疫來說,有人還沒有看清自己身陷何處時,就在病痛中逝去;有人在長長的訃聞版面上,才驚覺自己親人竟然已歸天,……可以說很多情緒都還沒有整理完,死亡隨著病毒已經席捲各地,讓我們都很難去歸類或者思索未來生死教育應該走向何處?
    意義治療大師弗蘭克醫師(Viktor E. Frankl)是從德國集中營死裡逃生出來的猶太裔奧地利人,在二戰期間他不忍父母無人照料所以沒有離開,他成了德國納粹的俘虜,和新婚妻子蒂莉、父母與親友被送入慘無人道的集中營。
    他慘痛地看著父親因著饑餓病死在他的懷裡、母親被送入毒氣室、兄長在勞役中喪命、妻子則在英軍解放該處集中營前早遭納粹的毒手,成了大屠殺下的犧牲者。
    弗蘭克把他之所以能夠活著走出集中營,歸因在他從始至終就想把《醫師和心靈》(The
    doctor and the soul)這本丟失的書稿再度寫出來,因著這個信念,他克服了在集中營的不良條件,甚至於傷寒的侵襲,讓他堅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這個使命。等他寫出最新一版《醫師和心靈》的書稿時,在集中營的所有經歷成為新增的章節。

    ▲轉化生死,寫下「天使走過人間」
    庫伯勒.羅斯醫師在她的自傳《天使走過人間》(The Wheel of Life: A Memoir of Living and Dying),特別有一段提到早年的她參觀波蘭集中營時,看到營中的猶太人刻劃的由繭化蝶的圖像,讓她驚奇也讓她體會到生死轉化,日後她用了這個象徵作為生死之輪的重要比擬。
    在惠貞的書稿中,〈老北京祥獅門環的故夢〉也做了類似的比擬。
    庫伯勒醫師還提到她在芝加哥大學代課時,想到和醫學院學生談「死亡」,理論有了,可是臨床上有誰可以說出關於死亡,或接近死亡的故事呢?
    有一天醫院巡房時,和一位罹患白血球過多症,生命垂危的十六歲少女琳達坐下來聊天。她很坦率直接,她的母親在報上公布女兒病情,要求民眾寄「甜蜜的十六歲」生日卡到醫院給她的女兒,但是琳達一點都不領這份情。她不想要陌生人的卡片,只想要家人和親友發自真心的探望,她喊說:「我為何這麼倒楣?為何上帝會挑上我,讓我死掉呢?」
    庫伯勒醫師突然覺得,應該讓這位女孩向醫學院的學生說出她內心想要說的話,也成功地說服琳達出席。
    上課當天,第一堂庫伯勒醫師緊張地念完講義,第二堂她推著穿著漂亮的琳達進入教室。她向學生介紹琳達,學生這時候反而不知所措,沒人敢提出問題,雖經她點名、問問題,但是這些學生問得不關痛癢,讓琳達很生氣。
    於是,自己提出並回答她一直希望醫師和專家們詢問她的問題:「十六歲女孩,只剩下幾個星期可活,究竟是怎麼的一種感覺?」、「花樣年華的姑娘,卻不能參加高中舞會,也不能跟男朋友出去玩,也不必擔憂長大和選擇職業的問題,更不必考慮將來嫁給怎麼樣的丈夫――這樣的女孩子,心中有何感受?」、「妳是怎麼熬過每一天的?為什麼身邊的人都不肯把真相告訴妳?」
    琳達一口氣說了半個小時,累了,於是先回病房休息,但此時在場的學生改變了!大家都承認琳達所說的話,讓他們感動得流下淚來。
    同樣地,在惠貞的書稿中〈一個人的婚紗照〉與〈暖流〉也讓我們看到小宇面對自己和乳癌對抗的過程中,那種堅毅與不服輸的神情,還有少女對自己生命的珍愛與堅持。
    那年,中華生死學會也為小宇辦了一場演講,讓她說出她對婚紗照的堅持與對自己生命的期望。那天大家更加心疼她、祝福她!
    惠貞的書稿也寫出了她自己的生死經歷,完成碩士論文之後、擔任護理師與投入臨終關懷的志工,一邊觀察陪伴,一邊蒐集寫作,不但完成這本新作,更重要的還是整理了自己的生死課程心得,提供給大家參考。相信她還會繼續完成更多「天使走過人間」的生命故事!

