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茶滋味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不識茶滋味

  • 出版日期: 2023/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2.9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9741953
  • ISBN: 9786269686032
  • 頁數: 177
紙本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售價:NT$ 375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資深茶人、茶文化工作者Julia Lee老師的首本茶書。
◎不談華麗喧鬧的茶會,沒有高不可攀的茶具,只有傳遞愛茶人的單純喜悅。
◎透過一口口茶湯,引領你去發現、去感受「茶」所帶來的一切美好。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92

    ★ 上萬名學員.百位女醫.各界名人權威實證認可的健康飲食法 ★ 廚房小白都能輕易上手的零失敗料理食譜 ★ 139道實做性100%的料理食譜 《增肌減脂:4+2R代謝飲食法》 人氣女醫 王姿允 最新力作 從R2、R3、R4到R5,收錄139道中西式料理。 蛋、豆腐、蔬菜、蕈菇、藻類、肉類、海...

  • 出版日期:2023-09-01
    電子書: NT$ 315

    第一本以「台灣豬」為主題的美食書 也是最重要小吃文化的指南   ★從北到南,道地台式小吃 ★隱身巷弄的排隊美食 ★內行推爆好吃的隱藏部位  

  • 電子書: NT$ 231

    吃太飽是疾病和老化的開始! 讓有節制、吃到剛好的飲食,為身體排毒,提升免疫力。

  • 電子書: NT$ 266

    Bon Appétit 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通識課! 從冰淇淋到番茄醬、從歐洲到亞洲,跨越地理的界線探討食物、語言、文化間的關係。 美食愛好者必讀的語言學家菜單全球史。 語言學教授、麥克阿瑟獎得主任韶堂, 帶領讀者探索隱藏在食物中的全球文化歷史。 本書各章節的鋪陳比照正式套餐的順序,從...

  • 電子書: NT$ 322

    過敏、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失智、憂鬱症…… 數世紀以來,醫者百思不得其解病因。 全美胃腸科名醫暨營養學專家帶我們一步步揭露真相── 發炎既是萬病的警鈴、自癒的援兵,也是致病的源頭; 進而探知人體的免疫機制與逆轉疾病的祕密。 ★TED-Ed醫學科普影片超過600萬次觀看 ★入圍美國2...

  • 電子書: NT$ 336

    「現在我動身去唐人街,那裡是味蕾的避難所,溫暖異鄉人靈魂的救濟所。」 所有的飲食記憶,都是尋味鄉愁。 對海外華人來說,經營中餐館最初是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則加入身分的自我認知。 它是一套格格不入的語言體系,來源於生活,卻具有了身分抗爭的意味── 從來沒有一種餐飲像中餐烙上了如此複雜的族群印...

  • 電子書: NT$ 300

    「番菜」 ——看似平凡家常,實為京都的奢侈 ★第一本為世人介紹京都家常菜「番菜(おばんざい)」的飲食文化經典 ★60道專屬於京都家庭「春時夏日」的親暱滋味 ★《京都家滋味:秋冬廚房歲時記》同步上市

  • 電子書: NT$ 238

    英國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繼暢銷書《魚翅與花椒》後,再次跨越東西飲食版圖,打破舌尖上的偏見 「很多中文讀者覺得,在這個老外筆下,自己的飲食文化既令人驚奇又發人深省……」 ──扶霞

  • 電子書: NT$ 350

    想要健康安全地展開斷食,你一定需要這本書。   《生酮治病飲食全書》暢銷作者、《肥胖大解密》暢銷作者攜手合作 能一步步引導你找回身體自癒力的最佳斷食經典

  • 電子書: NT$ 294

    如果來到新疆做客, 熱情而又好客的新疆人,包準讓你把羊肉吃個遍才能離開。 蒸、煮、烤、燉、煎…… 餐桌上,你會看到各種料理羊肉的方式輪番上陣。 但,新疆不是只有羊肉, 還有手抓飯、大盤雞、饢坑肉、缸子肉、烤包子、黑磚茶……等異域美食待你發掘。 跟著作家王族一同品嚐新疆的好滋味!

  • 電子書: NT$ 300

    「番菜」 ——看似平凡家常,實為京都的奢侈 ★第一本為世人介紹京都家常菜「番菜(おばんざい)」的飲食文化經典 ★66道專屬於京都家庭「暮秋寒冬」的溫暖滋味 ★《京都家滋味:春夏廚房歲時記》同步上市

  • 電子書: NT$ 280

    一場從台灣出發的美食之旅, 陪你深入最日常的文化記憶, 吃遍屬於台灣人的共同味道。

  • 電子書: NT$ 336

    美國匹茲堡大學榮譽化學教授.最受歡迎的美食專欄作家 ★「愛因斯坦系列」熱銷全球、授權超過20種語言★   {大廚說不出的美味祕密} 「神奇的燉煮法」、「美味高湯熬煮法」、「完美醬汁製作」…… 150個最有趣的科學問題,深入淺出探討烹飪現象與原理,大啖知識與美食! 一讀就上癮,越讀越香的飲...

