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自由律動的當代設計》 香奈兒女士曾說:「香奈兒套裝是為了活躍的女性所設計。」今年香奈兒呈現由珠寶創意工作室總監Patrice Leguéreau設計的《SPORT》頂級珠寶系列,共80件作品不僅歌頌運動風格,也更貼近人體的自然結構,兼具優雅和律動自由。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 La Vie雜誌自2014年舉辦「台灣創意力100」大獎評選,2017年轉型為雙年獎,透過專家學者的公開評選及思辨,推廣並鼓勵台灣文化及創意成果。2023台灣創意力100邁入第6屆,若說上屆的雙年獎時間軸最關鍵的時事為疫情,本屆2022~2...
《新時代的攝影修煉》 我們一般認識的攝影要透過相機,這媒介向來仰賴鏡頭光學儀器等科技的進步,從化學顯影的底片沿革到2000年後成熟的數位科技,近10年手機又改變人們的拍攝習慣,到現在AI新技術使我們驚艷,它不依靠光,它做的影像算攝影?攝影會不會消失?
《當時上遇見藝術》 時尚與藝術就像兩條線,百年來各自獨立又時常相交,也像是兩個集合的相交集,其中的模糊曖昧與難分難捨,近年顯得更加明顯。時尚與藝術的關係是獨立、部分交集或相等於,似乎永遠沒有正確解答,但不可否認的是,時尚和藝術之間一直有著很強烈的關聯互動,自古以來藝術家和時尚設計師往往也有著深厚的...
《路上觀察學》 前陣子一張「信義哥吉拉」在社群網站上瘋傳後,吸引萬人前往取景朝聖,成為排隊新景點。「路上觀察」可以是純粹的日常消遣,Facebook上近百萬成員的「路上觀察學院」等等網路社團與帳戶上,網民發揮自己的幽默感,也在分享過程與他人迴響中找到歸屬感。
《感性飲酒生活指南》 關於酒,理性飲酒的話語已是標配,但我們這次想要談感性飲酒。至於何謂感 性,得從台灣飲酒風氣與習慣的形塑講起。在葡萄酒、威士忌、清酒等其他國 家的酒類進入台灣人生活後,大家無不汲取他國飲酒方式與餐酒搭配邏輯;但 近年不論飲酒年齡下降、釀酒方式與風味增廣、在地酒廠崛起,抑或本土意...
《男裝訂製術》 「大量生產」的全球化時尚消費習慣下的另一個極值,便是行之有年的「訂製」。在服裝、配件單品的款式選擇不如女裝豐富的男裝市場,許多講究風格品味的男士便會選擇訂製,以達到心目中對美感的極致追求,西裝外套、襯衫、褲子、大衣、皮鞋、領帶、帽子、袖扣、飾品與珠寶等等都能訂製,從布料質感、款式選...
《直擊海外創意現場》 旅外,是對另外一種可能性的嚮往,想看見不同風景的渴望。台灣這島嶼不乏創意的能量正滋生猛長,甚至網路、手機一次點擊,世界所有資訊瞬間彈現眼前。那為什麼仍不斷有人遠赴海外呢?無非是難以取代的實際生活,所能帶來的不同緣分與機遇,而他們多數以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等,長久以來向台灣...
《尋找森系靈感》 觀看世界的視角很多,如果以「森」為對焦會是什麼形貌?根據林務局調查,台灣森林覆蓋率約60.7%,比全球平均值30.3%高出2倍以上,在全球名列第33、亞洲第7,僅次日本、不丹、南韓、寮國、馬來西亞等國。再換個基準,從「人均森林面積」來看,地狹人稠的台灣僅有0.092公頃,遠遠不及...
《理想的工作空間》 日復一日根深蒂固的工作模式、習以為常的辦公室⋯⋯,人類的社會運作經 歷了3年多的疫情後長出了不同的樣態,且不可逆的持續順應著趨勢,綜觀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考慮如何以及是否讓員工恢復過往的辦公模式;企業被迫重新考慮辦公室的用途、空間大小、設計以及存在與否;而建築事務所在設計辦公室...
《世界起點的工藝》 提到工藝,我們熟悉的工藝及其對應的地區,大多是日本、北歐這樣較為現代化的地方,工藝的保存、發展甚至是和當代設計領域之間的協作都相對流暢;而世界之大,當對特定區域如數家珍的同時,也代表著還有許多工藝及其所在地都是我們不熟悉的,這是「世界起點的工藝」題目構思的起點。在最初的想法,世...
