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的距離──記錄者的觀察手記
0 篇書評

獨行的距離──記錄者的觀察手記

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0.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88562800
  • 字數: 86,251
紙本書定價:NT$ 730
電子書售價:NT$ 511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她在途上觀察平常百姓的生活、見證社會大事,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藉着採訪,與當地人交流,聽着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寫下了一般遊記不會記下的見聞。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的過程。」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源自香港文學館歷時三年的「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計劃,收錄五十四位香港作家書寫香港街道的文章,內容依地區劃分為港島、九龍、新界三章,文類涵蓋小說、散文、詩,不僅寫街道故事,更寫香港的歷史、集體記憶與常民生活,建構出一個風貌繁複的香港,讓讀者得以深入認識這座城市的表象與內裡。

  • 電子書: NT$ 364

    大屠殺是一個英雄太少,而加害者及受害者都太多的故事

  • 電子書: NT$ 348

    作者跟祖母及老爸,一家人圍爐閒話家常,總說起關於香港的往事。祖母口若懸河地講談二戰前後的患難歲月,老爸的回憶總流轉於五、六〇年代的社會日常,已為人師的作者則聊說自己在街頭巷尾的懵懂港男養成記。 一些是聽說回來的吉光片羽,更多的是親歷其境的時代見證。願下一世代也記得這片地的一些事,與一些情,關於...

  • 電子書: NT$ 255

    「殺人有時,讀書有時, 現實困頓如密室,唯有旅行是人生的不在場證明。」——李桐豪

  • 電子書: NT$ 315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本書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美軍和日軍的激烈交戰之外,屬於沖繩平民──特別是沖繩18歲以下的孩童所經歷的沖繩戰。作者川滿彰從琉球王國遭到日本吞併談起,進而談到日本政府對沖繩孩童施行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乃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沖繩的少年少女們被徵召為士兵及護士、加入學...

  • 電子書: NT$ 500

    1841 年1 月25 日,一隊英國海軍官兵在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一個小島登陸,升起英國國旗;第二天,英國遠征軍司令代表英國政府正式佔領此地。 這個名為香港的不起眼小島,注定不平凡的歷史正式展開。 由「不毛之地」到「東方之珠」,由小漁港到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地理優勢,令這個彈丸之地總是在世...

  • 出版日期:2021-12-30
    電子書: NT$ 406

    神佛所在,妖魔亦雲集   唯色是誰? 是在強權壓迫下仍極力發聲的藏人,是以文字和攝影對抗國家暴力的作家、詩人, 是多次獲得國際人權相關獎項的記錄者。 而在本書,她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者和經歷者,帶我們看見去除了和諧濾鏡的真實西藏。  

  • 電子書: NT$ 266

    20位作家書寫台北街道的全新創作 他們的故事,我們的台北 不需要等到失去才來懷念,也不用搞什麼偉大的文學排場, 今日,且讓我們談論台北吧,像坐在我們心愛的小酒館裡,有一搭沒一搭,彷彿沒有明天地。敬我們的台北。──胡晴舫

  • 電子書: NT$ 266

    香港青年作家  亞然 政治文化觀察三部曲最終章 從《孤獨課》、《醒來的世界》到《重回舊地》 張潔平 專文導讀 (Matters平台及飛地書店創辦人) 沐羽、周保松、陳慧、焦元溥、鄧小樺、顏擇雅 各界齊聲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 電子書: NT$ 266

    繼《隱形生產線》後,白曉紅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揭露看似文明的大英帝國,性產業不為人知的黑暗與秘密! 《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是白曉紅繼《隱形生產線》後,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她透過應徵妓院接待女侍的方式,親身進入性產業進行臥底記者的調查工作,真實描述許許多多家庭經濟供應者的女人,在結構之...

  • 詳細資訊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的過程。」

    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她在途上觀察平常百姓的生活、見證社會大事,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藉着採訪,與當地人交流,聽着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寫下了一般遊記不會記下的見聞。

    她在大學期間休學一年,背著背包從越南一路往西,去了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印尼,住過當地人的沙發,見證反世貿的現場,看過其他國家的選舉;在馬來西亞的獨立媒體實習,又旅居台灣,寫書,採訪,嘗試另一種的遊歷方式。

    畢業以後,她乘坐西伯利亞鐵路,橫跨歐亞兩洲,在旅途中打工換宿,拜訪記者卡普欽斯基故居,也在匈牙利邊境,見證歐洲難民潮;又趁著緬甸大選,走訪仰光與實兌,了解女性與少數民族的困難。

    後來,她回到香港,成為了一個全職記者,見證城市的發展。直至疫情期間,她辭去工作,趕在歲數限制前,前往英國工作假期。她在小店打工,也繼續採訪,思考生活的可能。

    旅人說,因着對世界的好奇,一直往外闖盪,但走過很多地方以後,只有一處地方,能被稱為「家之所在」。她期望旅程結束,回到香港,繼續努力。


    作者介紹|

    李雨夢
    曾在主流媒體任職五年,跑過港聞,也做過專題記者,現為自由工作者。距離人生第一次獨遊,至今已有十三年,一直探尋及思考世界的模樣,喜歡聽故事,關注國際議題,也細察在地的種種。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78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