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 12月號/2016 第291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典藏今藝術 12月號/2016 第291期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14.9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244
紙本書定價:NT$ 180
電子書售價:NT$ 120
暢讀包
人氣暢讀
可購買品項 售價
電子書 NT$120
今藝術(6期) NT$720
今藝術(12期) NT$132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成功訂閱後,將由下一期新刊開始派送。訂閱不與站上其他優惠併用。

購買領書額度

本期主題:理解的霧區 ------ 本期探討「台-泰」等東南亞地區的藝術交流與實踐,思考我們能和東南亞鄰人建立何種新的互動關係,並直接碰撞彼此的政治丶社會,進而生產展覽。「翡翠計畫」補助方向為何?此機制之下,是否限縮了藝術的創造性?都值得我們省思和探究。此外,香港文化人出戰選委,關心未來的發展,因而組成「文化同行」團隊爭取權益,企圖扭轉香港的命運,為文化圈盡一己之力!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99

    本次 idSHOW 十二月主題「質設計.好生活」,以不同層面的角度,告訴大家居住空間所具有的氛圍情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家的舒適度與美感更會反應在每個人言行上,此次主題從起居日常開始為基礎,建構每一天的好感生活為初衷,帶領讀者透過相關設計、方法打造好感生活提案。從居家的材質、色調、燈光、植物、軟裝、...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男女大不同? ------ 男生比較勇敢,女生愛玩洋娃娃?或許你身邊就有人不是這樣。許多男生女生的區別就像是「框框」,反而模糊每個人獨特的部分。要如何鬆動?不妨跟著小典藏,從身體,到角色扮演、職業等,一起來發問和討論,男生女生是不是有那麼不同?

  • 電子書: NT$ 175

    封面故事《建築自然系》 近幾年的環境變遷、氣候異常加劇,親自然設計(Biophilic Design)和建築如何「與自然共生」已不是新話題,Frank Lloyd Wright早在《建築的事業》中提到建築的未來傾向於更有機的類型學。日本文化中人與自然的界線向來模糊,建築學者謝宗哲以「自然系」歸納日...

  • 電子書: NT$ 256

    日本,正發生 後疫情時代,社群上終日有朋友在日本打卡,分享他們的喜悅。但旅遊之外,我們好奇的是,幾年不見,日本的文化、時尚、旅遊、餐飲與生活產業,出現了什麼樣的重要變化?《VERSE》編輯團隊特別來到日本,進行第一線的深度採訪。 首先是日本國民級的潮流品牌「BEAMS」,四十多年永保青春活力。我...

  • 電子書: NT$ 175

    封面故事《電影&影集上菜》 專題的誕生其實再單純不過,2月正逢農曆過年,團聚時刻多聚焦於餐桌,而這個長假也少不了追劇看電影——那何不將兩者結合?飲食與影視的連結一直很深,在《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等日劇中,品嚐料理也咀嚼人生;近年火紅的美劇《大熊餐廳》,或電影《天菜大廚》、《餐廳失控夜》、...

  • 電子書: NT$ 304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當你翻閱本期《VERSE》,你會發現雜誌的size更大、設計美學更優雅、也更具實驗性。 人人都說紙本已死,但VERSE從創刊以來就試圖重新創造閱讀雜誌的體驗,重新讓讀者體會雜誌的意義:從影像、設計,到紙材和印刷,讓你的手指與眼球翻閱每一頁時,都宛如一場美學之旅。

  • 電子書: NT$ 125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創新與科技驅動的時代,映 CG 衷心為各位呈獻本期雜誌,「生成式 AI 工作流大翻轉」。我們的焦點並非如何運用哪些工具,或是下什麼精準的咒語,而是透過產業中的創作者觀點,探索生成式 AI 技術將如何為電腦繪圖領域帶來的巨大變革,並深入了解這令人驚嘆的技術對現代創作者工作方式的影響。

  • 電子書: NT$ 130

    數位藝術工作者對於自己的創作作品就像是玩 Pokémon GO 一樣,總是不斷的訓練自己的精靈寶可夢,在每個冒險的旅程中贏得勝利,這一期的主題是「寶可夢旋風再起」,除了專訪 Niantic, Inc. 國際市場行銷總監-Kento Suga 為讀者挖掘成功打造行銷全球 IP 的策略與構想之外,並特別...