《日常充電術》 當感覺生活像是被用力拉扯後的橡皮筋,沒有真正放鬆回彈,而越來越疲乏之際,想在庸碌和繁重中創造療癒、自我減壓,是一種可以後天培養的能力。
《小建築》 小的建築也能掀起大改變?這次的專題La Vie 精選台灣與世界的建築「小」例子,6 個專題中的關鍵字、6 位建築專家的快問快答,先為你抓住觀念。當然,從尺度測定自然還是最直觀的,只能塞下3 人的建築空間夠小了?美國紐約Mmuseumm 在疫情後又再展開新的實驗。而透過只有3.6 ×...
《走進卡地亞的百年經典工藝》 廣納多元文化,成就卡地亞獨特的品牌風格及美學。放眼世界,同時探索在地自然與人文特質,適逢卡地亞台北101旗艦店開幕之際,隨著令人驚艷的工藝細節與藝術作品,一探品牌的百年工藝故事與精神。
《跨時代的靈感之光》 黎明來臨前總有段漫漫黑夜,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 彷彿無止無盡的黯淡時光,也恰似美好年代的鋪墊。 關於這一點,藝術、建築、時尚等各領域, 風起雲湧的1932年,可說是絕佳見證。
《職人與他的工具》 工藝師手中那把因為順手好用而被磨得發亮的錘子,藝術家大筆揮毫的油畫刷具,又或是咖啡師千挑萬選的手沖壺,這些是我們想到「工具」這兩字時最常出現的畫面。這些日常生活中合於人手尺度的工具,溫馴謙和地成為了我們構築日常美好的親密夥伴。我們對它投注情感,有時更培養出比人與人之間更相知相惜...
《居住的n種方式》 當我們在談論居住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過去La Vie開箱過許多台灣創作者的家,這次我們則將場景拉到國外,獻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居住提案。說是居住,「替代生活方式」(alternative living)成為一種生活新態度,世界上有一群人過著住在露營車展開生活在路上的vanlif...
《全球設計新銳》 放眼創意產業,不乏年紀輕輕就奪得大獎或是成為創意總監的案例,但誰能被譽為新銳、怎樣稱得上優秀?大家心裡各有標準。本次封面專題我們一方面以年紀為切點,一方面邀請業界資深專家推薦,以及評估其過往作品與獲獎成績作為參考,期待以較為全面的客觀方式,將近幾年在產業界冉冉上升的新星們呈現在這...
《創業者的冒險》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調查,2020年台灣18∼64歲成人中,投入早期階段創業活動比率為8.4%,也就是說,每100位成人就有8位正在進行早期創業。但創業說到底就是一場冒險,創業者們得在這條成功率極低的道路,不斷證明與驗證提出的創意和決策,不是一時一己的興致,而是歷經社會考驗與市場...
《任性的收藏》 收藏,大致來說,都出於一種任性的執念。是一種物和人之間,說不清理還亂的糾纏關係。所收藏的,表面看起來是具體有形的器物,一件件拿起來各自介紹彷彿都有回事;但實際上, 那些藏在心底捫心自問時才會出現的或長或短內心小劇場,才是藏品所匯集的真意。
好的陳列,能讓顧客瞬間停下腳步! 20間風格小店,167個陳列心法。 展現文具、生活用品、廚房用品、服飾、家具、食品等多種商品的陳列集客力。 運用陳列技巧,替顧客思考消費動機, 完美落實「看清楚」→「感興趣」→「去結帳」的消費心理!