    推薦序三/珍惜眼前人,期盼生死兩無憾
    ◎社區大學校長 郭碧味

    多年前桃園生命線協會舉辦的一場死亡咖啡館上,認識了惠貞學姐,看過她深情寫作出版的故事《佳人相見》,深深感動著我。
    曾幾何時,我也出現在她這本故事中,每每閱過不勝唏噓、眼眶泛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四道人生,扭轉病人痛苦、家人遺憾
    憶起爸爸當初癌症末期身心備受折磨,還在床底下置放武士刀及一瓶農藥,曾經言明,如果當有一天知道自己罹患癌症,一定會自殺,不想等到像同村子的親友一樣受到病痛的折磨。
    想到這裡,就捨不得,也因為這樣,我們做子女的自作主張,隱瞞了他罹患癌症的事實,眼睜睜地在加護病房,看著爸爸氣喘不過來地問我:「為什麼我喘不過氣來?」
    我無法回答:「爸爸,我們即將分開了……。」
    我只能握著他粗糙長繭的雙手,緊貼臉頰,泣不成聲。
    當時看著手上的「放棄急救意願書」,拿著筆,遲遲不敢簽下去,彷彿我是劊子手一般,內心糾結不已,熱淚盈眶……。
    許多年了,這段痛苦的記憶,一直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直到讀了生死學研究所,深刻地體會到,爸爸是如何死得不明不白!也慶幸在爸爸癌症末期,心肺衰竭下沒有再做無謂的急救和醫療,增添爸爸的痛苦。
    學姐的每一篇文章,除了令人動容的故事,更是闡述如何尊重生命,生死事大,讓大家都能學會珍惜現在,珍惜身邊的人,及時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做到生死兩無憾。

    推薦序四/讓自己更從容──當生命課題來敲門
    ◎安養機構護理長 鄭旭真

    拜讀作者大作之後,心情竟是如此被牽引著,悄悄地掀開了內心的某個角落,自己的思緒也慢慢的絹流而出……。
    人的一生早已是由出生與死亡的兩端固定著,而串聯的是生命的體驗,由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等的事件點滴,參和其中。

    ▲篤實的信念,療癒哀傷
    從事護理工作,自見習、實習、到臨床,往往會比其他行業從事者,都更早參與見證這固定的生死兩端。
    原以為職場的生死常態,早已經讓自己雖有感受,卻也能很快地轉換調適。
    殊不知當第一隻領養6年的毛孩猝死時,自己是以淚洗面,睹物思情不能自己;家人不忍甚至提議再養相似的毛孩、取相同的名字,來移轉情感平復情緒。
    毛孩猝死,不捨之餘,更罣礙的是毫無處理後事經驗,對牠不完善告別的遺憾。
    然而感謝《動物生死書》一書,讓自己在諸多心緒上得以了脫悲傷,同時開啟自己對靈性的探索,對死亡這浩瀚歷程的窺探。該感謝老天爺的慈悲嗎?
    毛孩的離世,竟只是小試身手、前奏曲的暖身,豈知隔年還有更大的魔王已悄然粉墨登場,即將……。
    若說天地父母,大地如母,沒了地可踩的人,就宛如在空中漂浮著――遊―遊―盪―盪,如被掏空了精氣神的――恍―恍―惚―惚;所以不再對喪母的人說「節哀」,只願其情緒順流與陪伴,因為「痛」――我懂。
    感恩之前,廣閱靈性書籍,有了對靈魂不死、前世今生、人生藍圖、因緣果報、回溯告別、業力法則等,有著初略懵懂卻篤實的信念,祂療癒了我,縮短我的哀傷,更讓我在媽媽病榻之時、陪伴之際,能跟媽媽分享書中智慧並朗讀書中要義,十足信心堅定地跟媽媽說:「媽媽!您不要怕死,靈魂不死,您這生來當我的媽媽是一個角色,玩完了就去玩別的,過身過身(閩南語)就是過了、換掉一個身體後,再一個身,咱們再換別的玩或跟菩薩修行聽經聞法,不當人了……。」
    虛弱的媽媽點頭笑了,我也笑了,含淚地笑了……。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當轉任老人養護中心的護理人員,陪著正經歷病、殘、老、死的長輩們更近了,每個人有著自己曾經的璀璨輝煌,娓娓道來時常瞥見意氣風發的神色。
    但當往事不再重提,行動不再自如,在空洞無神的眼神中,鬆垮病疾的身軀下,我常臆測,他們是以怎樣的心情面對每天?
    不禁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本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是一位老教授面對自己逐漸死亡的態度,接受它並進一步地享受它,其中一些睿智的想法令人動容與深思。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年老並不只是衰老,是成長。它不只是你年復一年離死愈近的消極面,年老也是你瞭解到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
    真心推薦《思念的延續:志工路上的溫暖伴行》,作者以細膩柔軟的心思及善良同感的慈悲,讓每個漫談心情,透過她流暢的文采娓娓道來,場景隱現於文字之中,深入淺出地呈現生死問題的探索,融合成了一場關於生命的深度體驗之旅,引領著讀者在相關相似的歷程中,同溫共感為之動容。
    讓讀者可以細品到書中蘊藏的溫柔與力量,字裡行間的祝福與期許,讓我們看見流露的真性情。
    如果你希望對生命有更深入的體會,並更好地面對死亡,這本書不容錯過。