  • 電子書: NT$ 175

    封面故事《給下個世代的藝術靈光》 以「未來藝術學苑」為題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of France,簡稱CND),與香奈兒品牌推出2023 Camping Asia計畫,由藝術家林人中擔任策展人,共同定義了跨文化的架構,以「A...

  • 電子書: NT$ 0

    修築史博——文化資產記憶與技藝 Renovat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Memory and Technique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史博館舍升級計畫,打造老館新面貌 筆染重彩心任俠——彩繪藝師莊武男的大匠之風 事無難易...

  • 電子書: NT$ 350

    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 本期《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我們觀察在疫後之年,全境開放,為創作者帶來嶄新的視角。世界重啟了,那些熟悉的場景,以既熟悉又陌生的面貌衝擊人們的日常;於此同時,AI 時代的到來以及 YZ...

  • 電子書: NT$ 0

    來史博上課囉! 一甲子以前的1963年,史博館與中華民國畫學會合辦「美術研究班」, 廣設水墨、西畫與理論各科,向社會大眾廣開藝文學習的大門。 本期封面故事「來史博上課囉!」即帶引您穿梭古今。 從充滿歷史感的老照片「開始上課」,遇見夢幻名師,重回當年課堂一窺堂奧。光陰匆匆而過,而今的藝...

  • 電子書: NT$ 120

    當代設計雜誌自1992年創刊,為華人讀者最珍惜的一份專業性設計雜誌。 以精彩圖片與深入淺出的文字報導室內、建築、家具、材料、房產及設計展覽等生活設計美學。 每期精彩內容:設計名人專欄、大師專訪、精選主題報導、各類空間設計作品、設計展訊、品牌介紹…等,是設計相關愛好者必讀與收藏的刊物!

  • 電子書: NT$ 108

    【A Home with Soul 迷人的生活空間】 本期Shopping Design想邀請你與我們一起邂逅迷人的生活空間,跟著我們一起打開空間,看入生活,你會發現,生活的樣態,其實是人所能形塑的,最真實也最親密的地景。

  • 電子書: NT$ 108

    什麼是生活空間? 它可以是一個發呆的地方、工作的場所、身心休憩的空間,又或是靈感的發源地;每個人都在其所屬擁有的空間中,再造自己,同時也被這個場域所影響。 書房裡的一盞燈、一本書,或者是一幅畫,那些無比真實,但微小深刻的生活細節,都有其原因。走入一個空間,也像是走入一個人的身體,空間的風...

  • 電子書: NT$ 120

    近年數位化的革新來臨,藝術「檔案化」的現象已成為訊息傳播的一種集體行為。本期將探討大數據時代藝術檔案建置的挑戰與矛盾,與過去傳統美學價值產生的歧異變化。當「檔案化」已進入全球的藝術社群,是否影響了當代創作與策展展示的趨勢?特別是以AI人工智慧從事「藝術創作」的現況和技術演變,其定義及觀念價值的翻轉,...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遺我雙鯉魚──吳門書札中的文人私密生活  ------  古代文人不沾染塵俗煙火嗎?實際上,他們比想像中來得生活化,書信往返間,不僅談論國家朝政、藝文雅事,也涉及醫病健康、婚喪喜慶、甚至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點滴積累了人情的溫度。上海博物館推出以蘇州文人信札為主題的精品展,而本期的專題除...

  • 電子書: NT$ 125

    非常興奮向大家介紹我們這期雜誌的主題「The Magic behind Visual Effects:迷人的視效魔法,特效製作的眉角」。這一期我們深入挖掘了視覺特效在影視、動畫作品中的神奇之處,以及背後的製作秘辛。透過全方位的報導,將視效藝術家們的心血、技術創新,以及行業現況呈現在您面前。在本期內容...