《設計未來式》 你對未來的想像是什麼呢? 是不再需要出門社交、沉浸於虛擬世界, 或是一個充斥著機器人的反烏托邦社會? 又或者先別想那麼遠,讓我們聚焦近一點的「近未來」。
《時代中的創作世代》 「自由、大膽、創意、前衛、現代」是CHANEL N˚5的時尚宣言,歷經百年的風格演進與時代變遷,屹立恆久地在每一個世代中潛移默化。對於創作者、藝術家或表演者而言,每一次的創作都是對於未來的宣言,隨著世代而產生,也隨著時代演繹著,以不同的媒介、語言或肢體展現品味與風格。
《人設訂製術》 如果你對人設這個詞超有感,可以跳過這串文字,直接進入這次的專題。如果你沒有聽過人設這個詞,或是覺得人設是偶像和網紅才需要的,且先給我們一段文字的時間。
王陳彩霞、潘黛麗、呂芳智、葉珈伶、陳季敏、溫慶珠、洪麗芬、竇騰璜+張李玉菁、徐秋宜、許艷玲、陳劭彥、古又文、田明彬、詹朴、周裕穎 16位服裝設計師, 導讀臺灣服裝設計的品牌歷程、工藝語彙,與設計理念。 服裝是社會文化的標記,也是工藝發展與審美品味的證明。 服裝 —— 是我們日常最親密,也最熟悉的材...
為什麼牛肉經過熟成更軟嫩更多汁? 好吃到令人想落淚的「乾式熟成牛排」怎麼做? 本書為您深度解析 老饕心中的牛排王道、台灣乾式熟成的先行者──國賓大飯店A CUT牛排館 從產地到餐桌,如何一步步打造出極致美味的牛排奧秘! 誓為所有美食家們,獻上味蕾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封面故事 《推測未來的設計》 對你來說,設計,意味著什麼? 大多時候,設計的存在,是為了解決人類生活大小問題;近10多年來,國際間興起一股名為「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的思潮,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年度大展,到全球知名的創新設計公司IDEO作品,都能見到推測設計的...
《從風格到風土!吃懂餐飲新趨勢》 從20世紀所興起的法國新料理運動、慢食運動,到21世紀的西班牙分子廚藝、新北歐料理等風潮遞嬗,今日許多人更常聽到的是「風土」、「在地化」、「台灣味」這些詞語,這股探究在地料理脈絡與風味特質的趨勢從何而來?是所謂本地意識抬頭,或是世界各地所興起的「在地顯學」趨勢?而當...
《野夏天!!》 夏天,就該出門玩個暢快,試試溪降、風浪板衝浪、自由潛水等挑戰型戶外運動; 或來場山海野營、北台灣壯遊、日本爬山、極圈健行。再來一手在地啤酒配烤肉、夏日美照與超帥裝備,夏天就是要野起來!
《信仰的設計,眾神接招》 街頭巷尾高密度的宮廟、跨世代皆熱衷參與的進香遶境,台灣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神明信仰。豐富的信仰文化就像是open source的創意資料庫,當代設計遇上信仰文化資產,會迸發何種新的火花?將在本期封面故事裡見分曉!
來我家吃飯吧! 還記得,上次邀朋友來家裡吃飯,是什麼時候嗎? 在餐廳林立,品嚐速度追不上開店速度的時代,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像是種浪漫的往日情懷。然而,即便技藝難與名廚相比、空間不如飯店華麗,「來我家吃飯!」這種乍聽反潮流的邀請,卻因主人的體貼盛情、用餐時的自在親密,成為賓主最珍貴的回憶。讓我們...
體驗製造所 如果花一樣的錢,你會想買具體商品,還是一回獨特的體驗呢?越來越多人同意,與其購買商品,他們更願意花錢在體驗上。從VR虛擬實境體驗、風靡國際的沉浸式劇場、到將泡湯習慣變成文化體驗的日本湯道,讓我們一起探索21世紀的體驗設計新趨勢!
光與影的生活時刻 因為光,我們得以看見這個世界的輪廓,以及美麗的色彩。 它多變又迷人的特質,像是一雙隱形的手,在日常中捏塑出各種物件的個性、空間氛圍,於是創作者以其為靈感,在鏡頭裡留下令人震撼、感動的畫面,或者運用它渲染空間裡的戲劇性。不只如此,它也以各種形式帶領我們體會時間的流逝,直視...
獨立甜點店風潮 食材、技藝與風格的究極態度 甜點界畢卡索Pierre Hermé 曾說:「鹹食拿來填腹飽胃,甜食用以取悅自己。」無論如何,我們總能在甜點中安頓身心;這幾年,台灣吹起一股新世代獨立甜點店風潮,讓我們走訪有態度的風格甜點店,在飲食職人帶領下,一窺各家主廚的美味創作!