    推薦序五/尊重、疼惜每個生命
    ◎ 中華生死學會副理事長、星城生命寵物禮儀共同創辦人 王別玄

    現代台灣社會,寵物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一部分,寵物不僅是我們的朋友,更是陪伴我們度過許多難忘的歡樂與艱難歲月的家人。
    作為寵物禮儀師,我們肩負的責任是協助家人在寵物往生之際,給予敬意與嚴謹的後事服務。面對失去寵物的家人,寵物禮儀師的工作氛圍往往充滿著悲傷。
    然而,在這過程中,無論是協助主人安排寵物的火化流程,為寵物安置安息之所,或是接待前來追思的家人朋友,我們盡己努力,讓寵物與家人感受被尊重與善待。

    ▲往生,就像是到天堂旅行
    回想數年前在寵物安樂園服務時,某天下午,我在園區,從主館露台看出去,有兩位家人從停車處走向主館,手裡捧著鮮花,帶著寵物照片與一袋供品。是前來追思的家人,我上前接待關心,媽媽陪同女兒前來,我發現她們的臉色有些凝重。
    女兒問我:「請問我家寶貝葬在哪裡?」
    我回問她:「請問寶貝是安排個別火化還是團體火化?因為不同的火化方式,會有不同的安葬地點。」
    她簡短回:「團體。」
    女兒說,狗狗是她跟前男友一起養的,分手後,狗狗由前男友養著,幾天前狗狗往生,前男友沒有通知她,就逕自聯絡園區安排團體火化,她覺得寶貝的後事被草率處理,心痛不已。女兒流著眼淚,表現忿忿不平。
    「還有什麼補救的方法嗎?」女兒問。
    我安慰她:「已經完成火化跟安葬的服務,這是不可逆的。但是我們換個角度看,毛孩往生就像是到天堂旅行,選擇團體或個別的火化,好比旅行過程搭的交通工具,團體火化就像是搭乘巴士,途中有伴,個別火化則是搭乘Uber,較有隱私,兩者各有優點,既然我們已經到達目的地(天堂)了,旅行的過程是坐什麼交通工具重要嗎?」
    家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接著引導家人:「家人有準備鮮花跟供品,我們可以帶到主館的二樓佛,我們跟地藏王菩薩稟報,寶貝在此安息,祈願菩薩護佑,讓祂在此可以繼續修行此生未完的功課。」
    半小時後,我目送家人離開,對她們來說,這是一趟糾結的追思行程,祝願家人的結可以解開。

    ▲理解生命意義,安送寵物抵達彼岸淨土
    安排團體火化或個別火化,會有流程與價格上的差異,一般觀念也認為,若要安排較為慎重的服務方案,希望全程參與,需選擇個別火化配套。
    寵物身後事該如何辦理,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寶貝身後事一生一次,需通知親朋好友,比照「人」的告別式規格安排;有人認為,在生時候的珍重珍惜,遠勝離別時的鋪張講究,所以身後事的形式跟流程便不重要,簡單處理即可。
    這個故事,回應〈看海〉這篇文章所述:阿妹相伴六年的毛小孩嘟嘟,因身體不適送到醫院開刀治療,手術雖然順利,但是出院當天早上,卻突然呼吸困難猝死。寵物醫院建議,協助直接團體火化。
    阿妹接到消息傷心欲絕,一時六神無主,遂同意醫院的做法,直接團體火化。
    阿妹因過度傷心,幫嘟嘟選擇了團體火化,心有罣礙,為之擔心,後來透過寫信的方式,向嘟嘟道歉,盼嘟嘟諒解。其實,火化是形式,是過程,我相信,嘟嘟在阿妹的祈願祝福中,已經抵達彼岸的淨土。
    瑪莉亞畢業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是我南華大學的學姐,她以細膩的筆觸和溫暖的同理心,將每個人的情感交織在文字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討生死問題,讓讀者踏上一段段關於生命的深刻旅程。
    透過瑪莉亞流暢的文采和場景的描繪,令人深刻地感受到其中蘊藏的溫柔和力量。
    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好地面對死亡,這本書是不可錯過的。它充滿著瑪莉亞的祝福和期許,能夠引領讀者在人生的歷程中,洗滌性靈,為之動容,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