  • 電子書: NT$ 0

    17世紀的臺灣故事 The Stories of 17th Century Taiwan 祖先用腳寫的歷史材料——舊地名中的臺灣近代初期史 小陶罐.大世界——記17世紀與臺灣相遇的安平壺

  • 詳細資訊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60 文化人出戰選委,關心香港未來發展|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2 杭州之外,平台合作主義∣黃孫權 
    64 藝術是人性的需求嗎?∣耿一偉 

    ◎ NEWS 焦點新聞 
    66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4 以參觀人數決定實驗發展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不明將來│林怡秀 
    86 亞州時間:記第11屆上海雙年展│陳璽安 
    88 重量級畫廊持續加入,積極成長的西岸群落:第三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李素超 
    90 2016 ART021,打出滬申藝博的國際形象│張亞慶、徐佳蕙 
    162 同台拼場,各顯藝力 台北藝博國外畫廊集錦│高子衿丶林怡秀丶呂學卿丶張玉音 
    164 突破重圍,盡現本領 台北藝博國內畫廊集錦│編輯部 
    171 趨向多元的媒材光譜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林怡秀 
    172 一級戰區外的轉型必然 耿桂英、趙琍對談│(整理)林怡秀 
    176 藝博會應對的現實與未來挑戰│編輯部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92 靈魂漫遊與生命書寫 淺談瓦兒留下的美學與緣分│吳樹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96 理解的霧區 東南亞藝術交流、駐地經驗的省思│(企畫)張玉音 
    98 務實的自我形塑系統 如果台灣真的出現了所謂的國際/南向藝術策略│高森信男 
    102 抵抗性認同的生產與意義 吉隆坡城市規畫下替代空間的社區與政治│柯念璞 
    106 國際交流的「彩蛋」或「麥高芬」? 重新檢視文化部「翡翠計畫」與國藝會「七大網絡發展平台」│吳牧青 
    110 每個人的「燦爛時光」 關於張正促進多元理解的方案創造│張玉音 

    ◎ FORUM 藝術論壇 
    114 重新思考亞州與世界的關聯 鄭慧華與許芳慈的對談│(整理)高愷珮 
    118 零度以下的風景 評2016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負地平線」│孫松榮 
    122 魔山溫泉考 《北投異托邦》的高地穿越劇場│龔卓軍 
    126 之間:無法指認之物和歷史的未明 訪阮純詩│區秀詒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8 古根漢美術館「故事新編」 「地方化」的小敘事│余小蕙 
    132 清算冷戰及(後)殖民歷史爛帳 「黑霧焚燒的國家」│丘德真 
    136 郝量的「瀟湘八景」 尚遺浮雲—點心│周婉京 
    140 去相合-藝術與暢活從何而來? 首屆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吳樹安 

    ◎ ART TALK 相談室 
    142 邊境‧離散‧家的位置 趙德胤,持攝影機的瘋人│(整理)林怡秀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6 琴瑟和嗚或濫竽充數 韓國雙年展觀察│楊爾寧 
    150 中國藝術機構文獻展,為本土學術背書│李嘉瑄 
    152 荒野的呼喚 吳思嶔「澳大利亞」個展中的邊界思考│王聖閎 
    156 不能錯過的湯伯利│artprice(翻譯)陳文瑤 
    158 柳橙不是唯—的水果 集合出版社│蔡雨辰 
    160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十四) 空氣中散布著—股甜膩的精油氣味│張碩尹 

    ◎ SNG 展覽直擊 
    17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19 走向國際 勇於挑戰的林佳鴻│隋意維 
    220 流動的心跡,麈埃落定 「悍圖素顏:悍圖社素描/手稿/原模展」的策展念想│李思賢 
    222 南台灣邁向國際,高雄藝術博覽會登場│高雄藝術博覽會 
    224 2016腦補沙龍(秋季)│葉柏昇 
    226 繪畫身動,創作靈動 淺談曾秉芳的繪畫創作│吳樹安 
    228 士林三賢藝展 「畫中有話,藝中有意」的心象主義│呂學卿 
    230 感同身受 新媒體時代下的當代生活│吳樹安 
    232 台灣文創藝術博覽會 藝術家、收藏家與全球買家的媒合平台│台灣文創藝術博覽會 
    234 醉良宵 與廖鴻興的對話│玄音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36 展覽月報|編輯部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