你今天吃早午餐了嗎? 早午餐席捲全台,儼然成為一股新風潮,強調健康、慢食、樂活的飲食新態度,逐漸蔓延開來,成為都會人的最愛。
亞洲風格城市崛起 近年從最受歡迎的旅遊地點,到宜居城市的排行,大家開始將目光從耳熟能詳的亞洲大城市,轉到具有獨特魅力的亞洲其他城市。本期《La Vie》將帶你一探日本新創之都福岡市、中國內陸的文創城市成都、泰國北方的藝術與工藝之城清邁這三座崛起中的亞洲城市,同時也回望台灣近年以設計、藝術催化在地發...
設計進擊!給未來社會的創新思考 我們處在一個高風險的年代。21世紀各種汙染、資源缺乏、糧食分配不均、人口老化等問題,幾乎是各國彼此牽一髮而動全身、同時面對的大難關。運用設計思考面對大環境問題已為主流,重點在於強化創意思維,整合跨域資源,從美學和商業追求往前跨一步,找出另一種聰明又實際的社會關懷之道...
世界的共感建築之旅──屬於我們的靈魂場所 共感,是內心與外在環境產生共鳴的感受能力。 大量紛雜的資訊,及快速的工作步調,為生活帶來豐富的面貌, 卻也引發心靈的反動,人們開始在住家和工作場所外,尋找一處讓心靈獲得緩衝的空間。這些場所不僅串連人們的互動、甚至能創造對環境的認同感。透過建築師之手,...
056 來喝茶吧!風格茶提案 這幾年來,從東方到國際,一股既自由也深刻的飲茶風格正在蔓延。新世代茶人們踏著大膽而堅定的腳步,走進廣闊深邃的茶世界,了解風土、品種、烘焙等細節如何成就一款好茶,在當代的土壤上長出不一樣的一心二葉。 穿越日本、德國、紐約等全球風格茶空間,走訪新時代台茶品牌...
073美感俱樂部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時刻或場合,會讓我們有美感的感受呢?美感的原意,其實是打開感官去感覺,是種每個人都能夠隨時隨地啟動的能力,從自己開始啟動美感,一直到大家都能分享彼此的感受,有一天,美感會成為我們共通、共享的感知。
新時代手藝人 白領上班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新一代的手藝人們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也更酷! 隨著這股從紐約、英國、日本、到亞洲台灣的 職人新浪潮,讓我們一起找回手感實作的踏實心情。
【知味,和土地的共享餐桌】 從農人的田地裡,到眼前的餐桌,那些正等著我們大快朵頤的美味料理,背後還有哪些未端上檯面的故事呢?身為以愛吃出名的台灣人,隨著近幾年來的食安風暴、小農耕作、台灣味等風潮崛起,我們開始逐漸意識到美食不只有CP值,懂得挑選美味的食物,不只代表著懂得吃,延伸出的是對從土地到...
68【2017台灣創意力100】 Part1世界創意大事 全球創意產業大事紀 Part2台灣創意領域趨勢分析 直擊2017 台灣創意力三大趨勢
【家,離自然那麼近】 19世紀,美國知名作家梭羅移居原生林湖畔,兩年多的生活成就了不朽的文學 作品《湖濱散記》,他曾有感而發「富足的生活某種程度上,造成心靈層面的 失落」直至今日仍不斷提醒著我們,在與自然漸漸疏離的時代,別忘了生活還 有一份單純的感動。
器具的選用,就是影響咖啡風味的開始!好器具是好風味的起點 好的咖啡,需要合宜器具呈現原始真味, 選對器具,更是呈現咖啡樣貌的不二法門。 咖啡的本質,不僅限於口中的感受, 如何在尋常生活中體驗美好風味,好器具是一切的原點。
COVER STORY 超跨界創意者聯盟 「合作」並非新名詞,但在這個時代,它已非加分題,而是必答題。當五花八門的跨界聯盟已為常態,讓我們抽絲剝繭,看見成功的「1+1」法則。單打獨鬥的造神年代已經結束了,想在喧囂時代掙出一片天,第一步,請找到對的結盟夥伴! 與『獨行天才』模式不同的另一種...
COVER STORY 民藝復興潮 在中國 匠人、設計師、民藝青年的造物之夢 那些由匠人雙手打造出的日用器物,是否已漸被遺忘?那些因物氤氳而起的樸素美好的民藝之道,難道只能在嘆息中消失嗎?我們來到近年來將「匠人精神」炒得熱火朝天的中國,試著探究,民藝如何可能拍拍灰塵、拋開嘆息地回到當代的...