  • 電子書: NT$ 315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越了解飲...

  • 電子書: NT$ 228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 電子書: NT$ 247

    全台各地的美味早餐,一次收錄! 現在就啟程,來一場按圖索驥的美食之旅! 警告:沒吃早餐的人千萬不要看,一看保證口水流不停。

  • 電子書: NT$ 315

    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演化歷史, 每一個市場都塞滿了天擇的產品, 這本書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與達爾文一起用餐, 暢談我們與食物交織而成的精采歷程。

  • 詳細資訊

    回倒 茶.初.心──
    任時光流淌著人情茶香,停在最美一刻。
    本書為資深茶人、茶文化工作者──Julia Lee老師的第一本茶書,希望透過本書傳遞一個愛茶人的單純喜悅,一種從內心出發的關照;不談華麗喧鬧的茶會,沒有高不可攀的茶具,只有在一口口的茶湯裡引領你去發現、去感受──「茶」所帶來的一切美好。

    🍵品味推薦.學員習茶感言──
    ➤在茶湯中關照真正的自己|洪秀真
    Julia老師學識豐富,唯美淡雅,巧妙的引導著大家學習的方向,識茶、辨茶,味嗅覺的開發與記憶、美學的鑑賞與培養。

    ➤開啟對茶文化更深層的理解與體悟|黃憶申
    在Julia老師的引導下,使我對於茶的認知與學習又再更上一層樓。細細品味茶文化美好的深刻內涵,在習茶、行茶中,學習更多生活美學與人生哲學,以滋養自我的靈魂。

    ➤喝的是茶,品的卻是生活|陳婉琪
    美妙的機緣,引領我來到未央茶書院,跟著博學多聞的Julia老師,和各個不同領域的優秀同學們一同學習、成長,連同我的家人、孩子也一同習茶,共同見識了許多關於茶的美好人事物。

    ➤因茶而受益,因茶而美好!|謝貴美
    自從跟隨老師習茶後,老師的教導,除了行茶儀軌、茶知識、茶歷史、茶科學、茶道美學、生活美學,生命哲學等,都是老師的教導重點,也是茶人養成的基本功!

    ➤為自己泡一杯安頓身心的好茶|何素青
    有幸在友人的引介下認識Julia老師,跟著老師習茶,讓我更學會在屬於自己的的一席茶天地裡,為自己泡一杯安頓身心的茶,也讓我在忙碌的工作之虞,有一塊屬於自己內心的桃花源!

    ➤令人大開眼界的一席茶|黃若婷
    藉由行茶過程讓我得以專注、沈靜,每一款茶隨著發酵與烘焙程度的不同,需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泡茶、習茶讓我的心「更加安定」、「更加專注」,我喜歡並享受茶泡茶的時光。

    ──茶香.茶人.茶說,以純粹心事茶,留待人生回甘──
    茶不只豐富了生活,也為生命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喜悅!

    〈茶席如畫〉
    主人以恭敬、誠懇的心佈置茶席,這一席一方便是茶主人所傳遞的心意,是「席」,也是「惜」。
    茶席可以華麗,也可以簡樸,無論何種風格的茶席,都代表著茶主人的品味與心意。

    〈茶席之花〉
    茶席之花,宜簡不宜繁,幾枝素簡小花,一點流動的線條,一抹綠意,即可照見蓬勃的生氣。茶席之花要注意一個小技巧,所選用的茶花最好不要有香氣,如香水百合、梔子花、玉蘭花,或者是玫瑰、夜來香,等這些香氣過於濃郁的花會搶了茶湯之香。

    〈《紅樓夢》與茶〉
    曹雪芹揉合情思與茶境,創造出許多形象鮮明的描繪。《紅樓夢》是一部集中國茶文化之精髓的文學大作,所以後世才說:「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茶人的覺知〉
    在茶事的進行中,藉由「反覆」及「細節」的訓練,可以不斷提升感官的敏銳度、身體的覺察力,更能從感知的細微中品味出茶湯的變化、茶事進行的節奏、以及茶主人對於茶事的誠意與態度。

    〈茶人的修煉〉
    一個茶人如果能恪守一份素樸的真誠,再加上一顆純淨的心,安住在自己的「結界」,便可以面對茶、詮釋茶。
    茶人在茶席的「結界」裡,需要透過念念分明的心,練手、練味、練心,都是茶人修習的基本功。

