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 島內旅行 拍自己的公路電影
小日子創刊的初衷是記錄各式生活的美好況味,這50期中我們帶著讀者走遍世界各地,第50期我們回家了,因為最好的生活就在臺灣。我會說,第50期就是小日子給臺灣的一封情書,希望讀者們用各種不同的視角,重新看看臺灣,從心愛上臺灣。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第50期是我們給臺灣的一封情書
要把生活過好,旅行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就算只是一個人去吃頓飯,調整桌上的擺設,整理自己的房間⋯⋯都算是旅行。近的遠的旅行,具象的或心裡的旅行,我們總是在日子中不斷地旅行,以追求更新或回顧過去的自己,來幫助自己往前行。
隨著廉航的興起,出國自助旅行的風氣日盛,每到連假臉書上總有幾個朋友在國外旅行,碰到特別的季節臉書就被洗版,日本賞櫻圖加上照片中得意不已的笑容,幾乎要擊潰待在臺灣的人。但是,旅行難道一定要出國?待在臺灣就比較遜嗎?旅行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小日子創刊的初衷是記錄各式生活的美好況味,這50期中我們帶著讀者走遍世界各地,第50期我們回家了,因為最好的生活就在臺灣。我會說,第50期就是小日子給臺灣的一封情書,希望讀者們用各種不同的視角,重新看看臺灣,從心愛上臺灣。
編輯團隊這次苦心找出六個用截然不同方式環島的人,有大家熟悉的徒步旅人盧廣仲,編輯及攝影團隊跟著他在城市漫遊,吃小吃,跟小販聊天,坐在廟裡發呆乘涼,跟著他的腳步,感受土地的每個溫度。他說:「環島時,背包越貼近身體,就越輕鬆,就像困難,越是面對,就越能挺過去。」
Reach畫了全臺22處塗鴉牆面,將當地的風土民情化為大型共同創作;拜訪了12個漁人環島的Daisy說:「原來環島旅行不是純粹的放鬆或尋找自我,更能直接地去思考與這座島上文化的連結。」本想節省經費所以用環島度蜜月的洪毓穗和曾建富,反而受到全臺獨立書店的啟發,開了一間自己的小書院,「環島就像一個開關,更多的可能性由此展開。」吳燦政記錄全臺各地的聲音,最終留下了一個深刻的空白:「我停留將近一小時,最終放棄記錄海岸線的聲音,或許某些聲音的缺席,可讓人對海浪美麗的聲音更加珍惜。」
推薦閱讀時搭配聽伍佰老師的〈海上的島〉:「海上的島鳥的厝/美麗的世界真少有/海上的島鳥的厝/千辛萬苦的一個巢⋯⋯傷害/不通擱繼續來/好天/草仔才企會在/就好像欲畫一幅圖/留住我青春的現在」聽著歌,讀完雜誌,然後找個時間,背起包包,好好地在島上走一遭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