COVER STORY 設計的質地 在兼具功能與美感的設計誕生前,設計師如何在材料中眾裡尋它,找出完美設計的甜蜜點?目前全球已有材料研究的機構,蒐羅全世界材料並分門別類成為線上和實體展示的資料庫,資料庫內的材料大致分為自然材料、金屬、玻璃、水泥基底、陶瓷、碳基底、加工和聚合物等八大類,包含全球...
COVER STORY 夏日理想好生活 就要這樣過! 拾起你的隨身行囊,當夏日早晨的微光笑開,就出發吧! 來一場野外花草採集,或是攀上樹冠層探險去、在瀑布划一趟獨木舟、到河濱挑戰寬版滑水,讓夏日陽光成為你奔向大自然的熱情推手。透過慢城小鎮的慢活之旅、深入墾丁的在地生活,以不同角度感受各種...
COVER STORY 用創意,讓地方重振新活力 在世界許多國家的角落,人們開始對回歸在地有更明確的藍圖。台灣也是如此。重回地方,不只是隱於林的私人清談,對這群入鄉的台灣年輕人來說,更是積極改變的契機。帶著動手實作的魄力和誠懇的態度,從自己、里民、到整座沒落許久的舊城鎮,美好未來就從踏實腳下的...
COVER STORY 風格隱系操盤手 THE MAN BEHIND THE STYLE 066 2017秋冬時裝週熱話 如果說,母親懷胎10 月產下嬰孩,在時尚圈,每半年就必須陣痛一次。但這痛,卻又帶有一絲甜蜜的浪漫,是所有身處這時尚大家庭成員所引頸企盼的美妙果實,且跟著La Vie 的腳...
「生活器物是唯一能跨越時代和語言的溝通媒介。」 18位老靈魂店主透過獨到的審美眼光,嚴選500件生活老器物,歷史文化故事、收納保養訣竅、世界市集店鋪指南,從年代、國家、材質一一剖析各種設計元素,遍及歐美日亞、跨越世紀的集合,既然時光機還沒發明,就用生活來營造!
◎ 300家香港美味餐廳完整收錄 ◎ 在地人推薦必吃的600道以上美食佳餚 ◎ 料理名家深度導覽,輕鬆瞭解港澳美食前世今生 ◎ 分區索引方便查找,一本在手,隨處皆能享受美食
24位台灣頂尖設計師的創業思維與經營祕訣 個人接案→建立工作室→成立公司→成就事業 在視覺傳達的工作中,逐步實現理念與夢想
26位設計師成功祕訣 & 60優質商品案例故事 資金哪裡來?商品怎麼賣?和誰合作最可靠?消費者在想什麼? 從事商品設計創業一定會遇到的問題,答案全都在這本書裡!
香港,藝術不思議! 香港—這個總有著無盡的理由讓人一再造訪的繽紛城市,吃喝購物以外,近年來,更已成為亞洲最受矚目的藝術朝聖地!自2013 年國際藝術盛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進駐香港,以香港為據點,放眼亞洲藝術圈,各國的藝術家、收藏家、藝術愛好者們以「藝術」之名,同在三月相聚香港;...
住一晚文化財旅宿、喝一口天皇愛的江戶名酒 在江戶睡去,從昭和醒來 穿越時光,沉浸日本文化的百年香氣中 我們在江戶睡去,從昭和醒來,到魯迅最愛去的百年舊書店、跟著夏目漱石、三島由紀夫、岡本綺堂一起探索百年文化老舖、古建築與旅館的神祕氣味,一次看懂日本有形與無形文化財的私房地圖,最後,發現「和...
COVER STORY 生活,在路上 一起出發吧! 穿越家鄉洋溢著濃濃人情味的田埂小路,和在地人一起漫遊百歲老街, 駛向公路、踏入山徑、或擁抱海洋航線, 在行走之間,我們學著聆聽、學著觀察、學著和自己相處,也學著適時迷路。 以步伐丈量世界,也隨著步伐...
COVER STORY 超越感官 科技美學新浪潮 當《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去年底在國際間風光上映時,震撼的不僅是電影界。與其說這是李安沉潛數年後再次挑戰新的創作語言,這部影片更暗示科技的進步,能如何徹底顛覆我們以往的觀看感受。