    媒體推薦

    【前言】與茶結緣,開啟茶香歲月
    一個十歲小女孩,每天從新北市走上幾公里的路途到台北上學。在某個炎熱的夏日裡,她偶然看到馬路旁放置免費「奉茶」,在那個沒有珍珠奶茶和各式飲品的年代裡,一個鋁製茶壺倒出一杯甘美的茶水,順著喉嚨,沁入心脾,舌尖只留下茶水的清甜餘味,女孩內心充滿感動,從此愛上了「茶」。
    從此每天的上學途中,小女孩多了一份期待,放學後也多了一份盼望,在炎炎夏日,內心想著等會走到茶亭,就能喝上一口茶,令溽暑不再難耐,一切都變得美好而值得。
    因一位不知名善心人士的「奉茶」,小女孩與茶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有些茶,每次品飲,皆能散發不同的風情,如初相逢般讓人驚喜。
    有些茶,讓你跌入時間長河,往事一幕幕想起。
    有些茶,讓你想起最初的自己是如何被打動,讓茶走進生命,成為生活裡的無可取代。
    有茶的地方,即是心的歸宿。

    🍵茶香世家,打小養成的雅好
    故事裡的小女孩是我,十歲那年,無意間在上學途中喝到一杯路旁免費的「奉茶」,那一刻令我愛上了「茶」,這可能是身處滿街手搖飲的現代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七○年代初,台灣處於一個經濟正在起飛的時代,當時民風善良純樸,父親更是鄰里出了名的熱情好客,只要有人上門,他總會說:「去叫姊姊來泡茶!」當時十二歲的我便開始持壺侍茶。
    對「茶」,我總有自己的理解和對待。感覺我和它像是老早就相識,並相互理解,我總是知道怎麼把茶泡得好喝,什麼時候該高溫、什麼時候該降溫,就像母親知道如何把飯菜烹調得美味一樣,它就是那麼自然的一件事,於我。
    懵懂的年紀、懵懂的泡茶、喝茶,沒有特別的想法,只是單純從內心喜歡,茶湯裡注滿的是少女的純淨與無染。
    二十歲那年,我在「紫藤廬」茶館,買下夢寐以求的第一把壺,一把耐熱玻璃煮水壺,下面配了一個鍛造鏤雕的酒精爐座,在八○年代初可是非常時尚且文雅的物件。
    當時,去茶館喝茶是件時髦又文青的事,尤其對一個二十歲的女學生來說更是奢華,卻是我省吃儉用的生活中最大的快樂。
    看著玻璃壺內沸騰的水滾跳,但我年輕的心卻感覺很沉靜、很美好,我只是安靜的泡茶、喝茶,沒有太多感覺,只是單純直心的愛茶。
    談戀愛約會、朋友聊天聚會,我都喜歡到茶館,猶如現在年輕人去咖啡館一樣。
    儘管當時茶道再如何盛行,像我這般喜歡泡茶、喝茶的年輕人也算是個異數――夏日午後的雷雨聲中,總會看見一個逃到茶館的女孩;冬日大考後的週末,茶館裡也會有我的身影。


    🍵與茶相繫,為生活平添雅趣
    短短十多年裡,因茶而結識了許多茶友,透過茶敘、雅集、談茶、聊藝文、分享茶,為生活平添不少的雅趣。
    看似無為的與茶為伍的歲月,磨練出我驚人的五感六覺,同時也嚐遍了全台無數的好茶,青春的歲月就在追茶與讀書的時光中,匆匆流逝。
    畢業後投入工作,日日帶著一把紫砂壺上班的我,曾引起同事們的好奇,我的日本主管更是天天期待喝我的茶。泡茶、喝茶讓我在職場上廣結善緣,茶與我之間又更靠近了一點。
    結婚後,夫家位於北投「耕讀園」茶館附近,九○年代初新興茶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每個城市開設,彼時正是台灣茶文化的全盛時期。
    下班後和朋友小聚、吃飯、喝茶,總會約在茶館,假日休閒生活也在茶館,因此再度與茶無縫接軌,這也許是我和茶的宿緣,不管時空如何轉換,命運的一條紅線總將我和茶繫在一起。
    四十歲,因對子女教育的理念,我毅然決定放棄努力經營多年的事業,和夫婿帶著小孩移居海外。
    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住就是十多年,雖然家人都在一起,但是那種說不清楚的「鄉愁」,也只有離鄉的人才能體會。
    陪伴我異鄉生活的唯一確幸,還是「茶」。每每有朋友回國,總是不忘託人帶茶,當然不可少的還有自己家鄉味的泡麵,這兩樣東西,是撫平鄉愁泛濫時的唯一慰藉。
    一個春日早晨,我在院子裡除草時,遇到鄰居的Smith 太太,我開口詢問送給她的茶禮時,她回答:「茶很苦!」她得加了些許糖才比較好入口,後來我再追問,才知她竟然將茶放進微波爐裡煮。
    我暗暗心痛著:「那可是台灣最上品的高山烏龍茶呀!」
    因為這樣一個可愛的契機,促使我在異鄉開啟茶文化教室,想和更多西方朋友、移民家庭、華人朋友,分享屬於台灣特有的「烏龍茶文化」,無心插柳的我,卻因此得到許多意外的迴響與回饋,更多來自海內外各地的華人朋友們,也和我分享了中國各地、各方、各省的特色茶。

    🍵有「茶」的地方,就是心的歸宿
    中國十四億人口各民族、各省分、各地區,各自喝著不一樣的茶,有著不一樣的地方茶俗,讓我看見茶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更開啟了我更多味蕾的體驗與探索,令我不禁對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肅然與景仰。
    我開始深入閱讀茶書,探究、思索、理解茶,品嚐更多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方式泡茶,瞭解更多茶的可能性與差異性,茶的人文、知識、歷史、地理,就這樣再度跌入博大精深的茶世界裡。
    讀書、習茶、教茶、分享茶、製作茶點、插花、烘焙,成為了我的日常。
    因為「茶」而結識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茶友,瞭解了各種民族的飲茶文化與風俗,「茶」也因此更豐富了我的異鄉生活。
    一路走來數十年歲月,歷經求學、戀愛、職場、婚姻、育兒、創業、移民、教茶,成為一名茶道老師,任憑生命角色不斷地轉換與更迭,生活不斷地流轉與遷徙,身邊的朋友來來往往、有聚有散,唯有「茶」始終陪在我身邊,從來沒有被放下過,也因為有茶的陪伴,讓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從容自在地為人處世。
    茶香豐富了我的生活,也為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喜悅!
    當我從南半球回到故土,放下行囊後,再度來到了「紫藤廬」,光陰荏苒,所有的茶館都變成星巴克和手搖飲料店,只有它,一直都在那裡,數十年不變,像一個等著晚歸孩子的母親(因為茶館已成為市定古蹟了)。
    紫藤花依舊兀自開得燦爛,玻璃壺裡的水也正開心地滾跳著,那依舊泛著草香的榻榻米、老式的玻璃窗、池塘裡快樂戲水的鯉魚,感覺一切都停留在我年輕時,啊!我竟有些恍惚,彷彿時間都定格了。
    回到台灣,雖已年過半百,心中卻有著更多淡定與從容,是歲月換來的世故,還是「茶」長年薰陶下的恬靜。教茶、習茶如故,卸下旅人的漂泊,雙腳踩在自己的土地上,哪怕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角落,有「茶」的地方,就能令人感到心安與幸福。

    🍵年少不識茶滋味,喝茶不必等到不惑年
    藉著這本小書,我想獻給一些喜歡茶,但不太瞭解茶,或是不排斥茶,但又不知道怎麼接近茶的朋友。
    我不用太多艱深的文字或專業的茶知識來談茶、論茶,我想傳遞的只是一個愛茶人的單純喜悅,一種從內心出發的關照,不談華麗喧鬧的茶會,沒有高不可攀的茶具,只有在一口口的茶湯裡,引領你去發現、去感受「茶」所帶來的一切美好。
    也想藉由茶,傳遞生活的愉悅與想望。
    我不想教你泡茶,只純粹地分享關於茶與茶道的種種內涵與樂趣。
    透過簡潔的文字,帶領你去親近、探索――茶的真味、茶的美好、茶的日常,也想拋磚引玉邀請讀者一起走入廣闊美好的茶世界,讓生活有更多的機會與茶相遇,同時也期待更多年輕朋友認識茶,瞭解泡茶、喝茶,不是老人的休閒活動,除了珍珠奶茶和星巴克之外,你還能有另一種選擇。
    茶,無需調味卻自帶甘甜;不必加料卻入口香醇、四季皆宜;可暖心,亦可消暑。
    當你需要思考、需要靜心時,茶,可以是你的良朋益友。
    不同的茶品,有不同的內涵來滿足味蕾的無限想像,同時也承載了深遠且雅緻的文化與傳統。
    世代的更迭,風土人文的變遷,茶,始終存在,從一片樹葉採摘,到細品一杯茶,歷千百年而不衰,小小樹葉,有著大大的內涵,值得細細探索和品味。
    期許這本小書可以引領更多人,讓茶走入你的生命,一起加入愛茶人的行列。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